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说明了文化在现代建设中的定位,即是精神动力、综合国力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

  • 标签: 文化建设 现代化进程 综合国力竞争 精神文化生活 民族凝聚力 现代化建设
  • 简介:政治现代的研究始于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戴维·阿普特的《现代的政治》(1965),鲁·派伊的《政治发展面面观》(1996)和塞缪尔·亨延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等,是上世纪60年代比较政治学界以发达国家为蓝本来衡量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进程时提出的比较政治学概念。对于它的定义,学界莫衷一是。享延顿认为,“政治现代可以被定义为从传统政体向现代政体的运动过程,也可以被定义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的政治内容和政治结果。”布莱克则认为,政治现代就是用一种合法制度来代替个人独断,全体公民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序上参与选择政治领袖和政策,个人选择权可以通过有效的公民参政权得到保障。我国学者罗荣渠给政治现代下定义时指出,政治现代是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大转变中,工业主义渗透到政治领域并引起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钱乘旦则直截了当地将政治现代概括为就是专制制度向民主制度转变的过程。总的来说政治现代指的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政治领域的反映。

  • 标签: 政治现代化 评价标准 政治参与 民主政治
  • 简介:作为一名较长时间了解中国的外国人,也是中国人和中国教会的一名真诚的朋友,我很愿意就"基督教中国"的这一概念谈谈其中的几个潜在的维度。这当然对于中国教会来说它是大有希望也是满有积极意义的。按照我所理解的,"中国"这一命题是一个丰富的理念,包含了多个不同的层面。我就此提出四方面。A.政治层面首先,"中国"概念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的层面。的确在起初,

  • 标签: 基督教信仰 平信徒 政治层面 耶稣基督 全球化问题 代祷
  • 简介:日据时期"皇民运动"对台湾佛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同化政策对台湾佛教界的辐射作用;二、"正厅改善运动"强化日本神社地位弱化台湾本土佛教的影响;三、"寺庙整理运动"推动台湾佛教团体的重新整合;四、日本军事南进计划对台湾佛教界的影响。这些方面深刻体现了日据时期日本殖民政府台湾总督府所实施的宗教殖民政策。

  • 标签: 台湾佛教 皇民化运动 语言同化政策 正厅改善运动 寺庙整理运动
  • 简介:1984年夏,北京智寺文物保管所的工作人员,从如来殿佛脏中,清理出三卷元代藏经。这一重要发现,对了解元代《大藏经》的刊刻情况.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尤其对于厘定《弘法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近日,笔者有机会得见此藏原件.并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下面特作一些介绍

  • 标签: 北京智化寺 《不知名元官藏》 简述 佛经 《弘法藏》 《大藏经》
  • 简介:“自”类语词可分为一般观念性与观念-思想两类。前诸子时期观念-思想“自”类语词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却乏人问津,亟待从观念史、思想史的视域进行研究。殷商时期,盘庚使用否定性与肯定性“自”类语词,反思、批判人的存在状态,并要求人充分且合理地行事;西周时期,周人尤其是周公主要使用否定性“自”类语词,从消极方面限制自我、主体性,提示出存在状态、生命活动的转向,周人也使用肯定性“自”类语词,在积极方面的限制下将自我、主体性充分展开;春秋时期,语词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对人的种种限制,“自-他”关系、自我反思与克制、实现转向等内容较以往更加明确;前诸子时期“自”类语词的特例反映了拟人的思维与观念以及言说方式。要之,前诸子时期观念-思想“自”类语词乃是先贤们对人的存在状态的认识、反思、批判的结晶,其追求合理性,体现了人的理性精神。

  • 标签: 前诸子时期 观念-思想化“自”类语词 存在状态
  • 简介: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应该爱国爱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他人施与慈悲和爱心,坚持团结进步、和平宽容,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和宗教暴力,防范邪教蔓延,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方向。

