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互动健康教育对肺炎患儿康复和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选择80例肺炎患儿,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与实验组(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40例),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7.5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低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肺炎患儿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可以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缩短病程,提高患儿配合度,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炎患儿 互动健康教育 康复及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并发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3例糖尿病并发患者为调查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中医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对所选糖尿病并发患者持续治疗两个月后,所选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43例,占比为51.81%,有效人数为36例,占比为43.37%,无效人数为4例 ,占比为4.82%,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并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术后延伸康复指导对于预防并发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康复指导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并分别实施传统指导方法和延伸康复指导方法,进而以患者疾病状况为评价内容,观察康复指导工作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延伸康复指导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妊高产妇在围产期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后对其并发、生存质量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06例妊高患者,其中最早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1年1月,最晚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1年12月,通过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例数为53、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的例数为53、方案为强化护理。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并发、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围产期并发总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低;生存质量评分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高。结论 妊高围产期产妇采用强化护理措施后,围产期的并发发生率得以降低,且生存质量较高,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妊高症产妇围产期并发症 强化护理 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面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分别将实施常规护理、全面护理干预的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比两组的并发发生率和护理前后的肾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并发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经干预前,两组的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研究组的血肌酐、尿素氮低于对照组,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并发均有显著改善效果。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肾病综合征 疗效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术后延伸康复指导对于预防并发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康复指导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并分别实施传统指导方法和延伸康复指导方法,进而以患者疾病状况为评价内容,观察康复指导工作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延伸康复指导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研究并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并发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共100例,对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经过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选择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阶段中的各项数据情况,即护理满意度、并发发生率等。结论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总体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并发的发生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治疗的患儿,分析患儿并发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儿在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治疗后,有10例患儿出现并发,其中发绀、咽喉部损伤患儿各有3例,喉痉挛以及喉头水肿患儿各有2例。结论:发绀、咽喉部损伤、喉痉挛、喉头水肿属于纤维支气管镜术后主要并发,故在手术前需要对患儿做好心理干预,提升治疗依从性,减少检查时间,避免负压过度吸引,做好全面干预,有效控制并发发生率。

  • 标签: 小儿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并发症;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干预机体免疫系统,恢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控制或清除肿瘤细胞的治疗效果。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是最常用的肿瘤免疫疗法之一,疗效好且应用广泛,但这些药物会引起葡萄膜炎、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和巩膜炎等免疫相关的眼部并发,其成为眼部炎症的一种新病因。眼科医师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及时诊断,同时与肿瘤医师密切配合,根据患者原发肿瘤情况、生存预后、眼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视力预后来综合判断,制定最优治疗方案,从而挽救患者的视力,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 葡萄膜炎 巩膜炎 述评
