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标记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融合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PET/CT)显像、11C-胆碱(11C-CHO)PET/CT显像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骨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43例男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7.47±11.87)岁,年龄范围为55~89岁。所有患者行18F-PSMA-1007 PET/CT显像、11C-CHO PET/CT显像及SPECT骨显像检查。分别统计18F-PSMA-1007 PET/CT显像、11C-CHO PET/CT及SPECT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阳性例数和阴性例数,计算三种方法各自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并比较各自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三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4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27例患者出现骨转移。18F-PSMA-1007 PET/CT显像示26例患者发生骨转移,漏诊1例;11C-CHO PET/CT显像示24例患者发生骨转移,误诊1例,漏诊4例;SPECT骨显像示23例患者发生骨转移,误诊3例,漏诊7例,三者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3%(26/27)、100%(16/16)、97.7%(42/43);85.2%(23/27)、93.8%(15/16)、88.4%(38/43);74.1%(20/27)、81.3%(13/16)、76.7%(33/43)。18F-PSMA-1007 PET/CT显像、11C-CHO PET/CT和SPECT骨显像ROC曲线的AUC和95%CI分别为0.981(0.885~1.000)、0.913(0.763~0.967)、0.777(0.624~0.889)。三种检查的AUC曲线下面积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7例患者三种方法检出的骨转移灶的数量进行两两比较发现,18F-PSMA-1007 PET/CT显像与SPECT骨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4,P=0.013),18F-PSMA-1007 PET/CT显像与11C-CHO PET/CT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0,P=0.873); 11C-CHO PET/CT显像与SPECT骨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5,P=0.037)。结论PET/CT显像较SPECT骨显像能发现更多的骨转移灶。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高于其他两种检查方式。在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情况下,能够精确地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做出诊断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11C-胆碱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融合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 前列腺癌 骨转移 骨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在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断层骨显像辅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30例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SPECT/CT足部断层骨显像发现足部骨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83(65.9±9.8)岁。采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15例,使用足部固定装置;对照组15例,不使用足部固定装置,采用常规体位摆放肢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侧别等基线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足部扫描长度、扫描时间、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融合时X、Y、Z轴三个方向的偏差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变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95.6°±4.1°)小于对照组(1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P<0.001);观察组足部扫描长度较对照组减少27.6%、扫描时间缩短27.8%、CT辐射剂量减少24.1%,分别为(15.2±1.4)和(21.0±1.8)cm、(6.89±0.63)和(9.54±0.79)s、(28.6±2.0)和(37.7±2.9)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0.08、-10.16,P值均<0.001);两组间图像融合的偏差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3、-0.57、-0.13,P值均>0.05)。结论该足部简易固定装置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融合质量的情况下得到足的标准解剖位图像,并能降低患者所受CT辐射剂量。