  • 标签: 统战工作会议 社会相 中国梦 时代化 基本教义 超越资本主义
  • 简介:构成仙道思想的另一方面,道家,虽然与神仙家有所不同,但在思想认识论上,却是一致的。如果说,神仙家的观念核心是乌心态与宇宙观对人生的透视,那么,道家观念的核心是鸟心态与宇宙观对世界本源的认识。它们是同一鸟心态与宇宙观的认识论对人类社会两大基本问题:人从何来,到何去;世界从何而来,又何发展的不同表述。在表述层次上,前者以描述性的形象勾勒,后者则以哲理化的抽象思辩。

  • 标签: 宇宙观 道家 仙道 神仙 认识论 思辩
  • 简介:宗教本土的过程实际上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之间通过某种妥协、让步而达到的一种新的合并和认同。世界宗教史一再告诉我们,外来宗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与本土文化形成交融互摄的关系从而得以传播。事实上,只有那些本色较为成功的宗教才得以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 标签: 本土化 建构路径 伊斯兰教 外来宗教 美国 本土文化
  • 简介:本文是通过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对“榜样”力量进行了心理学角度上的理论探讨,指出了“榜样”在军队这个亚社会环境中突出作用,从而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社会化 心理机制 榜样
  • 简介:民主问题是一个老而又新的问题,从古希腊就讨论民主问题,时至今日民主问题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民主问题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争论的范畴。当今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意识形态领域之争激烈,民主问题必然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本文试从民主模式的选择、民主前提条件、民主与稳定、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等几方面谈点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商榷。

  • 标签: 民主化进程 意识形态领域 民主问题 社会制度 民主模式 人民民主
  • 简介:作为当下中国城市日渐流行基层管理服务模式,网格管理在提供社区服务、城市信息建设等方面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但因其本身作为基层政权行政力下沉的一种方式,与代表基层民主的社区自治力量之间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同时也蕴含着城市基层政权“内卷”的风险。本文认为,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诉求与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权益诉求在社区服务上存在着衔接点,关键在于淡化网格管理模式的行政色彩,做到“社区服务网格,社区管理民主”,从而使网格管理模式与社区自治能够相互协动,并获得良性持久的发展。

  • 标签: 网格化 社区自治 社区服务 城市管理
  • 简介:艺术(审美活动)与人生(生命活动)之关系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论题,以朱光潜为代表的现代美学家曾以“人生艺术”等学说及其相关论点予以观照和阐发,从而开辟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人生艺术”是朱光潜综合中西文化和审美思维后的再创造,并成为其人生哲学的逻辑起点。通过这一命题,朱光潜宣扬了人性的高贵,肯定审美经验的共同人性基础,追求内在超越的人生境界。其“人生艺术”理论即是以知-情-意的人生统一体为出发点,最终指向真-善-美的价值同构(幸福)。因此,向康德式的实践理性(道德理性)与共同人性的无限逼近,

  • 标签: 朱光潜 人生艺术化 真善美价值同构 幸福体验 道德理性先验本质
  • 简介:科学精神是人类理性传统和实践探索历史的升华,体现了现代化形态社会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特质和思想追求。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的建设进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以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为基础,整合、重塑我们的文化传统,逐步使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真正成为我们全民族内在的文化自觉和思想动力。

  • 标签: 科学精神 现代化 文化自觉 文化特质
  • 简介:中国现代新战略理论,作为邓小平创造性贡献之一,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现代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考察中国现代战略建构的历史及其所蕴含的理论价值,无论对明确邓小平在制定现代纲领中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还是对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推进当前现代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 现代化战略 政治制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正>众所周知,根据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有关经典论述,"美"可以被定义为人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的创造性自由本质的对象感性表现。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美学与中国美学的比较,说明:马克思美学的这个定义虽然可以深刻地揭示客观世界中一切美的现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甚至人体美)的本质,但它并不足以充分解释中国美学十分重视的作为人的一种自由存在状态本身的美;因此,我们有必要吸收和整合中国美学的有关见解,以补充和发展马克思美学有关美的本质的基本观念。

  • 标签: 美学传统 中国美学 论美 美的本质 经典论述 感性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