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黄书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3-12-07
  • 出处:《药物与人》 2023年第10期
  • 机构:肝癌是目前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极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中医中肝癌属于黄疸、积聚的范畴,治疗中需要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实现患者病情改善,起到内治与外治双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随机分配24例患者,均进行肝癌切除术。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式手术,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比在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基本情况。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发现,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肝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三氧化二砷(ATO)参与肝癌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增殖抑制、侵袭转移抑制和肿瘤干细胞抑制等。ATO在肝癌治疗中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单药治疗、联合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等。进一步研究ATO抗癌机制及临床应用有望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肝肿瘤 治疗应用 三氧化二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异常纺锤体样小头畸形相关蛋白基因(human abnormal spindle-like microcephaly-associated,ASPM)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符合杭州标准的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癌肝移植受者的72例肝癌组织标本和36例癌旁组织标本中ASPM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ASPM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肝癌肝移植术后的预后关系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72例肝癌肝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其中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20例,死亡8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SPM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3%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癌组织中ASPM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ASPM表达水平与受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肝炎史、术前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脉管癌栓均无相关性(P>0.05),而受者术后病理分化类型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ASPM高表达率分别为51.0%和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肝癌病理类型分化类型越差,ASPM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则越高。肝癌组织中ASPM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1年、3年、5年总体存活率分别为97.6%、80.6%、80.6%和93.3%、89.7%、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年、3年、5年长期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8.6%、55.5%、55.5%和86.3%、86.3%、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SPM高表达组无瘤存活率较低,肝移植术后预后较差。结论肝癌组织中ASPM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肝癌组织中ASPM表达水平与肝癌病理分化类型相关,并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受者的无瘤生存产生影响。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移植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Kinki分期在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BCLC B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2例,女20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21~86岁。患者均行肝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患者随访和生存情况。(3)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复查甲胎蛋白(AFP)、肝功能、超声、增强CT或MRI扫描。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1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9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寿命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112例患者中,BCLC Kinki B1期38例,BCLC Kinki B2期74例。BCLC Kinki B1期和BCLC Kinki B2期患者术前AFP(≤20 μg/L,>20 μg/L)、微血管侵犯(无,有)、肿瘤复发(无,有)分别为20、18例,25、13例,25、13例和22、49例,30、41例,22、52例,两期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97、5.485、13.405,P<0.05)。(2)患者随访和生存情况:1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个月。BCLC Kinki B1期和Kinki B2期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86%、74%和78%、61%、45%,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53%、43%和35%、23%、20%,两期患者总体生存情况和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1、15.115,P<0.05)。(3)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BCLC Kinki分期、年龄、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生存情况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985、1.930、3.520、3.406,95%可信区间为1.318~6.763、1.023~3.642、1.714~7.230、1.571~7.385,P<0.05);患者BCLC Kinki分期、术前AFP、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情况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806、2.122、2.826、2.914,95%可信区间为1.632~4.823、1.266~3.556、1.743~4.580、1.601~5.30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BCLC Kinki分期、年龄、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肝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2.587、2.568、2.280、4.328,95%可信区间为1.036~6.462、1.215~5.429、1.011~5.141、1.677~11.171,P<0.05);患者BCLC Kinki分期、术前AFP、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肝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2.579、1.942、2.572、2.750,95%可信区间为1.426~4.662、1.109~3.400、1.505~4.397、1.436~5.269,P<0.05)。进一步分析BCLC Kinki分期和微血管侵犯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其结果显示:BCLC Kinki B1期无微血管侵犯和有微血管侵犯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91%、91%和85%、75%、45%,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63%、48%和62%、21%、21%,两者总体生存情况和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7.447,P<0.05)。结论BCLC Kinki分期可判断肝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BCLC Kinki B1期患者行根治术预后更好。

  • 标签: 肝肿瘤 预后 危险因素 微血管侵犯 Kinki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在肝癌治疗后复发微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肝癌治疗后复发微小肝癌患者61例,均给予其MRI诊断,回顾性分析诊断的价值。结果(1)MRI平扫信号系统中,DWI高信号88.52%,未见高信号11.48%;T2WI高信号83.61%,未见高信号16.39%;T1WI低信号83.61%,等(高)信号16.39%;(2)MRI不同序列中,双回波有脂质8.36%、无脂质91.80%,4期动态增强快进快出68.86%、快进慢出16.39%;延迟期假包膜强化32.79%,无67.21%。结论MRI在肝癌治疗后复发微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MRI 肝癌 治疗 复发 微小肝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乙肝(HBV)发展为肝癌(HCC)的危险因素,并且对乙肝合并肝癌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乙肝合并肝癌的患者76例,对危险因素进行观察。结果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肝癌家族史、吸烟史、糖尿病、没有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其他肿瘤家族史、性别(男)为乙肝发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乙肝患者必须重视相关的危险因素,以避免肝癌的发生,对乙肝合并肝癌患者需要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