  • 简介:摘要脊髓缺血(SCI)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严重并发,发病率为2%~9%。尽管TEVAR手术已大大降低了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发生率,但SCI仍是TEVAR术后管理的难点。本文学习了关于SCI病理机制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旨在探讨目前应对SCI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如分期TEVAR、微创脊髓动脉节段性栓塞术、暂时性动脉瘤腔灌注术等,以及临床实践中对SCI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截瘫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腹膜转移是胃肠道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腹腔灌注化疗(包括腹腔热灌注化疗和术中腹腔化疗药物灌注)不仅能有效提高腹腔药物浓度,而且也能降低系统性化疗药物所导致的全身不良反应,能显著延长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规范腹腔灌注化疗的推广应用,有关专业委员会已制订了腹腔灌注化疗专家共识,但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的防治未见系统性指导意见。本共识在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并发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指导下,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根据国内外流程规范及相关文献报道,针对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腹腔出血、发热、腹膜炎、肠梗阻、肠道功能障碍、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灌注管口渗漏和感染、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等常见并发,在反复征求国内权威专家们的意见和讨论修改后形成一致意见,为并发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肿瘤 腹膜转移 腹腔灌注化疗 并发症 共识
  • 作者: 张钦翔 陈杨 孟冰 赵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学员二大队,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卫勤训练基地军事体育教研室,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进步及人们对脊柱生理重建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同种类的人工腰椎间盘假体也得到蓬勃发展。从第一代Charité假体到第二代ProDisc-L假体,再到目前的第三代Activ-L Systems假体都在临床进行了大量应用,此外还有Acroflex、Maverick、XL TDR、M6-L等其他产品也获得批准应用。本文就人工腰椎间盘假体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按照非限制型、半限制型、限制型、整体式弹性体、限制型+弹性芯、整体式横向植入等不同的设计特点,将相应假体的并发进行综述,为后续假体设计改进和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假体和植入物 假体失效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干预措方法。方法选取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8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护理风险评估,针对可能发生的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主要并发而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手段。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主要护理并发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 < 0.05)。结论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潜在的并发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并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主要并发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髋骨折 压力性溃疡 静脉血栓形成 呼吸道感染 护理 老年人,80以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帕金森病(PD)运动并发风险分层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症状、延缓运动并发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11月到2020年6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专病门诊或住院的PD患者,已接受药物治疗但未发生运动并发,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8指数(PDQ-8 SI)>18.59。基线时,采集人口学特征、PD病史,左旋多巴用量(LD)、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完成PDQ-8、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Ⅱ和Ⅲ、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简易智能状态测验(MMSE)、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的评估,评价PD患者运动并发发生风险,依次分为症状波动和异动高、中、低危组,分层制定用药方案。在随访6、12个月时复测上述指标;在随访3、9个月时记录用药信息、运动并发(症状波动和异动)和药物不良反应,完成PDQ-8评估。结果251例PD患者完成1年随访,男135例,女116例。基线时,年龄[M(Q1,Q3)]为66(60,71)岁,PDQ-8 SI[M(Q1,Q3)]为31.2(21.9,40.6)分。15.9%(40/251)患者处于症状波动高危,7.2%(18/251)处于异动高危;不同风险组的发病年龄、病程、治疗时程、UPDRS-Ⅱ和Ⅲ评分、H&Y分级、PDQ-8 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时,总人群PDQ-8 SI为12.5(9.4,18.8)分,ΔPDQ-8 SI为-15.6(-21.9,-9.4)分,ΔUPDRS-Ⅲ为-9(-16,-4)分,较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波动高危组ΔUPDRS-Ⅱ与症状波动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动高危组ΔPSQⅠ、ΔLD和ΔLED与异动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症状波动发生率为9.56%(24/251),异动发生率为5.97%(15/251)。