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70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5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模式,对观察组来说实施可吸收螺钉治疗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四肢骨关节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妇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收纳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入组资料74例妇产科患者,采取抽签分组,研究组:可吸收缝合线,对照组:一般缝合线,指标评估包括并发症、感染、愈合及总住院时长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研究组病例的住院时长较短,且伤口的愈合效果好于参照组病例,P<0.05;研究组病例无并发症以及其他感染的发生,比较于对照组病例的发生数据,P<0.05。结论:可吸收缝合线的使用,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解效果,在妇产科的手术中取得广泛的应用,有效降低临床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感染事件的发生,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临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可吸收缝合线 体外降解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对足踝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56例足踝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固定,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踝骨折患者实施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效果确切。

  • 标签: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 足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V-Y肌腱瓣修补和可吸收防粘膜应用于治疗陈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对13例陈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和可吸收防粘膜覆盖治疗,修补跟腱缺损距离为3.4-6.0cm,平均距离4.5cm。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4年,平均随访2年3个月,按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10例(77%)良3例(23%),优良率为100%。结论对于陈旧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和可吸收防粘膜的应用能促进跟腱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跟腱断裂 V-Y肌腱瓣 可吸收防粘膜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可吸收螺钉联合髋人字石膏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2年2月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联合髋人字石膏治疗12例婴幼儿股骨骨折,平均年龄3岁,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12.6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1.2天。无感染,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无菌炎症反应及再骨折等并发症,随访结果均为优,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可吸收螺钉联合髋人字石膏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方法简单,创伤小,可早活动,疗效满意。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髋人字石膏 婴幼儿 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羧化多糖可吸收止血纱(其编号为NWL-K)对兔肝、脾创面的止血效果。方法60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只,分别建立肝和脾创面出血模型;两组模型再根据使用止血材料的品种,分成普通纱布组、速即纱组和NWL-K组,每组10只。采用造模出血量和切除肝组织重量评估模型稳定性。脾脏出血模型按压3 min后每隔(30±5)s以及肝脏出血模型按压30 s后每隔(20±5)s分析各组止血时间和止血评分,观察创口与纱布的黏合情况。结果各肝脏、脾模型组造模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时肝脏组织切除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造模稳定,对之后的止血实验不产生影响。在脾脏创面出血模型止血时间上,NWL-K组[210(180,248)s]、速即纱组[255(233,300)s]分别与普通纱布组[465(383,66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WL-K组相较于速即纱组止血时间更短(P<0.05)。在肝脏创面出血模型止血时间上,NWL-K组[70(70,95)s]、速即纱组[90(85,110)s]分别与普通纱布组[250(225,29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模型各观察时间点速即纱组、NWL-K组止血评分下降快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 s时NWL-K组和速即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模型50,70,90 s时速即纱组、NWL-K组止血评分下降快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110,130 s时普通纱布组与NWL-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WL-K吸水性和周围组织黏合均优于普通纱布和速即纱。结论对于肝、脾出血创面,与其他类型纱布比较,应用NWL-K能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NWL-K吸水性强,与创口黏合稳固。

  • 标签: 腹部损伤 止血 壳聚糖 羟乙基壳聚糖
  • 简介:摘要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支架置入治疗逐渐成为外周动脉疾病,特别是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永久金属支架弊端的不断显露以及可吸收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远期并发症更少的可吸收支架。目前可吸收支架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运用已经相对成熟,本文就可吸收锌合金支架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可吸收置入物 支架 外周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治疗中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一2014年6月的妇产科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40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细线进行缝合手术,实验组的缝合术选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耗费时间、皮肤外观和切口愈合效果,脂肪渗液时间、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切口愈合以及脂肪渗液时间都要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比对照组术后的皮肤美感高、瘢痕印迹浅1。两组间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疼痛评估比较,实验组患者都是轻微疼痛感,无需拆线、再次历经疼痛;对照组都是中度疼痛感,拆线时疼痛升级至中度、重度,两组比较差异P<O.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愈合率为91.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35%,此项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用于妇产科手术,相较于传统丝线缝合术临床手术、术后愈合作用更佳,减少感染几率,瘢痕形成率更低,进行广泛推荐治疗妇产科病症非常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临床应用
  • 作者: 章鸿 张平 李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骨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骨科 215000,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 43007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离体猪后足屈肌腱修复模型评估一种新型内置式肌腱连接器修复肌腱效果。方法用猪后足趾深屈肌腱模型,对于同一猪后足的第2、3趾分别采用内置可吸收连接器(实验组)或双津下法(对照组)予以缝合,采用Instron5848微观力学实验系统记录和分析2 mm间距形成时拉力负荷、屈服点负荷、最大抗拉负荷、修复刚度。对于取材自同一猪后足的第2、3趾测试差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内置连接器法抗拉强度显著高于双津下法,其中2 mm间距形成负荷差值为(17.93±8.66) N(t=7.169,P<0.01),屈服点负荷差值为(12.73±6.66) N(t=6.148,P<0.01),最大抗拉负荷差值为(22.06±12.43) 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22,P<0.01)。结论这种内置式连接器法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新型肌腱修复技术,为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望减轻肌腱粘连。

