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伴随着一部影视剧热播、同步推出根据影视剧改编的影视小说的现象出现,电影电视从来是从文学台本中脱胎换骨的传统被逆转。但是,影视小说是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诞生的,囿于文字的局限性,脱离了导演、演员、关工、音乐、摄像等集体的艺术劳动的艺术支撑,仅仅附丽于影视创作的外壳,使原有的影视艺术不复存在。影视小说是一个以市场利益为推手,由影视与文学杂交而成的,既背负经济压力、又欠缺文学内涵的“畸形儿”。

  • 标签: 影视小说 原创小说 新生儿 畸形儿
  • 简介:受战争文化心态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从一开始便被置于英雄主义的氛围之中,以至于在之后的数十年时间,中国作家和读者始终怀有一种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基于这种认识,可以说,当代文学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都是围绕着英雄的不同阐释而改变的。当代文学的英雄主题的发展大致经历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建国以后的新时代战斗者阶段、新时期至80年代中期的沉重的受难者阶段和80年代中期以来世俗化英雄时代。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英雄主义 文学形象 健康 群众 80年代
  • 简介:在视觉文化语境和"文化迫力"作用下,"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衍生出数量庞大、形态多元的改编图像。文章以美术的视角,以跨艺术种类、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研究了建国后图像对"红色经典"的再现问题,分析了"红色经典"图像改编中的诸多变革和新的特点,得出"红色经典"文学与据其改编的图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语图关系,同时指出图像改编对艺术发展、"红色文化"绵续产生的影响。

  • 标签: 红色经典 图像改编 图文关系 审美转换
  • 简介:"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中的叙事方式呈现了政治对文学的干预作用,尤其是国家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掌控,也揭示了性别政治在现代革命叙事中的存在。

  • 标签: “十七年文学” “革命加恋爱” 政治
  • 简介:研究文学形象的内部构成是理解文学形象并进而理解整个文学活动的关键之一。文学形象由语言、语象、具象与思想四个层次构成。语言是人们感知文学形象的依据,是形象的最表层;语言中所隐含的感性具体的一面突出出来,构成语象;语象的组合构成具象;具象总要隐含、指向某些思想,思想构成文学形象内部结构的最后一个层次。四个层次的有机统一,便是文学形象。

  • 标签: 文学形象 语象 内部构成 语言 文学活动 思想构成
  • 简介:文学系一年一度的教学研讨会,于一九九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召开。法国大使馆影视专员德先生当天介绍了法国电影的现状。隔日,全系老师以“教学法”为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崔卫乎老师、丁牧老师对各自所带的八九班与以前各届的不同进行了比较。丁牧老师提出:剧作不能再上大课。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文学 教学研讨会 老师 大使馆 教学法
  • 简介:根据俄苏文学作品改编的苏联影片要目贺红英编(1919——1990)年代片名导演原作原作者附注1919格拉欣和木木Ч.萨宾斯基木木И.屠格涅夫科尔涅伊·瓦西里耶夫Ч.萨宾斯基Л.托尔斯泰三人М.纳罗科夫М.高尔基萨瓦Ч.萨宾斯基Л.安德列耶夫话剧工人...

  • 标签: 文学作品 苏联 俄苏
  • 简介:文学达尔文主义是近十几年来在西方崛起的一个新的文学批评流派,它主张把文学批评与从现代进化论角度理解人性的进化及适应特征结合起来,将文学作品放到具体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奥斯丁虽不是达尔文主义者,却创造了与进化论观点相吻合的人物,其《傲慢与偏见》探讨了婚姻财产、养育子女、社会关系等人类行为,这正是文学达尔文主义理论关注的范畴。

  • 标签: 文学达尔文主义 《傲慢与偏见》 人类行为
  • 简介:丁玲作为延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无论是政治人生还是文学道路,都在延安文艺运动中发生了巨大转变。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可以清晰看到在延安文艺建构历程中丁玲在文学创作主题、创作题材、创作手法以及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巨大转变。

  • 标签: 延安文艺运动 丁玲 革命 现实 女性
  • 简介:纵观中国画发展历史,中国画创作离不开深厚的文学修养。本文结合当前的中国画艺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关于文学修养体现画家水平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文学修养表现作品的层次性问题,通过文学修养体现作品境界的阐述,清晰阐明了中国画创作与文学修养的关系,这对于我国当代中国画创作者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画 创作 文学修养
  • 简介:作为一名作曲者,自然少不了和歌词打交道,歌词的创作我也偶有涉猎。我见过很多书面看起来相当完美、文字功底也相当扎实的歌词,读起来非常唯美,但是因为过多的使用了一些拗口的文学用词和一些生僻的字,导致听歌的时候,如果不对照歌词,根本不知道是在唱什么,这样的歌就很难流行和传唱。我曾经写过一句词"大鼓擂沸长江水",书面看文字一点没有问题,而且看着万分激动,热血沸腾!