结论PD运动并发风险分层治疗方案,在提高PD患者生活质量、兼顾改善运动症状和延缓运动并发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帕金森病 运动并发症 风险评估 生活质量 疗效评价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8例,女31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60.61±10.00)岁。首先对129例胃癌患者患者术后并发进行统计,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一般情况、术中状况、病理指标等临床资料与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的关系,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9例患者中,25例(19.38%)患者出现术后并发,其中Clavien-Dindo分级合并Ⅲ级以上并发10例(7.7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ACCI评分>4分(30.76%比68.00%,χ2=11.86,P=0.001)、体重指数≥25 kg/m2(24.03%比60.00%, χ2=12.18,P=0.001)、术前伴有低蛋白血(17.30%比36.00%,χ2=4.25,P=0.039)、脉管癌栓(14.42%比40.00%,χ2=7.70,P=0.006),手术时间≥400 min(26.92%比52.00%,χ2=5.84,P=0.016)、术中出血量≥400 mL(13.46%比44.00%,χ2=12.03,P=0.001)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CI评分>4分、体重指数≥25 kg/m2、术前伴有低蛋白血、脉管癌栓、术中出血量≥400 mL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发生与ACCI评分、体重指数、术前低蛋白血、脉管癌栓、术中出血量密切相关。ACCI评分有望成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ACCI评分
  • 简介:摘要纵观全世界减重代谢外科经典手术方式和新手术方式的布局与比例,胃袖状切除术以其日渐凸显的优势正成为最被接受和推崇的减重手术方式,其手术量甚至已超过“金标准”手术方式Roux-en-Y胃旁路术。在我国,这种趋势尤为明显。随着部分缺乏胃肠外科临床经验的医师以及更多年轻医师进入减重代谢外科,临床实践中相继出现操作相关手术并发和围手术期管理经验不足问题,包括消化道漏、出血、管腔及吻合口狭窄、内疝与梗阻、静脉血栓栓塞等。减重代谢外科是胃肠外科的分支,其专科医师应具备对术后近、远期并发的预防、预判和处理能力。笔者认为:通过对实验室指标、患者体征及相关检查的综合评估,果断选择时机、正确决策并采取有力措施是减重代谢外科医师的基本素养。

  • 标签: 普通外科 肥胖症 减重代谢外科 并发症 代谢疾病 减重手术 学科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术后肺部并发(PPCs)评估标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2008年墨尔本团队评分(MGS)标准、2015年欧洲围术期临床结局(EPCO)标准和2018年围术期医疗标准化终点(StEP)标准评估PPCs。根据上述标准将患者分为PPCs组和非PPCs组。记录3种标准的PPCs诊断率,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不同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标准诊断的PPCs与不良预后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397例患者。MGS标准PPCs诊断率明显低于EPCO标准和StEP标准(P<0.001),EPCO标准PPCs诊断率高于StEP标准(P<0.001)。EPCO标准与StEP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较好(κ=0.624,P<0.001),而EPCO标准、StEP标准与MGS标准诊断一致性均较差(κ=0.101,P<0.001;κ=0.210,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CO标准和StEP标准诊断的PPCs可增加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风险(P<0.001)。结论EPCO标准和StEP标准用于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PPCs诊断和评估预后的价值优于MGS标准,EPCO标准的诊断敏感性最高。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Abernethy畸形术前及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超声诊断Abernethy畸形及术后并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证实为Abernethy畸形的12例患儿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术前超声与分流血管结扎后术中门静脉X线造影进行比较,探讨术前超声诊断Abernethy畸形的准确性;术后超声与CT血管造影比较,总结分流血管结扎后血栓常见位置。结果术前超声9例患儿门静脉主干未显示或呈条索状,诊断为Abernethy畸形Ⅰ型可能;3例门静脉主干细窄诊断为Abernethy畸形Ⅱ型。术中阻断分流血管后门静脉X线造影,11例门静脉主干显影,证实为Abernethy畸形Ⅱ型;仅1例门静脉主干未显影,证实为Abernethy畸形Ⅰ型。术前超声诊断Abernethy畸形分型准确率33.3%。术前超声诊断分流血管位置:7例经粗大肠系膜下静脉汇入髂静脉,1例经粗大肠系膜下静脉汇入下腔静脉,2例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后共干汇入下腔静脉,2例脾静脉与左肾静脉间交通。术中门静脉X线造影与术前超声诊断分流血管位置基本一致。同时术中可见肠系膜下静脉分流合并有结直肠表面迂曲扩张静脉网。术后超声观察分流血管结扎后均不同程度闭塞或血栓化。3例脾静脉胰腺后段继发血栓,其中1例阻塞门静脉主干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上述血栓均经CT血管造影证实。结论①Abernethy畸形Ⅱ型门静脉主干纤细,术前超声检查易误诊为Abernethy畸形Ⅰ型;②术前超声可明确Abernethy畸形分流血管位置;③反复便血患儿应重点探测肠系膜下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分流;④术后超声可早期发现门脉系统血栓,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Abernethy畸形 结扎术 门静脉X线造影 儿童
  • 简介:摘要随着逆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发展及普及,术后尿源性脓毒血发病率升高。泌尿系结石与尿路感染密不可分,其中很大一部分经济负担都偏向于与感染相关的结石。泌尿系感染是结石术后最多最常见的术后并发,进一步发展尿源性脓毒血有危及生命的风险。感染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共病条件、解剖异常、手术因素和局部抗微生物敏感性。了解这些风险以及减轻风险的适当步骤是降低术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目的是回顾当前与逆行输尿管手术相关结石相关感染并发的预防和处理文献。

  • 标签: 输尿管镜 泌尿系结石 泌尿外科 尿源性脓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