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二、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 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与人类实践和思考的内在进程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实践当作对象,注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哲学研究

  • 标签: 世纪之交中国 中国哲学 前瞻世纪之交
  • 简介:摘要:俄语文学中的人性主题与哲学思考是一个深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分析俄语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描写和哲学思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道德、自由意志以及生死等重要问题。通过分析作家们对这些主题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哲学思考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 标签: 俄语文学 人性主题 哲学思考 存在意义 道德 自由意志 生死
  • 简介:摘 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其语言简练、寓意丰富,擅于借助意象对自然、人生、社会、宇宙进行形象化地表达。通过品鉴古诗词的意象,可以发现其蕴含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等丰富的哲学思想,展现出形影之象、无穷之势,矛盾之常的美,指引人们躬行践履,不断追求真理。这不仅让古诗词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还赋予其深厚的哲理性。

  • 标签: 古诗词 意象 哲学 哲学思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死| |. ∧ ∧ ∧ ∧ .色 | 受 | 想 | 行 | 识 我们仅仅根据这一点也可以断定,从五蕴说到十二因缘说,因为五蕴说和十二因缘说都属于

  • 标签: 五蕴因缘 关系哲学 哲学意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经典之作,反映了当时历史背景和作者知识体系、世界观影响下对文字的认识。时至今日,仍有着不朽的启示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再次研读《说文解字》时,发现了其中有一些"汉字误解"的情况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对字各部件意义的理解不准确;文字理论不足而产生的主观性误解;由

  • 标签: 作者知识 误释 阴阳五行 词义系统 中所 说文系传
  • 简介:不需要把马原的这部作品作为小说来读,那样的话或许会产生文学期待的失望,曾以虚构著称的马原在这部作品一开始就承认:“我的职业是虚构,但是在这本书里我不虚构”。

  • 标签: 虚构 马原 疾病 祸福 哲学 作品
  • 简介:费尔巴哈哲学作为对神学和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出现,其哲学逻辑起点为感性问题,并将感性视为其哲学的本体论问题。

  • 标签: 费尔巴哈 感性 本体论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现实基础,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现实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产生,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准确把握和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今天。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为我们认识现代社会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实基础 基本精神的意义 现代社会发展
  • 简介:摘要哲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自然科学理论论证能够使理论性较强,抽象的哲学知识变成有趣的、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和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 标签: 自然科学论证 科学性 趣味性 综合运知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康德认为人类的理性只能认识和把握存在的现象而不能认识和把握存在的本质,四、批判理性——康德的理性观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内部经验理性论和天赋理性论的对垒,黑格尔的思辨理性则认为理性在认识世界时陷入矛盾正表明理性把握了世界的本质

  • 标签: 历史流变 理性主义历史 西方哲学理性主义
  • 简介:建构媒介存在论的目的是为新媒介文艺研究奠定哲学基础。媒介存在论是相对于媒介认识论、媒介本体论而言的,以现代哲学存在论为依托的一种后形而上学媒介哲学思想。媒介哲学的相关讨论和传统本体论向现代存在论的转型研究构成了媒介存在论提出和研究的主要理论语境。媒介存在论由“存在即信息”、“媒介即信息”、“媒介即存在”三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命题构成。媒介存在论认为:存在可以通过存在者的信息活动得到阐释。任何信息都是媒介中的信息,不存在媒介之外的自发、自在的信息。当存在者发挥媒介性功能时即为媒介。居间、谋合、容纳、赋形、生产等活动性质构成了媒介之为媒介的“媒介性”。在媒介性存在关系中存在方可显现。处于媒介位置的此在、语言等媒介性活动构成了存在的重要展开方式。媒介在根本上即存在“在起来”的境域,存在即存在者的“媒一介”化活动方式。

  • 标签: 媒介存在论 存在即信息 媒介即信息 媒介即存在
  • 简介:王弼作为魏晋玄学时期的代表人物,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之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贵无论形而上学本体论哲学体系,尝试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调和儒、道两家关于“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

  • 标签: 以无为本 自然 名教
  • 简介:岳珂(1183—1243年),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肃之、了山,号亦斋、东几、倦翁、棠湖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侨居九江;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敷文阁待制岳霖之子;历官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知嘉兴府,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权户部尚书、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使兼守当涂等。岳珂著述甚富,传

  • 标签: 岳珂 内在超越 哲学 户部尚书 文学家 史学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余华的《兄弟》与他十几年前的中篇小说《祖先》呈现出惊人的同构性。《祖先》表现了余华“否定欲望”的“祖先”哲学,这种哲学渗透在其“转型”后小说《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中,而与《祖先》存在高度相关性的《兄弟》同样是以这种“祖先”哲学观照当下欲望现实的结果。余华对现代欲望社会的忧虑与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思考是相似的,而《兄弟》的内容与形式也暗合了本雅明对现代性语境下艺术命运的分析与论述。

  • 标签: 余华 《兄弟》 “祖先” 欲望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仍然是我们批判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从生产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马克思的生产理论虽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重要特征

  • 标签: 哲学范式 理论马克思 生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