  • 标签: 诊断显像 固定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尿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延迟显像对前列腺癌(PCa)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最佳延迟显像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显示前列腺病变的235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77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158例,年龄50~87(69.6±13.6)岁。所有患者均行利尿前及利尿后延迟显像(1、2、3、4 h),获得利尿前、后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利尿后SUVmax>2.5且利尿前、后SUVmax的储留指数>15%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2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 h显像的SUVmax均分别高于利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7±1.58对4.32±1.01、7.04±3.03对4.62±1.84、7.28±2.90对4.73±1.88,t=3.399、3.676、2.660,均P<0.05);利尿后延迟4 h显像的SUVmax与利尿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P=0.286)。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4 h显像的SUVmax与利尿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8~0.865,均P>0.05)。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 h显像的SUVmax均分别高于良性病变患者(t= 2.013、3.910、3.554,均P<0.05),而2组患者利尿后延迟4 h显像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9,P=0.181)。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2、3 h比延迟1 h显像的SUVmax高(t=2.220、2.400,均P<0.05)。利尿后18F-FDG PET/CT延迟1、2、3、4 h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中,延迟2 h显像的特异度[74.5%(38/51)]和准确率[76.3%(61/80)]最高,而延迟3 h显像的灵敏度[84.6%(11/13)]最高。结论PCa患者利尿后延迟显像可提高显像效果和临床诊断的效能,利尿后延迟2 h显像诊断效果较优。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与B-Flow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变的诊断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在诊断中应用超声显像与B-Flow技术,观察其血栓情况。结果本组118例患者,确诊率100.00%(118/118),双下肢血栓8例、单下肢血栓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90例、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8例,研究组的股静脉与腘静脉内径值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组患者中59例血管呈无回声,29例呈自发显影,10例呈实质性低回声,20例呈稍强回声。结论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变时应用超声显像与B-Flow技术,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显像技术 B-Flow 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中采取18F-FDGPET/CT显像对积液性质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病例47例,对其分别进行18F-FDGPET/CT显像和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患者的积液性质进行鉴别,而后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鉴别诊断准确性。结果统计得知,18F-FDGPET/CT显像确诊为恶性积液者30例,良性者17例,病理结果为恶性积液32例,良性15例。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腹腔积液性质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值得关注。

  • 标签: 18F-FDG PET/CT显像 腹腔积液 性质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中T/N比值在判断为肺部疾病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并病理活检证实为肺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靶组织和非靶组织比值(T/N)≥2.2为恶性,而T/N<2.2为良性作为判定标准,65例病例中T/N≥2.2为53例,T/N<2.2为12例。结果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灵敏度96.08%(49/51),特异度71.43%(10/14),准确性90.77%(59/65)。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肺部病灶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18F-FDG 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 靶组织和非靶组织比值(T/N) 肺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1-1(CA21-1)、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7例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者58例、无骨转移者49例)及41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CT或MRI检查,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21-1、CEA含量,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组CA21-1、CEA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7.59%、81.03%,骨转移组全身骨显像56例为阳性(占96.55%),仅2例为阴性(占3.45%),但CT或MRI发现转移;无骨转移组及对照组骨显像个别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结论全身骨显像和CA21-1、CE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肺癌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二维及三维实时显像在中晚期胎儿唇腭裂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生产的GEV-73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经随访自然分娩及引产的41例唇腭裂畸形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联合应用,使单纯性唇裂诊断符合率达100%,唇裂合并腭裂的诊断符合率超过85%。结论诊断胎儿唇腭裂,二维超声效果显著,三维实时超声成像技术使图像更逼真、直观,可对二维超声做以补充,在产前超声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二维超声 三维实时显像 胎儿唇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微血流显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8例患者共179个可疑甲状腺癌的微小结节进行检测,分别采用CEUS及SMI方法,参照病理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诊断128个(71.51%)恶性结节,51个(28.49%)良性结节;CEUS诊断结果有114个(63.69%)恶性结节,65个(36.31%)良性结节;SMI诊断结果有119个(66.48%)恶性结节,60个(33.52%)良性结节。两种检测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EUS及SMI均具有较高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但SMI检测成本较低,且无无创进行,故SMI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超微血流显像 超声造影 甲状腺结节
  • 简介: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显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行常规膀胱超声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者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SMI及CEUS检查,比较3种技术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血流显示的差异,并观察造影剂进入病灶的灌注模式,分析其灌注特点,最后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5例膀胱占位性病变患者共36个病灶,其中膀胱恶性肿瘤31个、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个、腺性膀胱炎3个。SMI与CEUS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为100%,明显高于CDFI(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提示恶性病灶35个,造影表现为快进慢退高增强;腺性膀胱炎1个,造影表现为慢进同退等增强。CEUS的诊断准确率为88.9%。结论:SMI与CEUS均能提高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CEUS能实时观察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具有较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微血管显像 超声造影 膀胱占位性病变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鉴别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某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患者52例(帕金森病33例,多系统萎缩19例),均予以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多系统萎缩患者在脑桥和小脑区域的SUVmean、CBFmean均明显低于帕金森病患者(P<0.05)。结论 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对于葡萄糖代谢特征和血流灌注量具有一致性,可以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有效鉴定,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18F-FDG PET显像 ASL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 ~(18)F-FDG PET/CT 显像对肾癌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肾癌诊断患者 76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 (18)F-FDG PET/CT 显像诊断,通过此种方式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效果。 结果 通过诊断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患者并未出现不良状况,患者疾病预后良好率也较高; (18)F-FDG PET/CT 诊断时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有效度。 结论 研究发现 (18)F-FDG PET 在进行肾癌诊断时敏感度低于 CT ,但对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也有自身优势,可有效判定肾癌分期,也可为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值得推荐。

