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一年,爆发了一场瘟疫,对于一个民族来讲,几乎是致命的。

  • 标签: 国土 辛亥革命 爆发
  • 简介:日前,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棠阿訇告知笔者,在整修广州先贤古墓墓园时,发现一方回族将领蔡金章墓碑。予闻之大喜,因为蔡金章其人虽或不为汉族士人所知晓,然在广州回族父老当中却颇有名声。盛传蔡金章治军严明,作战果敢,屡立战功,深得督抚赏器,擢为一省军务总长。又耽爱本教(伊斯兰教),曾捐资修葺先贤墓园,冒险翻刻皇帝圣旨,护怙清真古寺云。

  • 标签: 广州市 回族 墓碑 发现 伊斯兰教协会 武官
  • 简介:一九八二年秋,我县文物普查工作队进入城郊公社上甲大队进行文物普查时,当地群众反映:祖辈传说此地过去曾烧造过精细的瓷器,但烧制的年代和瓷窑具体位置不清楚。为了查实这一情况,我队先后派员前往周围地区调查,初步查出有明显堆积的瓷窑废址四十四处。

  • 标签: 文物普查 甲村 上甲 地区调查 寻乌县 龙窑
  • 简介:《番禺县杨村士民颂德碑》在花都区北兴镇杨二村高氏大宗祠内。立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碑质花岗石,高1.75米.宽0.87米,碑首呈弧形,篆书题颧.镌刻工良。文中记载:明崇桢初年,钟国让、钟国相、钟国宰三兄弟纠合李三觉等扰掠番禺县杨村(今花都区北兴镇杨二村)等乡。乡绅高林盛、高广率村民配合官军护卫乡里,击溃匪盗。崇桢四年畅村士民倡立此碑以纪其事。碑中特别颂扬了当政者关心民瘼,能急民之所急。

  • 标签: 广州市 发现 查新 文物 花都区 番禺县
  • 简介:自古以来在我国沿海渔民有供奉巡海大臣(神)之习惯。往往又以供奉天妃妈祖相组合,这种不属于佛教,又不属于道教的信仰,是民间信仰的一种,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明初,七次下西洋的郑和逐渐被民间供奉为巡海主神冲击明宣宗以后的明清封建统治者实行“禁海”镇国的政策。

  • 标签: 郑和 发现 上海 民间信仰 封建统治者 历史人物
  • 简介: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城南南塔附近小辛庄村陈姓社员家中发现一座辽代碑刻。此碑刻已被当作井石若干年,磨损严重,字迹不清,巴林左旗文化部门立即将碑刻移入文化馆,现收藏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碑刻高135、宽50、厚50厘米。石质为花岗岩。正面刻字11行,碑刻右下角有残缺。碑刻分为两部分,上为文字,下为武士图案。

  • 标签: 辽代 辽上京 碑刻
  • 简介:本文介绍了南京鼓楼西侧发现的一处特殊古代建筑遗迹,认为它与明初京师钟楼铸钟活动有关.并结合文献探讨了这处铸钟遗迹发现的重要意义及与南京钟楼相关的其他问题.

  • 标签: 明代 铸钟 遗迹 钟楼 《天工开物》 建筑遗迹
  • 简介:1977年元月间,安义县石鼻手工业社搞基建时挖出一座宋墓,他们没有及时报告文化主管部门,并擅自将出土的全部金器卖给安义县人民银行。事后,根据群众来信反映的情况,我们虽然已经将出土文物追回,但这批珍贵文物已受到很大损失。现将该墓出土的主要文物介绍如下:

  • 标签: 宋墓 安义县 人民银行 文化主管部门 墓主 香盒
  • 简介:前不久,四川省成都市一市民在旧城改造中无意发现了一批张大千遗物.这批遗物包括张大千手稿、绘画粉本、大风堂蜀笺纸、大风堂门人录、大风堂藏古书画照片等.其中以张大千手稿最为珍贵,内有大千诗稿、日记、大风堂藏石涛书画记录、已成敦煌画目录、张大千抄录、书信稿等内容.

