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血压异常形式,包括血压昼夜模式异常、夜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增高和觉醒低血压4种类型。帕金森病伴发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生物节律紊乱、心血管功能障碍、激素分泌紊乱和睡眠-觉醒周期及结构的破坏,同时受到昼夜活动模式、情绪、抗帕金森病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帕金森病临床表型、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密切。加强对帕金森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筛查和干预,有助于优化帕金森病临床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血压 昼夜节律 发病机制 临床表型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男女两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不同与致左室肥厚(LVH)的差异。方法动态血压监测与超声心动检查相结合。结果男性比女性易致LVH,非杓型比杓型易致LVH,男女两性非杓型比杓型易致室间隔肥厚。男性EH无论是否杓型LVH均严重,女性仅非杓型严重。结论高血压治疗中要特别重视男性血压的控制,女性还应区分是否杓型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在室肥厚 杓型 非杓型
  • 简介: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RhythmSleep-WakeDisorders,CRSWD)是由于昼夜时间维持与诱导系统变化或内源性昼夜节律与外部环境不同步引起的一类睡眠疾病。它以失眠和(或)白天过度嗜睡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导致有临床意义的苦恼或导致精神、躯体、社会、职业、教育或其他方面的功能损害。常见类型为睡眠-觉醒时相前移障碍、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不规律睡眠-觉醒节律障碍、非24h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倒班工作睡眠-觉醒障碍、时差变化睡眠障碍和非特殊昼夜节律性睡眠觉醒紊乱。在老年人群中,由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体积和细胞数量减少、夜晚褪黑素分泌减少、外界授时因子暴露减少等共同影响了昼夜节律系统并导致了老年人群的睡眠紊乱,常见类型为睡眠-觉醒时相前移障碍和不规律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时间疗法、光照治疗和药物治疗。本文主要对老年人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生物节律 睡眠障碍 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躯体症状与皮质醇(cortisol,COR)节律改变及其他免疫代谢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从内分泌及免疫调节角度了解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15),将PHQ-15≥10分定为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组(S-MDD组),共纳入73例;将PHQ-15<5分定为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组(NS-MDD组),共纳入70例。检测患者同日8∶00、16∶00及24∶00血浆皮质醇(COR8、COR16、COR24)及同日8∶00时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血清尿酸(UA)、血糖(GLU)、血脂(TC、TG、HDL、LDL)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COR水平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发现,S-MDD组的COR16、皮质醇分泌总量(total cortisol output/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COR8-16斜率[(90.50±40.57)μg/L、(1 425.12±564.78)、(-6.43±5.76)]大于NS-MDD组[(68.74±31.51)μg/L、(1 251.57±456.61)、(-8.77±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1,4.320,8.731,P<0.05)。②S-MDD组CRP水平[(1.41±1.06)mg/L]高于NS-MDD组[(0.61±0.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36,P<0.05)。S-MDD组高CRP(CRP≥1 mg/L)患者人数比例(58%)高于NS-MDD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24,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RP(OR=4.953,95%CI:2.407~10.193)、COR8-16(OR=3.451,95%CI:1.380~8.633)是抑郁症躯体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日间皮质醇节律紊乱及高CRP水平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产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标签: 抑郁症 躯体症状 皮质醇节律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血压节律正常(勺型组)和异常(非勺型组)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非勺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较勺型组升高(P<001);左心室重量和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055,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组间在偶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节律 靶器官损害 相关性研究
  • 简介:自发光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类的生活之中.在它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长时间使用自发光设备对人体视觉及生理节律的影响.通过对现右研究的分析总结,探讨了关于S发光设备影响生理节律方面的研究方法,解释了在不同研究中实验结果相悖的原丙及解决方案,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该课题的方向及应用空间.

  • 标签: S发光电子设备 睡眠 生理节律 光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夜间节律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节律度分为杓型血压与非杓型血压,所有患者均采用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评价动脉硬化,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非杓型血压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55例(40.7%),杓型血压80例(59.3%)。非杓型血压组baPWV、IMT高于杓型血压组,而ABI值低于杓型血压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血压可加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杓型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硬化
  • 简介:日本村田制作所于近日在琦玉县立癌症中心新医院投入使用“LED智能医院照明系统”。医院使用该照明系统的目的在于:实现符合昼夜节律(生理节律)的照明,并通过控制LED实现节能。

  • 标签: 照明系统 昼夜节律 LED 医院 智能 日本
  • 简介: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心内科住院的96例高龄高血压患者(年龄≥80岁),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将其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组,35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以及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结果MCI组患者与对照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分别为(131.14±12.61)和(131.00±13.17)mmHg、24h平均舒张压(24hDBP)分别为(65.74±7.35)和(64.08±8.39)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昼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CI组晨峰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8.69±12.64)vs(4.08±12.78)mmHg,P<0.05]。结论清晨血压升高与高龄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 标签: 老年人 80以上 高血压 认知障碍 血压变异 清晨血压
  • 简介:哺乳动物体日节律及其产生的形态学基础欧可群华西医科大学610041一、哺乳动物体的日节律:哺乳动物生理活动及行为的日节律Circadianrhythm(生物体24小时昼夜节律)使机体内环境很好地、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外环境并与之保持同步。因此,被认为是机...