  • 标签: PET CT 显像 肾癌诊断 治疗方案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柱良性以及恶性病变诊断中实施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集80例脊柱病变患者,病灶共100处,使用随机数值方式,划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实施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方式,对照组实施SPECT诊断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脊柱良性以及恶性病变进行对比,患者检测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80例患者中共存在100处病灶,其中骨转移病灶为60处,良性病灶为32处。在SPECT/CT融合显像方式中,检测实验组患者骨转移病灶为30处,其中假阳性病灶2处,良性病灶18处,其中假阴性病灶3处;在SPECT诊断方式中,检测对照组骨转移病灶22处,其中假阳性8处;良性病灶25个,其中假阴性病灶10处;实验组检测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SPECT/CT融合显像 脊柱 良性 恶性 病变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CEUS和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诊断良恶性甲状腺低回声结节。方法:对2020年3月-2022年2月在我院经病理诊断确定为甲状腺低回声结节的13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对其使用CEUS和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加以诊断,并统计分析其临床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130例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诊断查出136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有86个,恶性结节有50个。通过对比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与CEUS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两种检测方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和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均可诊断良恶性甲状腺低回声结节,相较而言,CEUS的临床诊断结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EUS 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 诊断 良恶性甲状腺低回声结节
  • 简介:目前.白光照明已不再是内镜的唯一照明方式。内镜下对病灶精细结构的判断、黏膜凹窝的分型及肿瘤新生血管等的研究,给常规白光内镜检查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色素内镜因操作费时费力应用亦受限制。近年各种新技术相继建立.包括窄带显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固有荧光光谱技术(IFS)、共聚焦显微技术、细胞学内镜技术等,其中成本最低、临床最易推广者当属内镜NBI

  • 标签: 内镜 窄带显像 分光技术
  • 简介:“中学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中《物理》课本中示波器原理等足以体现《大纲》这一精神.示波器作为科技工作必备的基础工具,是新世纪学生必须掌握的,显示器件作为现代技术的终端,提供可视的图文,在现代生产、生活、科研、军事、航海、航天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无所不在,无法不用,足见其重要性.因此,新教材安排了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和专题,由选修改为必修.但是,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示波管、显像管的工作原理,了解示波器、显像管的使用,必须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分析.现就此问题在此作一分析与归纳,突出其物理基础.一、热电子发射我们知道,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离子间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当电子趋近金属表面时,受到正离子向内的拉力将急剧增加,好像金属表面对电子形成了一道壁垒.通常情况下,自由电子能量较少,无法越过这个壁垒,仅仅局限在金属内部自由运动.如果设法增加自由电子的能量,如给金属加热,自由电子的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中一部分电子可以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层阻力而...

