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有效减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拉莫三嗪的治疗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共6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进入本院治疗,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比观察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的观察组与碳酸锂治疗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AMD量表评分、CGI-SI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HAMD量表评分观察组更低,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拉莫三嗪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与碳酸锂疗效差异不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拉莫三嗪起效更快,应用价值良好,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拉莫三嗪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双线情感障碍患者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以丙戊酸钠来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喹硫平治疗。结果:施治前YMRS、MADRS评分2组做对比差异甚微P>0.05,经施治与对照组相比,YMRS、MADRS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22%、对照组83.33%,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2.78%,对照组5.56%,P>0.05。结论: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以喹硫平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喹硫平 安全性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对比双相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心境曲线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022年10月选取60例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组两组,组别为实验组和研究组,每组有30名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心境曲线图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躁狂程度、抑郁程度、遵嘱服药依从、认知能力情况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更具优势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对于双相障碍患者应用心境曲线图,提高患者依从性,促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建议提倡。

  • 标签: 双相障碍 心境曲线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有效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对叙事护理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后,通过叙事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叙事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缺损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护理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叙事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社会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4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23)、对照组(n=23)两组,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MO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MOA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MOAS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也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护理 冲动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精细化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精细化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对比双相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心境曲线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022年10月选取60例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组两组,组别为实验组和研究组,每组有30名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心境曲线图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躁狂程度、抑郁程度、遵嘱服药依从、认知能力情况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更具优势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对于双相障碍患者应用心境曲线图,提高患者依从性,促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建议提倡。

  • 标签: 双相障碍 心境曲线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喹硫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近2年(2020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89例,回顾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组(45例,喹硫平治疗)和对照组(44例,喹硫平+碳酸锂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抑郁评分更低,不良反应率较高,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喹硫平 不良反应 碳酸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某精神病院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双相情感障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对比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且发作躁狂症状的概率较低,症状较轻(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降低其躁狂及抑郁症状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对临床治疗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狂躁发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4例双向情感障碍狂躁发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优质护理,对比BRMS及WAIS-R评分。结果:经优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RM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WAIS-R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狂躁发作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及病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狂躁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拉莫三嗪在预防双相抑郁复发中的应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证研究,本文分析了拉莫三嗪的药理学特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数据,以评估其在双相抑郁复发预防中的价值。结果表明,拉莫三嗪在预防双相抑郁复发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本文总结了拉莫三嗪在双相抑郁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拉莫三嗪在预防双相抑郁复发方面的参考意见。

  • 标签: 拉莫三嗪 双相 抑郁复发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其护理干预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4月份至2022年4月份期间接收的6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每组各有34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护理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相赖脯胰岛素50和双相赖脯胰岛素25对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96例,LM25组给予双相赖脯胰岛素25皮下注射2~3次/d, LM50组给予双相赖脯胰岛素50皮下注射2~3次/d。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血糖达标者特征。结果治疗12周,LM50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为(5.3±3.2)mmol/L、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为(4.8±3.9)mmol/L,低于LM25组的(7.8±4.4)mmol/L、(6.0±9.0)mmol/L,P<0.05。LM25组血糖达标者年龄、病程小于未达标者(P<0.05),胰岛素注射3次占比大于未达标者(P<0.05),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总用量高于未达标者(P<0.05)。LM50组血糖达标者年龄、胰岛素注射3次占比大于未达标者(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低血糖事件,LM50组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7.3% (14/192),低于LM25组[10.9% (21/192)]。结论双相赖脯胰岛素50和双相赖脯胰岛素25控制血糖均安全有效,双相赖脯胰岛素50在控制餐后血糖和减少血糖波动上具有优势。双相赖脯胰岛素25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需加强夜间血糖监测。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 双相赖脯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太康路院区)精神科收治的1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年龄(43.15±5.66)岁,年龄范围为23~55岁,对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有无自杀行为将患者分为有自杀行为组(n=96)和无自杀行为组(n=90),两组患者性别、婚姻状况、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精神异常史、饮酒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有自杀行为组与男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有自杀行为组与男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精神异常史、是否饮酒、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自杀行为组与女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婚姻状况、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自杀行为组与女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精神异常史、饮酒史、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重大精神创伤、既往自杀史与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均呈正相关。结论女性、年龄大、有重大精神创伤、有自杀家族史、既往自杀史等都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自杀行为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效果明显,但我们还应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抗抑郁药物 双相情感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相障双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ICD-10)中相障双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对照组20例选用既往服用最有效的一种抗抑郁药;治疗组26例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继服原抗抑郁西药且逐渐减量;采用自拟解郁散(基本方柴胡、郁金、菖蒲、灵芝、夜交藤、合欢皮、白芍等)+中成药舒肝解抑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著好转13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显著好转2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6.7%。经统计学处理,x2=5.98,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治疗组疗效确切,安全、不良反应轻微,药物的依从性好。

  • 标签: 相障双碍 抑郁发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33-01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对两组患者韦氏成人记忆量表评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韦氏成人记忆量表评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都明显更高一些,两组之间差别明显(P<0.05)。结论 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认知能力。

  • 标签: 系统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分析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Ⅰ,BD-Ⅰ)患者感觉运动网络(sensory motor network,SMN)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特征,并探究患者SMN异常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例BD-Ⅰ患者(BD-Ⅰ组)和20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HC组),两组均接受静息态磁共振(resting-state fMRI,rs-fMRI)扫描。基于ICA-fMRI数据,采用单样本t检验及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SMN网络内成分进行统计分析来寻找异常脑区,并利用功能网络分析(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FNC)探究两组中SMN与其他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使用SPSS 17.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异常的网络内功能连接值、网络间功能连接值与年龄、教育年限、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得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得分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D-Ⅰ组SMN内右侧中央旁小叶(MIN:x=8,y=-32,z=68,t=4.86,P<0.001)与右侧中央后回(MIN:x=41,y=-26,z=53,t=3.33,P<0.001)功能连接较HC组增强。与HC组相比,BD-Ⅰ受试者的SMN-DAN间的FC值增加(0.247±0.073,-0.078±0.080,t=-2.974,P<0.01,FDR校正),在SMN-DMN间(-0.037±0.054,0.272±0.067,t=3.520,P<0.01,FDR校正)、SMN-rFPN间(-0.034±0.055,0.231±0.070,t=2.939,P<0.01,FDR校正)的FC值降低。BD-Ⅰ组SMN网络内FC增加值与BRMS得分呈正相关(r=0.220,P=0.040)。结论BD-Ⅰ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异常,部分网络内FC值与躁狂症状呈正相关,这可能为BD-Ⅰ患者发病的部分神经机制。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静息态脑网络 感觉运动网络 功能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