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4
  • 简介:事件营销的手段主要有借事件之势和策划事件造势两种,自然也会受到对事件关注的读者的宠幸,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适合自己的出版社

  • 标签: 事件营销 出版发行策略 新闻类图书
  • 简介:在很多不同的场合,我一直自称是杨扇子,事实上我只看过杨的两部片,一是《一一》,另外一部就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时候,喜欢就只是直觉的事。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杜甫奉儒守官,自比稷契,他对朝廷处分陷贼官吏是支持的,对能持节不辱者尤表赞赏。但是,杜甫以为郑虔并未附贼,不应被贬职,故多次把郑虔比成苏武,为他鸣不平。朝廷对陷贼官吏的态度前后不一,使杜甫赠郑虔诗的内容呈现出复杂性。郑虔事件对杜甫当时的心境和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 标签: 杜甫 诗歌 郑虔事件 艺术风格 叙述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生活事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各种各样的事件和压力,这些事件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通过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的生活事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和应对策略,可以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生活事件 老年人 心理健康
  • 简介:欧阳钜当生于1879年,卒于1907年.他16岁中秀才,20岁时已有了"频年生计托书佣"的艰辛经历.1898年他到上海投靠李伯元,约一年后离开,与庞树松回苏州自力办报,因苏州风气未开而遭失败.1900年他二度投靠李伯元,成为李伯元的主要助手.他的选择和李伯元一样典型地体现了晚清自发的社会分化和传统的士大夫转变为市民报人作家的过程.

  • 标签: 李伯元 合作 1898年 1900年 社会分化 士大夫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7
  • 简介:后稷为上帝元子说也好,既然说稷是上帝的元子,可见姜嫄为帝喾元妃说也好

  • 标签: 元子族 天问稷维 姬姓源
  • 简介:北大英语系教授王岷先生于2000年8月24日因病逝世,享年八十有八。岷老自40年代由美返国到北大任教,已逾半个世纪,称得起“桃李满天下”。但他不辞辛劳毕生助人为乐的忘我精神,和一贯与人为善的长者风度,却不尽为人知。这完全由于岷老一生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所致。

  • 标签: 院系调整 北大 外语系 长者 钱钟书 胡适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逆城市化趋势也慢慢出现。人口回流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本次选题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针对回流人群及乡村土著居民生活需求的提高,进行乡村改造设计。以潍坊市瑞头村作为本次设计选址。瑞头村位于龙潭湖风景规划区边缘,面临着拆迁改造。瑞头村功能结构单一,建筑新旧掺杂且较多危房,房屋安全性低,交通系统混乱。因此,一个合理的规划是当前瑞头村迫切需要的。针对以上问题,方案本着保护乡村特色的理念下进行改造设计。设计采用了从总体布局到公共空间到院落空间的设计策略,优化乡村功能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村子内设计符合当地特色的建筑及景观,满足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通过方案设计总结得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已经从乡村空间外观的改造,上升到了对改造地区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从而营造出既符合当地的村容村貌又能保证人与山、水、林、田的和谐共融新型美丽乡村。

  • 标签: 美丽乡村 逆城市化 回流人群 乡土文化保护
  • 简介:“我小时候生长在乡下,家里来往的亲友不是务工便是务农,朴实无华……这时,我下了决心,写作的目标便是刻画他们的生活。”“我想我应该发扬中国文人的传统,其实中国文人不是只能坐而言,应该起而行……我觉得知识分子就是天生可以关心时事,批评政治,然后拥抱社会,而且没有退休的权力,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永远关怀这个社会。”

  • 标签: 作家陈若曦 台湾作家 国桃花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8年的第二个工作日,支付宝推出的用户个性化年度账单成了不少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这原本只是一场“全民自我秀”,却有较真人士发现其中的“授权漏洞”并质疑支付宝故意缩小字体不让用户留意授权内容。

  • 标签: 支付宝 账单 用户个性化 事件 选项 默认
  • 简介:黑夜至少可以有两种,一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均质的黑夜,另一种是隐喻的,如海德格尔所言"世界黑夜的时代是贫困的时代"。后者显然处在人性化视角的打量之下,与其说是神性的缺失,毋宁表述着人性自身或者人的社会某些层面的溃败。当然,两种黑暗并非毫无关联,实际上,在物理黑夜的掩盖之下,人世意义上的黑夜往往也就披上自然而然的保护色,显得有些司空见惯。

  • 标签: 鲍德里亚 小说写作 表象化 一朵花 日常化 小说叙述
  • 简介:一、首批俞平伯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发出《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发动对学者、作家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论”观点的批判运动。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意识形态领域第一场针对个人的大批判运动。

  • 标签: 红楼梦研究 批判运动 俞平伯 《红楼梦》研究 事件 意识形态领域
  • 简介:<正>一、南凉虎台的由来南凉虎台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杨家寨村东侧,上世纪的1957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物管理部门的勘测,虎台为正方体覆斗状夯土建筑,上窄底宽,底边各长138米,

  • 标签: 遗址公园 南凉 鲜卑族 彭家寨镇 文物管理 杨家寨村
  • 简介:一、南凉虎台的由来南凉虎台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杨家寨村东侧,上世纪的1957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物管理部门的勘测,虎台为正方体覆斗状夯土建筑,上窄底宽,底边各长138米,顶部边长为40米,台高32米。

  • 标签: 遗址公园 青海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情缘 遗民 鲜卑
  • 简介:2006年底,《重庆晨报》上一篇名为《德国汉学教授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新闻稿在中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这篇新闻稿中的“德国汉学家”就是“对中国文学情有独钟”的顾彬。此稿件虽然被证实为夸大其词,然而顾彬之后又在媒体上接二连三地对中国当代文学发表尖锐批判,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激烈讨论,并掀起了文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的“重估”热潮,形成了所谓的“顾彬事件”。

  • 标签: 顾彬 文学批评 事件 媒体 中国当代文学 秩序
  • 简介:11月15日下午,中国首场当代艺术与诗歌界跨界的文化艺术事件——“词场·诗歌计划2011”中国当代艺术与诗歌第一回展在深圳华·美术馆拉开序幕,本次展览分别邀请国内30位卓越而创新的当代诗人和20位艺术家参展,并举行现场的诗歌、艺术交流、研讨活动。展览分为:词场·视界(视觉艺术部分)、词场·档案(诗人手稿/诗歌文献部分)、词场·谈论(诗歌论坛/讲座部分)、词场·声音(诗歌民谣部分)、词场·表演(诗歌剧场部分)五个单元,通过艺术创作、论坛、讲座、对话、朗诵、民谣、剧场等多种方式,共同推进当代诗歌与艺术的融合互生。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当代诗歌 深圳 事件 发声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