  • 标签: 张大千 诗歌 历史文化 艺术风格
  • 简介:1987年春,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为配合南响堂石窟区靠山阁后迁工程,清理了第1窟、第2窟门前的堆积物,出土了大批的佛教造像残体。同时,在第2窟洞门外的左右侧发现了一通碑刻,即本文将介绍的《滏山石窟之碑》(以下简称《滏碑》),这是响堂山石窟目前发现的唯一有详细开凿纪年的碑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标签: 滏山 佛教造像 堆积物 县功曹 残体 天统
  • 简介:一、概论靖安县地处江西西北部,北面与武宁交界,西面和修水接壤,南面与奉新毗邻,东面和永修、安义相连接。靖安西部多为高山峻岭,地势险要,最高的毛竹山海拨1663米。东部地势逐渐缓平,为丘岗地形。河流分为两大水系:北潦河、南潦河。北潦河发

  • 标签: 靖安县 潦河 商周 高山峻岭 毛竹山 篦纹
  • 简介:<正>1983年6月,沁阳县崇义乡金塚村电工,在挖电线杆拉线坑时发现一窖藏铜钱。沁阳县文管会闻讯后,即派人前往调查,并将这批铜钱运回沁阳县博物馆内收藏。据调查,该窖位于金塚村东北约百米处。窖口距地表约0.6米,平面近圆形,径约1、深1米。窖底铺5厘米厚的黄沙。窖内铜钱已锈结成块,总重量约300余公斤。该窖内的铜钱上迄西汉,晚至金代,包括两汉、新莽、隋唐、五代、两宋、辽金等十多个朝代的170多种钱币。现分述于下。一、两汉钱币“半两”钱:10枚。可分为八铢半两和四铢半两。八铢半两共2枚。其中一枚径2.6厘米(图一,1)。为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所铸。四铢半两共8枚。形制不一,重量不等,径在2.3—2.5厘米之间。书体

  • 标签: 窖藏 铜钱 元宝 开元通宝 沁阳 钱币
  • 简介:1999年12月,上海市电力电缆公司下属单位恰尔斯安装工程公司领导将大沽路成都路口地下电缆施工中发现的10只银锭、467枚银元上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批银锭、银元出土时装封在一只酱釉陶缸内,缸埋在距地表深近1米处,民工挖土时将陶缸碰破发现

  • 标签: 银锭 银元 考古 出土 新发现 清代
  • 简介:1983年4月,成都市南郊武侯七队农民在挖一个土丘的泥土去作蜂窝煤的和泥时,发现了一座花砖古墓。当时的金牛区文管所的干部去看见后,立即报告了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市文物处派人去调查、研究并报经上级同意后,指派了考古人员前去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市文物处考古人员从5月2日前去开始发掘清理,5月17日发掘清理结束。

  • 标签: 发掘 考古 东汉墓 古墓 文物 古人
  • 简介:五台县发现宋代陶棺忻州地区文管处1994年3月,我们在五台县城关镇蒲草沟村清理了一座古墓。墓室已毁,从残迹分析,该墓为六角形砖室墓,坐北向南,方向165°,内壁抹白灰,顶部墨绘有简单的天象图,正中绘莲瓣。墓内随葬有两件白瓷残碟和开元通宝、周元通宝、大...

  • 标签: 五台县 忻州地区 宋金时期 铺首衔环 开元通宝 穿铠甲
  • 简介:今年夏天的某日,本人在奇台古玩市场意外购得一枚心仪已久的双面文西州回鹘铜钱,如获至宝,该钱直径22mm,厚1mm,重2.34g。生坑灰绿锈.锈蚀入骨,基本脱胎,钱文字廓清晰,品相极佳。

  • 标签: 西州回鹘 铜钱 奇台 古玩市场
  • 简介:由于文献记载模糊,关于汉代鍚县的地望问题一直颇有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文献中的线索,将汉代钖县的治所确定在现湖北郧县五峰乡的上庄遗址,并对两汉时期的钖县政区范围及其在魏晋时期的变化进行了推断。

  • 标签: 汉代 钖县 地望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