  • 标签: 显像管物理 物理基础 示波管显像管
  • 简介:放射性核素唾液腺显像能很好地显示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功能,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并有其特有的优点。随着核素显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唾液腺显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就近年来唾液腺显像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唾液腺 显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18F标记心肌灌注显像(MPI)药物4-氯-2-叔丁基-5[2-[[1-[2-[2-氟-18F-乙氧基]乙氧基]-1H-1,2,3-三唑-4-基]甲基]苯基甲氧基]-3(2H)-哒嗪酮(18F-MyoZone)在小型猪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及其PET MPI的性能。方法制备18F-MyoZone。选择6只健康巴马小型猪,静脉注射18F-MyoZone 111 MBq,注射后5、20、40、60和120 min分别行PET全身显像,测量各组织器官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及心/肝、心/肺放射性摄取比值,并观察其随时间的变化。制备急性心肌梗死(n=3)和慢性心肌缺血(n=3)小型猪模型,与健康小型猪(n=3)同行PET MPI,评价18F-MyoZone的MPI性能。结果18F-MyoZone校正的放化产率为(52.0±4.3)%(n=3),纯化后的放化纯>98%。18F-MyoZone注射后早期,心肌即有较高摄取,给药后5 min心肌SUVmean即达10.40±2.40,且在120 min内有较稳定的滞留(9.30±2.00)。心脏邻近的非靶器官,如肝、肺摄取较低,清除快,注射后5 min的心/肝、心/肺放射性比值分别为4.77±0.91和17.14±5.84,注射后120 min达11.16±1.38和21.69±7.09。PET MPI显示,正常心肌对18F-MyoZone呈现分布均匀的高摄取,梗死心肌和严重缺血心肌呈现放射性缺损改变,部分缺血心肌可见负荷/静息显像的可逆性改变。18F-MyoZone注射后120 min内心肌图像质量均保持稳定。结论18F-MyoZone心肌摄取较高,且快速、持久,非靶器官干扰小,在早期显像和提供较宽的诊断时间窗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生物学性能较为优良的PET MPI药物。

  • 标签: 心肌灌注显像 MyoZone 氟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硫胶体淋巴显像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99Tcm硫胶体淋巴显像,分析淋巴管显像、淋巴结显像以及二者联合诊断下肢淋巴水肿的结果,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管显像和淋巴结显像单独及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计算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50例患者的100个下肢中发生淋巴水肿56个,无明显水肿44个。单独以淋巴管显像异常进行诊断,56个淋巴水肿下肢中,下肢淋巴管显像阳性38个(67.9%),阴性18个(32.1%);44个无明显水肿下肢中,下肢淋巴管显像阳性6个(13.6%),阴性38个(86.4%);灵敏度67.9%,特异度86.4%,约登指数0.543。单独以淋巴结显像异常进行诊断,56个淋巴水肿下肢中,下肢淋巴结显像阳性42个(75.0%),阴性14个(25.0%);44个无明显水肿下肢中,下肢淋巴结显像阳性13个(29.5%),阴性31个(70.5%);灵敏度75.0%,特异度70.5%,约登指数0.455。以淋巴管显像与淋巴结显像联合诊断,56个淋巴水肿下肢中,淋巴管与淋巴结显像阳性48个(85.7%),阴性8个(14.3%);44个无明显水肿下肢中,淋巴管与淋巴结显像阳性14个(31.8%),阴性30个(68.2%);灵敏度85.7%,特异度68.2%,约登指数0.539。淋巴管显像与淋巴结显像联合诊断的AUC为0.781,淋巴管显像异常诊断AUC为0.771,淋巴结显像异常诊断AUC为0.739(均P<0.01)。结论99Tcm硫胶体淋巴显像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有较大帮助。淋巴结显像与淋巴管显像联合对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效能较高。

  • 标签: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99m锝硫胶 淋巴水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UI)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疑似异位妊娠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联合TUI技术检查的方案,实施超声分型诊断,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计算漏误诊率。结果所有病例的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具有76例为异位妊娠以及14例为宫内妊娠。同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正确率相比较,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TUI成像的正确率更高。结论对于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采取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TUI成像的方式可以获得到更优的超声声像图诊断信息,应用价值巨大。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断层超声显像技术 早期异位妊娠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