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黏膜剥离(ESD)术后未达治愈标准而行补救性完全腹腔胃癌根治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ESD患者中有2例病灶切除不完整,2例病灶完整切除、病理切缘阳性,1例病灶剥除过程中发现胃外血管搏动,切除部分病灶后终止手术。手术方式:1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4例行远端胃癌根治,均无中转开腹。术后病理检查结果:1例肿瘤侵犯固有肌层,1例肿瘤侵犯黏膜肌层,1例肿瘤位于黏膜,2例为重度异型增生,术后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腹腔补救性胃癌根治性切除是非治愈性ESD后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补救治疗方式。ESD治疗后未达治愈标准患者的病灶小,中定位困难。术前用钛夹标记+CT重建准确定位有助于精准行胃癌根治性切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黏膜剥离(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36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ESD治疗)和对照组18例(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情况、临床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SD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且医疗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ESD应为首选。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内黏膜剥离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复发率和存活率。方法:此次研究的时间节点范围设置在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间,将我院接收的早期胃癌患者中抽选出62例列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样本容量均等分为31例完成研究。常规组予以外科手术治疗模式,研究组予以内黏膜剥离治疗模式。针对两组并发症出现率、复发率以及存活率完成评价比较工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同常规组施展比较后,发现优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复发率以及存活率同常规组施展比较后,并未发现优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不大(P>0.05)。结论:针对早期胃癌患者予以内黏膜剥离治疗模式,可为提高存活率、降低并发症以及复发风险给予一定助力,故临床可大力提倡并积极应用此式。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并发症 复发率 存活率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镜中心行内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210例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观察,分成老年(年龄≥65岁)组100例和非老年(年龄<65岁)组110例。对比分析发现:整块切除率老年组为92.0%(92/100),非老年组为90.9%(100/110)(P=0.972);完整切除率老年组为91.0%(91/100),非老年组为90.0%(99/110)(P=0.991);治愈性切除率老年组为89.0%(89/100),非老年组为88.2%(97/110)(P=1.000);中穿孔发生率老年组为4.0%(4/100),非老年组为6.4%(7/110)(P=0.543);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老年组为2.0%(2/100),非老年组为0(0/110)(P=0.226)。提示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ESD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老年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早期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未分化型早期胃癌黏膜剥离(ESD)扩大适应证的可行性,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胃切除加淋巴结清扫的807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2%(139/807)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110例符合ESD扩大适应证的患者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癌胚抗原水平升高、肿瘤大小、大体分型、溃疡、浸润深度、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均有关(χ2=4.500、13.332、16.611、6.083、51.064、0.564、17.006,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最大径>20 mm(OR=1.606,95%CI 1.021~2.526,P=0.040)、脉管侵犯(OR=16.835,95%CI 10.510~26.966,P<0.01)、黏膜浅浸润(≤500 μm;OR=1.962,95%CI 1.022~3.765,P=0.043)和黏膜深浸润(>500 μm;OR=3.014,95%CI 1.753~5.181,P<0.01)均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ESD扩大适应证适用于治疗,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肿瘤最大径>20 mm、脉管侵犯、黏膜浅浸润和黏膜深浸润均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危险因素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 扩大适应证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手术操作方法及其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黏膜剥离,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黏膜剥离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黏膜剥离;消化道肿瘤;安全性;手术操作体会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operationmethodandsafetyof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inthetreatmentofdigestivetracttumor,andtoprovidethebasisforclinicaltreatment.Methods50patientswithdigestivetracttumorreceivedby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5toFebruary2013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25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Gtedby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reatmentand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betG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forgastrointestinalcancerpatients,theeffectissigGnificant,andth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arefew,safetyishigh,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2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黏膜剥离完全性切除和消化道早期病变的预后密切相关,完全性切除是治愈性切除的前提和基础,不完全切除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本文重点对消化道黏膜早期病变黏膜剥离不完全切除的相关风险因素:病变相关因素、黏膜纤维化以及困难的操作等进行综述。

