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8例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行内黏膜剥离进行护理配合。结果本组9例患者入院后情绪不稳定,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悲观失望的心理,针对性护理后全部缓解。本组ESD的患者手术基本成功,病灶都完整切除,28例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经过钛夹止血及药物治疗(止血药物及质子泵抑制剂等)等止血措施,均成功止血。余均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ESD治疗创伤小,脏器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疼痛轻微,能明显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内镜 黏膜剥离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黏膜剥离中护理配合技术。方法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结直肠息肉患者42例,对患者的中配合着重于心电图、SpO2、血压、脉搏等的观察与监测;中穿孔的配合;出血的预防与处理配合。结果4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有4例并发穿孔,38例顺利完成黏膜剥离。结论细致周到的术前、术后护理及熟练到位的中护理配合对于ESD的安全、顺利进行及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黏膜剥离(ESD)在上消化道黏膜黏膜病变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4月至2014年04月我院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相关病变175例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83例;年龄33-84岁,平均年龄57岁。对患者行内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安全性、并发症、病理类型、卫生经济学。结论ESD治疗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疗效确切,但对病变的评估、适应症的把握有待提高及规范。

  • 标签: 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内消化道粘膜剥离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消化道粘膜剥离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需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着重于手术知识宣教,使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与中娴熟的操作技能、与者默契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粘膜剥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粘膜剥离(ESD)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3例消化道粘膜剥离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与配合。结果接受ESD治疗的23例消化道病变患者中,有20例情绪不稳定,不同程度产生焦虑、恐慌不安的心理,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后全部缓解。病灶切除完整。结论在ESD中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做好术前准备和中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观察、健康指导,保证了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结束,提高了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围手术期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病变(Gastrointes-tinaldisease,GI)(如早癌、间质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发现的69例消化道病变(食管18例、贲门1例、胃30例、十二指肠5例、结肠6例、直肠9例)进行电子胃镜、电子结肠及超声检查后(除息肉、LST未行超声检查,11例病变位于黏膜层、1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8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23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ESD进行治疗。结果66例成功完成ESD治疗,成功率达95%,病灶最大直径5×7cm(平均1.5cm),手术时间15~145min(平均55.5min)。5例中出现皮下气肿,术后即消失,无1例出现无法控制的大出血,4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止血治疗及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7例(病变位于胃底4例,胃体2例,胃窦1例)出现中穿孔,1例穿孔较大,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6例均经金属夹等方法夹毕后保守治疗成功,无1例迟发性穿孔、消化道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2例术后病理为癌变,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例,失访5例,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微创,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并且可获得完整标本送检病理,但有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护理配合在内消化道粘膜剥离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2例消化道粘膜剥离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本组病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病灶部完整切除,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需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认真准备,使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与中娴熟的操作技能、与者及麻醉师默契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粘膜剥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黏膜切除(EMR)对消化道广基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胃镜、结肠黏膜切除治疗40例共47个胃、大肠广基息肉。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一次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胃镜、结肠随访。结果全部息肉EMR一次切除,最大的2*3cm,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增生性息肉20例,腺瘤样息肉13例,腺瘤癌变位于黏膜1例,边缘及基底均无浸润。幼年性息肉1例,炎性息肉1例。随访中,1例腺瘤样息肉癌变,基底部及切缘无肿瘤组织残留,未行进一步手术治疗,术后1月、3月及24个月复查未见复发。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及黏膜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息肉 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內黏膜剥离(ESD)治疗消化道隆起病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科收治的90例消化道隆起病变行ESD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评估准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病情观察和护理。结果88例隆起病变行ESD,均成功切除,2例未能成功转外科治疗。结论规范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 标签: ESD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术后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鼻鼻中隔黏膜切除并软骨植入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鼻鼻中隔黏膜切除并软骨再植入治疗鼻中隔偏曲,共66例,记录术前、术后、三月随访资料;结果66例手术病例,术后三月复查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鼻鼻中隔黏膜切除并软骨再植入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简单有效,无并发症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食管黏膜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因胃镜检查疑有食管黏膜肿物而进行超声检查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检查,分析食管粘膜肿物的特性,评价超声在食管黏膜肿物中的诊断效果。结果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可知,诊断平滑肌瘤28例(56.0%),经高频电切治疗26例,病例证实25例,诊断符合率为96.1%;诊断脂肪瘤1例(2.0%),息肉3例(6.0%),静脉瘤6例(12.0%),食管囊肿3例(6.0%),间质瘤、颗粒细胞瘤、外压性改变各1例(2.0%),未发现异常6例(12.0%)。其中食管粘膜中肿物直径<1cm患者34例(77.2%),病变起源于粘膜肌层40例(90.9%),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低回声光团患者39例(88.6%)。结论在利用超声诊断中,可有效判断患者食管粘膜肿物起源,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在该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食管黏膜 肿物 特性 超声内镜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为慢性鼻炎患者应用鼻低温等离子融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鼻炎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为对照组应用微波炉治疗,为实验组应用低温等离子融切治疗,统计两组临床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从近期治疗效果看,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P<0.05);从远期疗效看,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无1例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复发率为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鼻低温等离子融切是治疗鼻炎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鼻内镜下 低温等离子融切术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大肠粘膜脂肪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5例大肠粘膜脂肪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其临床检查以及治疗来进行探讨。结果大肠粘膜脂肪瘤可以通过电子结肠来进行诊断,临床中使用尼龙圈套扎套、粘膜切除,患者并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大肠粘膜脂肪瘤通过电子检查可以进行确诊,临床中使用尼龙结扎和粘膜切除取得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得到的安全性比较高。

  • 标签: 大肠黏膜下脂肪瘤 内镜尼龙绳圈套结扎 黏膜切除(EM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前庭囊肿揭盖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最佳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鼻对所有患者进行揭盖法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26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者。结论鼻前庭囊肿揭盖具有操作精细简单,创缘整齐,视野清晰,出血损伤少,无复发,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揭盖术 造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结肠息肉患者应用辅助高频电凝电切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对比2组患者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等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患者应用高频电凝电切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大出血和并发症事件出现概率相对较低,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 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 结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尿道会师在男性尿道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实施输尿管尿道会师的38例男性尿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以上38例男性尿道损伤患者平均手术耗时为(23.38±2.39)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5.62±3.71)d,35例患者尿道损伤后留置尿管顺利,拔出尿管时间为术后3-4周,3例患者因损伤较重进行开放手术治疗。拔除尿管后,28例患者排尿顺畅,之后定期性尿道扩张3个月,平均最大尿流率为(22.39±1.33)ml/s;7例患者出现尿道狭窄,之后定期性尿道扩张3-6个月,平均最大尿流率为(19.72±1.82)ml/s;1例患者因严重尿道狭窄性尿道切开进行治疗,治疗后,尿道通畅。结论将输尿管尿道会师应用于男性尿道损伤治疗,操作简单,手术耗时短,创伤小,患者易恢复,临床效果明显,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镜 腔内尿道会师术 尿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