  • 标签: 哺乳动物 日节律 形态学基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昼夜节律异常和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接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统计相关监测数据。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中,出现异常昼夜节律患者46例,其中发生心律失常患者41例,占比89.13%;未出现昼夜节律异常患者54例,其中发生率心律失常患者5例,占比9.25%,显然昼夜节律异常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昼夜节律未异常患者,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昼夜节律异常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有着较大关系,昼夜节律异常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及时监测可做好各项防治措施。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昼夜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抑郁症作为精神病学当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失眠的状况。而患者服用抗抑郁的药物能够进一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还会对患者的睡眠节律产生影响,根据现阶段的抗抑郁症药来说,对患者睡眠节律影响的机制仍然不是很明确,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 标签: 抑郁药 抑郁症患者 睡眠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评价不同等级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心力衰竭(HF)患者的右室功能。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6例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HFrEF组)、86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HFpEF组)及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2016年ASE指南对HFpEF患者进行LVDD分级,其中左室舒张功能正常9例,LVDD 1级47例,LVDD 2级23例,LVDD 3级7例。于心尖四腔心切面获得常规超声参数:右室基底段内径(RVD1)、中间段内径(RVD2)、长轴内径(RVD3)、右室收缩末期面积(ESA)、舒张末期面积(EDA)、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心肌做功指数(MPI);应用2D-STE技术获得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应变(RVLSbas)、中间段应变(RVLSmid)、心尖段应变(RVLSapi)及游离壁整体应变(RVLSfw)。比较各组间二维应变参数,分析RVLSfw与常规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①对照组、HFpEF组及HFrEF组中TAPSE及S′呈依次递减的趋势(均P<0.05)。HFpEF各亚组中,LVDD 3级组的TAPSE、S′小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LVDD 1级组和LVDD 2级组(均P<0.05)。②在对照组、HFpEF组及HFrEF组中,RVLSbas、RVLSmid、RVLSfw呈依次递增的趋势(均P<0.05)。LVDD 1级组、LVDD 2级组、LVDD 3级组之间RVLSbas、RVLSmid、RVLSapi、RVLSfw呈依次递增趋势(均P<0.05)。③在对照组、HFpEF、HFrEF三组中,RVLSfw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强相关(r=0.77,P<0.01),与年龄、TAPSE、S′呈中等相关(r=0.41、-0.48、0.40,P<0.01)。在HFpEF各亚组中,RVLSfw与舒张功能呈中等相关(r=0.59,P<0.01),与年龄呈弱相关(r=0.21,P<0.01),与B型利钠肽(BNP)、FAC、TAPSE呈弱相关(r=0.28、-0.29、-0.29,均P<0.01)。结论2D-STE技术能够早期发现HFpEF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受损的变化。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右 舒张功能不全分级
  • 简介: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出现往往会加重心脏疾病的进展。我国每年约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90%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目前对心律失常治疗主要有两种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和人工起搏器植入,两种手段均有诸多弊端。HCN4(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andcyclicnucleotide-gatecationchanne4)调控心脏节律的作用较明确,但其转染后存在无法长期稳定表达和生物安全性低的弊端。MicroR-NAs作为机体固有的调控基因,在心脏节律的调控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两者对心脏节律控制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MICRORNAS HCN4 心律失常 生物起搏
  • 简介:人体经络系统在人体组织结构上是结缔组织型式,在功能特点上以生物钟特征和对生命信息非神经系统性强制主导性传递来平衡调控人体系列新陈代谢运动。这也是人体经络系统在生理功能上所特有的二大特征。

  • 标签: 分子中医学 人体 经络系统 新陈代谢 生理功能
  • 简介:约翰·邓恩作为英国玄学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歌在主题和节律上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有明显不同。他的诗歌不遵守十四行诗的诗节规范,在音律上大量使用扬抑格和爆破音。正是因为这一独特的写作技巧,邓恩表达出强烈的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在形式和内容上获得了完美统一。

  • 标签: 约翰·邓恩 《歌与短歌集》 节律 意象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86例年龄≥75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h血压呈非勺型者为142例(76.34%),呈勺型者为44例(23.66%),非勺型组24h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勺型组(P〈0.01)。非勺型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勺型组增加(P〈0.05,〈0.05,〈0.01)。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70%以上血压昼夜节律失常,且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研究昼夜节律的改变对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14d(P14)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给予24h持续光照,对照组模拟正常昼夜节律每天给予12h光照、12h黑暗环境,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RT-PCR技术,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在光照1周后和8周后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少部分位于内核层。小鼠光照1周后melanopsin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实验组少于对照组;RT-PCR结果示小鼠光照1周和8周时melanopsin的mRNA含量实验组均少于各自的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光照可以减少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提示melanopsin阳性神经节细胞为光敏感性细胞,其表达可能对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昼夜节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感受作用 MELANOPSIN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