  • 标签: 风险评估 消化系统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不完全切除 病变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黏膜剥离治疗结直肠肿物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内黏膜剥离(ESD)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结直肠肿物患者8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行ESD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结直肠肿物患者23例为研究组。统计ES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中,ESD术后出血为9例,占39.13%;术后腹痛为6例,占26.09%;术后腹胀为5例,占21.74%;术后穿孔为3例,占13.04%。其中中出血患者给予止血药及输血治疗好转;腹痛、腹胀患者给予止痛及对症治疗好转;穿孔患者给予钛夹夹闭治疗好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肿物大小、手术时间、是否完整切除及术后疼痛为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肿物大小及手术时间为ESD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ESD治疗结直肠肿物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肿物大小及手术时间,通过加强术前准备,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及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5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ESD的23例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共30处病灶纳入研究,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3岁(47~72岁)。23例患者中,13例伴同时性食管癌,3例伴异时性食管癌,7例伴同时性食管高级别上皮瘤变。患者均成功完成ESD,平均手术时间74 min,整块切除率100%。术后病理提示21处为高级别上皮瘤变、8处为黏膜癌、1处为黏膜深浸润癌。水平切缘阳性2例,垂直切缘阳性1例,治愈性切除率90%。中及术后无严重出血、穿孔、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结论ESD治疗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下咽肿瘤 鼻咽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采用黏膜剥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62例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31例患者采用黏膜剥离(ESD)治疗作为ESD组,另31例患者采用黏膜切除(EMR)治疗作为EMR组。结果ESD组一次性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5.12%、90.24%,明显高于EMR组的82.93%、75.61%,P<0.05。ESD、EMR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0%、7.32%,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以及癌前病变效果显著,与EMR效果相似,且有更高的完全切除率及一次性切除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内镜 黏膜切除术 黏膜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住院部2016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01日收治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开放性手术治疗(40例)、观察组给予黏膜剥离(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2.50%,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黏膜剥离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并且还能降低复发率,对预后起到改善作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原发性早期十二指肠癌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采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诊疗科发现并ESD切除的非十二指肠乳头的原发性早期十二指肠癌患者9例临床资料,观察ESD治疗该类疾病的疗效。结果9例患者病变长径(1.01±0.63)cm(0.3~2.5 cm),切除标本长径(2.27±0.65)cm(1.2~3.2 cm),手术时间(61.6±27.5)min(36~108 min)。9例病变均一次性整块切除,其中2例中发生穿孔,均成功闭合。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病理证实9例病变均完整切除,切缘阴性。结论ESD治疗原发性早期十二指肠癌安全、有效。

  • 标签: 十二指肠肿瘤 原发性早期十二指肠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组织牵拉夹联合金属夹在闭合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创面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期间因消化道病变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行ESD治疗并使用组织牵拉夹联合金属夹夹闭手术创面的患者的资料,观察患者缝合时间、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59.2±9.0)岁,胃病变4例,结肠病变2例。ESD术后创面直径(2.7±0.9)cm,缝合时间(8.8±1.8)min。患者均使用1枚组织牵拉夹,使用金属夹3~11枚,平均7枚;除1例升结肠病变患者出现中穿孔,余无中或术后出血;患者术后住院(4.2±1.5)d。结论组织牵拉夹联合金属夹能有效、安全地闭合ESD术后创面。

  • 标签: 胃肠内窥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组织牵拉夹
  • 简介:摘要目的黏膜剥离(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UD-EGC)后水平及垂直切缘阳性率高,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大,因此存在争议。本研究对比ESD与外科手术治疗UD-EGC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入组标准:(1)早期胃癌,行ESD手术或外科手术;(2)组织学类型包括低分化腺癌、低分化细胞癌伴印戒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3)术前经CT和超声证实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排除标准:(1)既往因胃癌行手术治疗;(2)合并其他肿瘤;(3)死亡原因不明;(4)ESD术后1个月内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根据上述标准,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ESD或者外科手术治疗的UD-E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进一步对比两组间的临床结果,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61例患者入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体生存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ESD组中位手术时间46.3(26.5, 102.3)min,整块切除率100%(61/61),完全切除率93.4%(57/61)。ESD组有4例(6.6%)切缘阳性,其中2例为水平切缘阳性,2例为水平和垂直切缘均阳性。外科手术组有1例水平切缘阳性,无垂直切缘阳性。两组切缘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59.8(3.0~131.5)个月,ESD组和外科手术组的随访率分别为82.0%(50/61)和95.1%(58/61)。ESD组和外科手术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2%和96.7%(P=0.641),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2%和96.6%(P=0.68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D组有1例(1/61,1.6%)发生淋巴结复发,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外科手术组中有1例(1/61,1.6%)发生局部复发,为吻合口复发;另有1例(1/61,1.6%)发生远处转移。结论ESD治疗UD-EGC的远期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

  • 标签: 胃肿瘤,早期 胃肿瘤,未分化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外科手术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在早期胃癌黏膜剥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粘膜剥离的早期胃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焦虑(SAS)、抑郁(SDS)情绪。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早期胃癌粘膜剥离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综合护理 早期胃癌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胃癌黏膜剥离(ESD)非治愈性切除术后的补救措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早期胃癌ESD治疗后未达治愈标准的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根据患者非治愈性因素的不同,分为外科手术组(n=22)、ESD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工作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影响,本文对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在早期胃癌黏膜剥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临床确诊早期胃癌的98例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我院实施ESD治疗。后将其随机区分为两组,前者为本文参照组,后者为本文观察组,每组中各自具有49例研究对象,参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精细化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后取得了良好成效,对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胃癌黏膜剥离患者来说,对应的临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身心健康,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精细化护理 早期胃癌 黏膜剥离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内黏膜剥离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并实施黏膜剥离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住院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策略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黏膜剥离联合套扎治疗胃小间质瘤与腹腔治疗的对比分析。方法:收集 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行内治疗及同期行腹腔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了对照组(腹腔)和观察组(黏膜剥离联合套扎)两组,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临床治愈性切除率,术后的不良预后问题略少。结论:黏膜剥离联合套扎治疗胃小间质瘤效果优于腹腔,患者的术后恢复结果较好,可推广。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套扎术 胃小间质瘤 腹腔镜治疗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预警管理在预防黏膜剥离术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间需要进行内黏膜剥离手术的68位患者,分为观察组(34名,给予预警管理干预)和对照组(34名,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情况、护理满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术后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黏膜剥离手术患者进行预警管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患者出血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警管理 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 术后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