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在出血后24h内进行手术,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出血后24h外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对照组。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的A组和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的B组。对比术后GCS昏迷指数。结果观察组的GCS昏迷指数为(14.57±1.3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1.09±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术后GCS昏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为出血后24h内,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不同ERCP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ERCP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分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组、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ion,EPBD)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smallEndoscopicsphincterotomypluspapillaryballoondilation,sESPBD)组,统计患者的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取石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于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结果sESPBD组的机械碎石使用率、操作时间显著低于EST组及EPBD组,各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sESPBD取石疗效要优于EST及EPBD,针对不同的手术方式其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在ERCP治疗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ERCP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共抽取12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两组,阴道分娩组以及剖宫产分娩组均占60例。对比两组的母婴结局(出血量、产程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窒息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出血量、产生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剖宫产分娩组,P<0.05;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分娩组,P<0.05。结论对不存在剖宫产绝对指征剖宫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更高,且利于母婴结局改善,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分娩方式 剖宫产疤痕子宫 再次妊娠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式和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收治的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行早期桡神经检查,结合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方式,通过治疗效果对比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3%,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只有79.1%。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式建议采用早期神经探查,可以比保守治疗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 标签: 肱骨骨折 桡神经损伤 治疗方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对腹股沟疝气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本院接受腹股沟疝气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膜前间隙修补手术治疗方式,研究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相关指标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指标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对腹股沟疝气采取腹膜前间隙修补手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不同手术治疗方式 腹股沟疝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年子宫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于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青年子宫内膜炎患者纳为研究样本,并将其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分别分为两组进行针对性护理(传统组常规护理;参照组常规+人性化护理),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好感度。结果两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护理好感度中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均优于传统组,P<0.05)。其中,两组患者的护理总好感度分别为97.22%(参照组)和75.00%(传统组)。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青年子宫内膜炎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可在显著减少其临床症状改善与消失时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青年 子宫内膜炎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随机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0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护理,各52例,评价疼痛程度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减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98.0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减少术后疼痛程度,获得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 疼痛程度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护士的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式减轻压力,以保持护士身心健康,提高ICU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72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显示,ICU护士的压力源依次为紧张的环境、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出现差错的可能等。采用应对方式放松疗法、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结论ICU护士对压力源的应对对策降低了ICU护士的压力。

  • 标签: ICU护士 压力源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肛裂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取肛管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10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9%;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为(1.7±0.8)分,对照组为(3.2±1.2)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水肿,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出现3例水肿,2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管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肛裂相比肛裂切除术的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肛裂 肛管内括约肌侧切术 疗效
  • 简介:土壤肥料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贯彻落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必须提高土壤肥料的供给力度出发,结合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 标签: 土壤肥料 土壤面积 自然资源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接生方式对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中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并采用双色球分组法进行分组,蓝色球为对照组,红色球为实验组,每组均包含4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接生方式,实验组产妇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方式。根据两组产妇的会阴完好率、侧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会阴侧切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会阴完好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传统接生法和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相对比,后者更能够保证会阴的完整性,减少侧切率和并发症,降低产妇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接生方式

  • 标签: 不同接生方式 阴道分娩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挤管方式对肾造瘘管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出现引流不畅及堵塞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及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挤压引流管,实验组采用改进的方法挤压引流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造瘘管的通畅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通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需用注射器二次通管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挤压法,能确保肾造瘘管的引流通畅,避免发热、尿外渗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挤管方式 肾造瘘管 引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癌切除术不同清扫方式对患者创伤程度的影响情况。方法2012年5月之2014年12月我院对胃癌切除术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D2手术组有148例接受标准胃癌根治术,D3手术组有35例接受扩大胃癌根治术,D0组有64例接受姑息性切除手术。根据病灶全切、远端切除等不同方式分为不同亚组,对比三组以及亚组的手术创伤情况。结果姑息组患者的输血量比根治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D2组、D3组术后2h、1d、2d、3dIL-6含量比D0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远端胃切除组,D2、D3输血量比D0少(P<0.05)。结论胃癌切除后行标准淋巴结清扫和扩大淋巴结清扫与姑息性切除相比,并不增加患者手术创伤及并发生发生率。

  • 标签: 胃癌 根治性切除术 姑息性切除术 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三种不同的下颌骨处理方式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37例舌癌病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9例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B组15例行下颌骨矩形切除术和C组13例行保留完整牙列及下颌骨术式。评价舌癌联合根治术中不同下颌骨处理方式的可行性,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37例舌癌患者中,局部复发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远处转移1例,同侧下颌骨颊舌侧龈黏膜切口和保留的下颌骨均无肿瘤复发,下颌骨不同的处理方式与舌癌术后复发率及复发部位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口腔功能恢复最好。结论对于舌癌原发灶未侵犯下颌骨及舌侧黏骨膜时,下颌骨矩形切除术式优于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保留完整牙列及下颌骨术式临床评价优于下颌骨矩形切除术。

  • 标签: 舌癌 下颌骨 联合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垂体瘤的手术治疗方式与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77例垂体瘤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对照组给予经颅入路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3.08%(P<0.05)。结论脑垂体瘤患者采用经经鼻蝶入路手术,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垂体瘤 经颅入路 经鼻蝶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7.32±3.22)分钟,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5.22±3.10)分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43.32±33.22)ml与(120.32±33.02)ml,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56±2.12)天,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80±2.02)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各有差异,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 标签: 不同手术方式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自然分娩率为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孕产妇护理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 产后出血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及方式。方法本文将80例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早期开腹组、延期开腹组、早期腹腔镜组和延期腹腔镜组四组,每组20例患者,早期组患者均于发病1周内进行手术,延期组患者均于发病1周后进行手术。开腹组患者均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均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据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及方式。具体比较患者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结果进行各自治疗以后,于发病1周内进行手术早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均远优于延期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腹腔镜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均远优于延期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针对已确诊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同时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胆囊结石 急性胆囊炎 手术时机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