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0 例,以随机数组法为基础随机划分为对照组( n=50 )与观察组( n=50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转入急诊室消耗的时间、分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转入急诊室消耗的时间与分诊时间、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应用。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优化影响门诊输液调配效率的因素,减少患者的输液等候时间,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方法比较2019年10月和12月两个月,静配中心门诊输液出仓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和护士对静配中心服务满意度的改变情况。结果2019年12月与10月相比,门诊输液出仓时间明显下降,护士和患者对静配中心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本文探讨了影响输液出仓时间的各项因素,优化了门诊输液的调配流程,输液出仓时间是影响护士和患者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门诊 输液 调配流程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某院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急诊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抢救时间远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 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率 影响
  • 简介:摘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灾难。医院作为新冠病毒治疗与防控的主战场,如何对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新冠病毒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如何避免医患群体在诊疗过程中感染,决定于医疗机构的管理及诊疗模式。此次应对突发新冠病毒疫情的“战役”,暴露了部分医院诊疗模式的缺陷。目前,我国已处于后疫情时代,医院的诊疗模式经历此次大考后做出了哪些优化、起到了什么效果,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对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冠肺炎 疫情 医院诊疗模式 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方式从而对其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通过选取在本院 2017年 1月到 12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患者的人数为 90例。通过对病情进行观测,符合当前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指征。对于一般组来说,采用医院的常规流程进行急诊的抢救,对于观察组来说,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方式。随后进行相关参数的比对。结果:通过进行比对,一般组的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出急诊室的消耗时间均少于一般组。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的抢救效果比对,其观察组的效果优于一般组。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梗患者 抢救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细节优化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观察,共67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34例,对比组患者33例。研究组实施细节优化护理进行干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SDS评分、生活质量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节优化护理 抑郁症 生活质量 意义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后装治疗计划中一种逆向剂量优化算法(GBPO)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GBPO使用标准的二次目标函数,优化代码基于LBFGS算法。回顾性选择了7例使用不同施源器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和15例使用了三管施源器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先用等剂量线定性评估GBPO计划的质量,然后统计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CTV D100%、V150%,危及器官D0.1cm3、D1.0cm3、D2.0cm3),评估GBPO计划、IPSA计划和Graphic计划之间的差异。结果对于使用不同施源器的7例患者,GBPO都可以优化出适形的剂量分布,GBPO计划、IPSA计划和Graphic计划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的DVH参数相近。对于使用了三管施源器的15例患者,GBPO计划和IPSA计划之间DVH参数也相近,GBPO计划和Graphic计划之间危及器官DVH参数也相近,但是GBPO计划CTV的D100%高于Graphic计划(P<0.01),V150%低于Graphic计划(P<0.01)。结论采用逆向剂量优化算法GBPO制订的计划在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与IPSA计划相似,GBPO可集成在三维后装治疗计划系统中。

  • 标签: 逆向计划优化 治疗计划系统 宫颈肿瘤/三维后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定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急诊接收的6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流程),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更高且住院时间更短,对患者的康复更有利。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有很大的疗效,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医院应该推广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积极地应用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三叶青叶总酚类的提取工艺。方法:回流提取法,以总酚类提取率、得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影响因素包括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次数。结果:三叶青叶总酚类提取最佳工艺为:回流提取法,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3次,料液比1:25,乙醇体积分数70%。结论: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三叶青总酚类成分的提取工艺,获得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三叶青叶总酚类的开发利用奠定实验基础。

  • 标签: 三叶青叶 正交实验 总酚类 提取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建立适合本实验室针对人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FFPE)样本的全基因组(Genomic DNA, gDNA)文库构建方案。方法探讨并设计了在FFPE全基因组文库构建各环节优化条件,分析比较FFPE DNA文库片段大小及文库转化率,以选择最优的文库构建流程。结果最终确定DNA起始量50 ng、20 min片段化酶切时间,采用4×稀释的接头进行20 min连接,经过2次特定比例的磁珠筛选方案进行文库构建,实现片段主峰在300 bp~400 bp左右,文库转化率达60%。结论本操作流程针对FFPE样本可以保证高质量的文库构建,同时实现较高文库转化效率。

