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穴位注射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院2014年6月-2015年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药物+针灸组。药物组给予单纯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穴位注射;药物+针灸组给予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穴位注射合温针灸治疗。研究评估(1)临床干预效果;(2)干预前后患者VAS分数、CASCS量表分数、ESCV量表分数、SF-36分数的差异。结果(1)药物+针灸组对比药物组临床干预效果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VAS分数、CASCS量表分数、ESCV量表分数、SF-36分数相似,P>0.05;治疗后药物+针灸组对比药物组VAS分数、CASCS量表分数、ESCV量表分数、SF-36分数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穴位注射合温针灸颈型颈椎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感,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穴位注射 温针灸 颈型颈椎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Ⅱ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缺血的治疗,分析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2例观察组和43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溶栓及常规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400mg。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休克、心力哀竭和各种严重心律失常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参II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 防护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AD与其部分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丹参ⅡA(TanⅡA)对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1975年至2009年收治的849例痴呆患者(确诊AD549例,非AD300例1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AD与血管性因素的相关性。Tg+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anⅡA低剂量组、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ⅡA高剂量组)或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rdnⅡA10mg/(kg·d)组],分别建立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并给予TanⅡA干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RT—PCR检测脑组织Aβ前体蛋白(APP)、VEGF、VEGFR.1mRNA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脑组织APP、A13、VEGF、VEGFR-1蛋白表达。另在细胞水平观察TanⅡ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成管的影响及VEGFR-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AD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血管性危险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非血管性冈素肺炎则无相关关系。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ⅡA高剂量组的寻台时间及游泳距离明显缩短.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减少,血浆vEGF表达明显下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nⅡA10mg/(kg·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约24d,APP、VEGFnqRNA表达明显下调,VEGFR-1mRNA表达明显上调,APP、Aβ、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VEGFR-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TanⅡA5μg/mL组HUVEC细胞毛细管形态完整且密度升高,VEGFR-1mRNA和蛋白表达较低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发病与其血管性因素密切相关。TanμA可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因素 丹参酮ⅡA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l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阿托伐他汀+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按照1/1的比例纳入两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阿托伐他汀+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心肌酶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心肌酶(CK、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酶
  • 作者: 张小红1贾进2党红絮3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中医学报》 2015年第7期
  • 机构:【摘要】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参酮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极化液、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调脂药、丹篸酮ⅡA磺酸钠静滴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口服,1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64%,对照组82.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钴胺(片剂)结合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近4年确诊为DPN的住院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前提下联合组给予丹参注射液加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5.17%,卓著优于对照组的38.6%;且联合组神经传导速度经治疗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甲钴胺片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 标签: DPN 甲钴胺片 丹参酮 有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诺欣妥联合丹参 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基于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2例, 观察组52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诺欣妥治疗。8周之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指标、心功能指标、心室重塑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 MWT)、血清中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改善, 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9.2%, 观察组有效率可达到84.6%,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诺欣妥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社区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意义。结论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明显,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天麻素注射液 联合应用 椎&mdash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方法是口服或者静点相关的营养神经的药物,中医穴位注射疗法在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就穴位注射在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经济学评价方面还有很多空白。所以,本文将引入成本-效用分析与敏感性分析,就硫辛酸、红花黄色素、丹参和腺苷钴胺等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物加入穴位注射的中医特色疗法进行经济学评价。

  • 标签: 丹参酮,腺苷钴胺,穴位注射,硫辛酸,成本-效用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Ⅱ_A对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HSP)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作用,为干预肾损害的新靶点、新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9例HS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丹参Ⅱ_A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血浆TF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TFPI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6月,对照组并发肾炎18例(40.0%),治疗组9例(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2组并发肾炎患儿血浆TFPI水平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丹参Ⅱ_A辅助治疗小儿HSP,可提高患儿血浆TFPI水平,干预肾损害。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小儿 丹参酮ⅡA注射液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纳入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2022年8月。电脑随机打乱后研究者抽签将患者一比一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单一采用阿伐他汀治疗,联合组采取阿托伐他汀+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方案,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胶囊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寻找银屑病的治疗方法。方法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构建银屑病样小鼠模型,通过PASI评分和组织病理评估丹参胶囊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炎性反应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损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二相解毒酶基因[NAD(P)H醌氧还原酶-1(NQO1)]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丹参胶囊能明显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炎性反应程度,包括减轻皮肤红斑、鳞屑和皮损厚度。丹参胶囊能降低银屑病样小鼠血清中IL-17A和TNF-α水平(均P<0.05)。丹参胶囊还能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肤组织中Nrf2、HO-1和SOD2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丹参胶囊通过降低银屑病样小鼠血清中IL-17A和TNF-α水平以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丹参酮胶囊 Nrf2 IL-17A TNF-α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冠心病治疗中采用丹参Ⅱ 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5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 10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 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丹参Ⅱ A磺酸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情况及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结论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证明采用丹参Ⅱ 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有良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指标,缓解患者的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 社区医院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ⅡA(TanⅡA)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途径对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及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4~5周龄的雄性BALB/-nu裸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其中20只注射1×107/ml的T24细胞悬液,待肿瘤体积大于0.1 cm3,根据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干预,共分为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裸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治疗组给予15 mg/kg的TanⅡA腹腔注射,均干预2周;开始干预后每天测量瘤体积1次,绘制肿瘤增殖曲线并在干预结束后将裸鼠处死后取0.1 g肿瘤组织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脱氧核糖核酸修复酶降解产物(Cleaved PARP)、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l-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水平,采用卡方分析计数资料差异,LSD-t检验及方差检验分析组间或多组间数据差异。结果给药7 d后治疗组裸鼠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1);3组小鼠组织中Caspase-3、Cleaved PARP、bax、bcl-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37、4.264、6.135、5.364,P<0.01);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小鼠组织中Caspase-3、bcl-2明显降低(0.54±0.10、0.56±0.12比0.87±0.12、0.88±0.19),Cleaved PARP、bax明显升高(0.94±0.21、0.79±0.13比0.65±0.12、0.32±0.08),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6.681、4.503、3.392、9.731,P<0.01);3组小鼠组织中p-p38 MAPK、p-ER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6、3.216,P<0.05),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下小鼠组织中p-p38 MARK及p-ERK水平明显降低(0.61±0.11、0.54±0.11比0.87±0.13、0.69±0.13),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4.828、4.503,P<0.01)。结论TanⅡA通过有效调节p38MAPK/ERK途径实现抑制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并调控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

  • 标签: 丹参酮ⅡA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途径 膀胱癌动物模型 肿瘤增殖 凋亡相关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ⅡA联合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36例)和丹参ⅡA组(34例),2组在给予相同护肝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丹参ⅡA组采用丹参ⅡA注射液60mg加入5%GS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联合用药组给予苦参素注射液0.6g加入5%GS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丹参ⅡA注射液用法同丹参ⅡA组,1个月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IV型胶原(IV-C)]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用药组ALT、AST、TBIL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及IV-C)均明显低于丹参ⅡA组,白蛋白明显高于丹参ⅡA组(均P<0.01)。结论丹参ⅡA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可以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可能延缓肝纤维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丹参酮ⅡA 苦参素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01月至2017年06月采用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治疗组),维脑路通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早期恢复脑血供,改善微循环,降低D二聚体含量,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 标签: 脑梗死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依那普利联合丹参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黏度及减少血管阻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7 月于我院就诊的 70 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口服依那普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丹参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均无显著差异( P > 0.05 ) ;治疗后两组 血液流变学指标 均 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 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P< 0.05)。 结论 : 依那普利联合丹参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黏度、血管阻力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依那普利 丹参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