  • 标签: 文学性 歌词 音乐性 随笔 文字功底 词的创作
  • 简介:“功名富贵无凭据”,是明清文学科举题材的主流表述,其核心问题是文章与科名不符。举业无凭,可能与“盲试官”有关,也可能与文章不合“风气”、过于“蕴藉”有关。貌似“必然”论的“科名前定”之说,其实仍是一种“偶然”论。从实证的角度讨论“必然偶然”,其核心问题是平时成绩与录取率的关系,部分书院课艺总集可以为实证分析提供合适的样本。综合考察课艺作者的科举经历,我们发现:科举功名的偶然性,确有很多现实依据,但从宏观上看,平时成绩与录取率之间存在正比关系。这是一种必然性,它表明科举考试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不容否定。

  • 标签: 科举功名 偶然 必然 文学叙述实证分析
  • 简介:莎士比亚作为一位文学巨匠,在世界文学中享有盛誉。而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仲夏夜之梦》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之一。众所周知,戏剧作为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语言艺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色彩,戏剧的语言文学非常有特点,比如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口语化等。这些特点赋予了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语言文学角度对《仲夏夜之梦》这部文学作品进行探讨.

  • 标签: 语言文学角度 仲夏夜之梦
  • 简介:2014年9月24日,第五届中国戏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曹禺故里——湖北省潜江市举行。著名剧作家陈彦创作的秦腔《西京故事》再次获奖,这是继《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后,第三次荣获该项大奖,实现了该奖项的三连冠。

  • 标签: 曹禺戏剧 中国戏剧 文学奖 剧作家 《迟开的玫瑰》 颁奖典礼
  • 作者: 葛洪伟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萧红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说她伟大,是因为她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一百多万字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萧红说过,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穷人和女性作为外视角,落在作品的题材、人物和故事上面;而作为内视角,则表现为作者的道德立场、思想和情感的倾向性。萧红完全自觉地站在受难的穷人和妇女一边,暴露权势者,反抗“男权中心社会”,控告世界的不义。但是,当她批判穷人和妇女的愚昧和残酷时,那充满愤怒的目光中,却又是含了哀悯的。她清楚地知道,使穷人和妇女的人性劣质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立场上,她作了必要的倾斜。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燃烧在那里面。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女性视角的运用,需要具备自觉的女性意识或女权意识。比如张爱玲,虽然在她的小说中,也有不少女主角,但是在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唯一的。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性书写上。悲剧紧贴着她的肉身。她的大小作品,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原始激情”。萧红的这份激情,无疑地同她敏锐的感觉有关,其中突出的是痛觉。正是持续的疼痛,使她的情绪和情感,带上了一种苦难性质,故而在颜色、比重、速度、形态方面有了异常的改变。她把所有这些主观的东西,在自由叙述中重新植入被创造的世界,从而深化了她的悲剧主题。她那部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生死场》就是鲜明的一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歌曲之王"舒伯特曾经说过:"歌德的音乐与诗的天才,帮助了我的成功."像舒伯特这样深受当时流行的文学艺术的影响而结缘的作曲家又何止是他一个人呢?其他许多作曲家如韦伯、舒曼等人不仅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而且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尤其体现在艺术歌曲方面.因此有人甚至说,浪漫主义音乐就是直接承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而来的.……

  • 标签: 创作影响 文学艺术歌曲 浪漫主义文学
  • 简介:根据俄苏文学作品改编的苏联影片要目(1919——1990)贺红英编年代片名导演原作原作者附注1966在C城И.赫伊费茨姚内奇A.契诃夫三个胖子A.巴塔洛夫И.沙皮罗Ю.奥列沙我们是俄罗斯人В.斯特罗耶娃ВС.维什涅夫斯基话剧你的儿子和兄弟В.舒克申...

  • 标签: 文学作品 苏联 舒克申 俄苏文学 影片 陀斯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