  • 标签: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全基因组 文库 片段筛选 文库转化率
  • 简介:  【摘 要】目的:评价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所取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可行参考。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的入园时间均为我院在 2017年 8月到 2019年 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选择其中的 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 47例。本研究对照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的过程当中选择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急诊抢救的过程当中选择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护理,对于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评估并作比较。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抢救室的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以及患者的抢救时间等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抢救的过程当中,选择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指导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抢救效果的提高,这种方法可缩短心肌再灌注的时间,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重点优化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optimizing 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n the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o as to provide a feasibl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from August 2017 to October 2019, 94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an average of 47 patients in each group.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chose the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emergency rescu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hose to optimize 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emergency rescue. The rescu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retention time of rescue room, triage evaluation time and rescue tim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ptimizing 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treatment. This method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myocardial reperfusion, help the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as the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至2020年在我科因胸痛、胸闷就诊并行急诊PCI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后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时间分别为(2.43±0.14)min、(3.85±0.99)min、(19.7±0.42)min,对照组对应时间分别为(4.02±0.02)min、(6.26±1.19)min、(27.47±3.56)min,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化护理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情况。 结果: 实验组在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能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提升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胸痛 抢救 急诊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运用有何种价值展开分析 。方法:由笔者所就职医院急诊科 2018年 10月到 2019年 10月所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 100例作研究对象 ,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两组,每组有 50例 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 采取优化急症护理模式,并对比抢救效果及满意率。结果:实验组 患者诊断时间、抢救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 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优化急症护理流程,可缩短抢救所需时间、提升抢救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静配中心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对输液质量的影响 。 方法: 选择 2017 年 8 月到 2019 年 9 月在 静配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 88 名,所有人员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44 名工作人员运用常规管理,观察组 44 名工作人员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 优化 院感控制管理 ,两组管理后对比。 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的化疗药物包装、配置质量以及操作台环境满意度显然好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 静配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 运用 优化 院感控制管理 ,有效增强输液质量,提升输液满意度,该管理方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诊胸痛患者病情急,严重程度高,生命安全面临威胁,及时有效的抢救意义重大。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其实质是缩短各项工作所需的时间,促进各项救治工作的快速开展,提升抢救的效率。本研究针对急诊胸痛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急诊常规护理流程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内容,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进展实施了探讨。

  • 标签: 胸痛 急诊抢救 优化护理流程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盲选法作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不对急救流程优化,观察组42例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护理流程 抢救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梗患者在抢救的时候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 。 方法 将本院自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的 84 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间进行分组,每组 42 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给予研究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率。 结果 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P < 0.05 ),且研究组的抢救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为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时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抢救的时间,将死亡率降低,值得推广 。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梗患者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我院急诊接受抢救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患者入组后将其按照抢救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优化流程组的首次医疗接触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至PCI时间和急诊救治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优化流程组的PCI治疗率、有效再灌注治疗率、救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院内心梗再发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抢救效率和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康复流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3月— 2017年1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的20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EvansⅢ、Ⅳ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0例术后开始康复教育训练,术后下床时间>48 h(普通康复组),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65~75岁69例,≥75岁31例。Evans Ⅲ型49例,EvansⅣ型51例。107例入院即开始康复教育训练,术后下床时间<48 h(优化康复组),其中男43例,女64例,年龄65~75岁79例,≥75岁28例。EvansⅢ型63例,EvansⅣ型4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切割、再次骨折及病死率、术后3,6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11.6个月。普通康复组手术时间为(1.13±0.22)ml,术中出血量为(119.3±1.9)ml;优化康复组手术时间为(1.07±0.25)h,术中出血量为(121.6±1.2)ml(P>0.05)。优化康复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坠积性肺炎6例,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1例,泌尿系感染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压疮0例)、术后3个月病死率(0)低于普通康复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19例,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8例,泌尿系感染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压疮4例)和病死率(5%)(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切割、再次骨折、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康复组术后3,6及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69.7±6.3)分、(80.2±4.6)分、(89.3±10.2)分]高于普通康复组[(53.6±5.4)分、(75.1±9.2)分、(77.5±7.5)分](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优化康复流程,入院即开始教育康复、术后下床时间<48 h早期康复,可以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内科并发症和3个月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