  • 标签: 乙肝 肝癌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随机分配 24例患者,均进行肝癌切除术。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式手术,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比在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基本情况。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发现,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且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肝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小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按照射频消融术、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90例,属于本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所接诊,通过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45例患者,按照常规手术切除进行治疗,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则以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 在对小肝癌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以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保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可以促使患者在极短时间内恢复。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小肝癌 手术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NS3/4A蛋白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及分裂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LV-Green-NS3/4A和pLV-puro-NS3/4A,将细胞分为pLV-Green-NS3/4A或pLV-puro-NS3/4A转染组及其相应对照组(转染空载体)。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重组蛋白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分析细胞有丝分裂情况。结果pLV-Green-NS3/4A转染组SMMC-7721细胞的生长状态差于相应空载体对照组;与相应空载体对照组比较,第3、4天pLV-Green-NS3/4A转染组SMMC-7721细胞增殖活性均被抑制(均P<0.05)。pLV-Green-NS3/4A转染组和相应空载体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3±3.5)%和(5.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P<0.001)。与相应的空载体对照组比较,pLV-puro-NS3/4A转染组细胞出现更多的多极纺锤体,两组多极分裂率分别为(2.33±0.58)%、(6.01±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P=0.005)。结论HCV NS3/4A可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多极分裂。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炎病毒,丙型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分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23b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及其对仑伐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和QGY-7703细胞分别转染miR-23b mimic及其对照,CCK-8与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血管生成拟态情况。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CCK-8结果显示,转染120 h后miR-23b mimic组的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其A值分别为0.325±0.011和0.537±0.0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30±0.017和0.752±0.051(P值均< 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23b mimic组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的细胞迁移数为(517.220±32.873)个和(242.327±20.793)个,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4.130±15.142)个和(424.432±27.212)个(P值均< 0.01);同时miR-23b mimic组的细胞侵袭数为(55.671±7.514)个和(64.670±6.011)个,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4.320±11.782)个和(156.204±12.501)个(P值均< 0.01)。管腔形成实验显示,miR-23b mimic组肝癌细胞QGY-7703和SMMC-7721的成管分支数为(489.824±42.035)个和(435.201±44.143)个,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8.620±31.618)个和(785.430±38.723)个(P值均< 0.01)。并且,EdU结果显示miR-23b与仑伐替尼联合用药后,miR-23b mimic组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的EdU染色阳性率为32.905%±1.342%和24.811%±0.8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623%±2.441%和38.702%±1.312%(P值均< 0.05)。结论miR-23b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拟态形成,并增强人肝癌细胞对仑伐替尼的药物敏感性。

  • 标签: 肝细胞癌 miR-23b 恶性表型 仑伐替尼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丹皮酚增强顺铂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丹皮酚、顺铂和两药联用处理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MTF比色法测定药物在体外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oefficientofdruginteraction,CDI)进行联合用药分析,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丹皮酚与顺铂单独应用对肝癌细胞SMMC-7721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 标签: 人肝癌SMMC-7721细胞 增殖抑制作用 丹皮酚 人肝癌细胞SMMC-7721 顺铂 机制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小肝癌患者治疗当中,传统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内收治的34例小肝癌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均匀分成传统组与新型组,传统组患者接受常规性质手术治疗,新型组患者则需要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具体手术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大致相当,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新型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传统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小肝癌患者治疗中,传统手术与射频消融治疗在效果方面大致相当,但是射频消融在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 标签: 小肝癌 手术 射频消融术 切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射频在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NLC)Ⅱa~Ⅲa期多发肝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11日至2017年1月31日收治的CNLCⅡa~Ⅲa期多发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射频消融(RFA)组、TACE联合RFA组和切除联合RFA组。收集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情况及化验检查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4组患者总体生存差异。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根据术前甲胎蛋白(AFP)、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69例患者,其中男194例、女75例,年龄23~84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TACE组73例、RFA组70例、TACE联合RFA组69例、切除联合RFA组57例。TACE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5%、10.2%和0,RFA组分别为46.3%、17.7%、和0,TACE联合RFA组分别为56.8%、21.5%和2.3%,切除联合RFA组分别为76.5%、38.7%和3.8%,切除联合RFA组患者生存预后最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除联合RFA、肿瘤最大直径<5 cm、无血管侵犯、术前AFP≤400 μg/L、总胆红素(TBIL)<34 μmol/L(HR=0.784、0.718、0.633、0.846、0.617;均P<0.05)是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切除联合RFA、肿瘤最大直径<5 cm、术前AFP≤400 μg/L(HR =0.702、0.743、0.647;均P<0.05)是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CNLCⅡa~Ⅲa期多发肝癌患者而言,切除联合RFA是治疗的有效手段,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着明显优势。在术前AFP≤400 μg/L、肿瘤数目<3个和(或)肿瘤最大直径<5 cm的患者中采用切除联合RFA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切除联合RFA、肿瘤<5 cm、术前AFP≤400 μg/L是CNLCⅡa~Ⅲa期多发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 肝切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53例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肝26例,误诊2例,漏诊1例,除1例胆汁性肝硬化后期弥漫性浸润肝癌未见明显特征性超声图像外,其余病例均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提示一些类型肝占位的特征。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体检对早期发现无症状肝癌和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方法将病理确诊的32例肝癌患者按入院体检时有无症状,分无症状肝癌组和症状性肝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患者年龄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患者性别、肝癌种类、随访率、符合率、误诊率等用百分率表示,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但超声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CT平扫诊断肝癌的5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5,P〈0.05)。患者术后随访3年,无症状肝癌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23%(20/21)、90.48%(19/21)、66.67%(14/21);症状性肝癌组为90.91%(10/11)、54.55%(6/11)、27.27%(3/11);术后2、3年无瘤生存率无症状肝癌组明显高于症状性肝癌组(χ^2=4.848,4.499,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筛查早期无症状性肝癌和小肝癌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肿瘤 早期诊断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