  • 标签: 肌腱修复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足踝部骨折患者通过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踝部骨折患者,共计80例,按照双盲法对患者随机分组,设定其中40例接受金属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余40例接受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好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足踝部骨折患者通过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足部功能更好的恢复,还可以有效斌面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问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足踝部骨折 可吸收螺钉 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产妇,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产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其中参照组产妇采用普通缝合方法,研究组产妇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的愈合效果。结果参照组产妇的治愈合有效率为78.13%,研究组产妇的愈合总有效率为92.19%,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产妇的愈合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加强对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愈合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可吸收螺钉在四肢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的骨折处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根据患处面积的不同,可视情况采用1~4颗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术后为患处打上石膏固定4~8周。结果所有患者中不理想复位有6例;近解剖复位关节有17例;解剖复位有38例。关节恢复功能差4例,良好37例,优9例。手术后通过1年的寻访,5例患者骨折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结论可吸收螺钉在四肢关节内骨折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四肢关节内骨折 临床
  • 简介:目的研究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进行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空心钉或重建钢板加以辅助固定,并对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23例患者中,2例失访,1例死亡,余2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9.5个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估髋关节功能的方法,本组患者中优6例,良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75%.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良好生物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脱位 股骨骨折 可吸收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的尺骨鹰嘴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Murphy等人提出的鹰嘴骨折评分系统对患儿进行评分,临床评估共15分(包括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3个方面),影像学评估4分。总分〉18分为优秀,17分为良好,16分为一般,〈16分为差。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16±6.15)个月。根据Murphy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4.86±0.35)分,功能评分(5.00±0.00)分,运动范围评分(4.86±0.35)分,影像学评分(4.00±0.00分),平均总分(18.73±0.69)分。随访结果优秀26例,良4例,一般0例,差0例。随访结果优秀的病例中,22例为单纯尺骨鹰嘴骨折,其中1例伴桡骨颈骨折,3例伴肱骨外髁骨折。随访结果良的病例中,3例伴桡骨颈骨折,1例伴肱骨外髁骨折。结论应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骨骺损伤小、固定效果可靠、皮肤刺激小、费用低廉、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可吸收缝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在妇产科中对患者治疗后,经常因为丝线缝合不当导致出现感染,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受到影响,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保证患者的机体恢复,本文分析对此类患者实施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目标全部为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在其中选择80例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缝合方式将这些患者分组,对比患者的临床指标,并明确患者的切口疼痛和拆线疼痛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后,对比患者的临床指标可发现,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很多,同时观察组的切口疼痛较对照组轻很多(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将生物性可吸收线应用其中对切口进行缝合,可以让患者的疼痛得以有效缓解,还可以让切口的愈合得到促进,缩短住院时间和恶露时间,对疾病康复十分有利。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疾病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可吸收锚钉修复仲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采用町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处断裂,分析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结果随访6~24个月,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及手指严重功能障碍。按照Dargen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5%。结论应用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伸肌腱止点 可吸收锚钉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会阴侧切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侧切、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缝合会阴,对照组用皮内间断缝合法缝合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缝合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可吸收线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利于促进产后活动,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连续缝合法 皮内间断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氏针加可吸收缝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方法选取我院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加可吸收缝线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切口长度(5.01±0.23)cm、术中平均出血量(50.45±2.37)ml、手术平均时间(45.87±3.44)min、住院总耗时(9.27±2.14)d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8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9.70%(P<0.05)。结论克氏针加可吸收缝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锁骨粉碎性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 克氏针 可吸收缝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统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经验。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完成4 424例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1 967例入选,按照是否使用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统分为使用组(A组)和未使用组(B组)。A组1 015例,男650例,女365例;年龄1个月~4.7岁,中位年龄6.3个月;体质量3.6~20.0 kg,中位值6.4 kg。B组952例,男570例,女382例;年龄1个月~4.2岁,中位年龄6.1个月;体质量3.4~20.0 kg,中位值6.5 kg。结果术后因胸骨活动致伤口愈合不良并行清创缝合术者A组3例(0.29%),B组18例(1.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小儿心脏手术后因胸骨活动致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 标签: 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统 心脏手术 伤口愈合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