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英、汉两种语言在韵律层面具有不同的凸显特征,本文以汉语中的英外来词为例,探讨英语轻重音与汉语声调的对应关系及韵律特征在词汇借用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通过对语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超音段借用尽量参照源语言的音高特征,为承载重音的音节指派高调,为非重读音节指派低调,但受汉语音段配置、用字、语义及汉语声调分布的影响,英语轻重音与汉语声调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重音-高调对应只是一种倾向,不具有语言学的显著意义。

  • 标签: 借词 重音 声调 韵律
  • 简介:“话语”与“话语分析”的概念界定是区分当今世界话语研究学派的最主要依据。德语语言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话语分析流派主要接受和发展了福柯话语思想,也借鉴融合了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观点。它透过有别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考察语言现象,强调语言在社会现实和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本文旨在回顾德语话语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对其学科定位和方法论整合的努力予以评析,从而为我国语言学界的话语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话语 话语分析 福柯 哈贝马斯 德语语言学
  • 简介:在众多研究汉语修辞学史的专家学者之中,论到专注良多,用力甚勤、著作最富的,当非宗廷虎先生莫属.宗先生是陈望道先生的高足,早年即已在修辞学方面扎下了深厚的根底.自一九七九年起开始进行汉语修辞学史的系统化研究,先后出版了《汉语修辞学史纲》、《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汉修辞学史》三册专书,由古典到现代.对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从理论到方法,作下了一番振叶寻根.观澜索的工夫,使汉语修辞学史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体系,同时为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莫下了深厚的基础。

  • 标签: 《汉语修辞学史纲》 评价 中国现代 系统化研究 专家学者 陈望道
  • 简介:本文普查《说文》形声字的甲骨文字,提出形声字的主要形成途径:(1)加注形符;(2)加注声符;(3)形、声结合;(4)改换表意字部分形体为声符;(5)后起形声字替代非形声字;(6)字形讹变而析为形声字。

  • 标签: 《说文解字》 形声字 甲骨文 古代汉字
  • 简介:文章回溯了英语用法词典的理念萌发及其自19世纪末期至今的演进脉络,重点探讨最近三十年的发展路径和最新特征,展望其未来的编纂走向。

  • 标签: 英语用法词典 历史 演变特征 走向
  • 简介:○、前言《说文》:“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这是先秦时期五行配五色、配五方所产生的文化意义。这种配合关系是“无理据可言”的。许氏之说,胡朴安先生也“不可据以为信”。经研究:“青,大树。从生井,井亦声”,是个形声兼象形字。

  • 标签: “青” 汉字 形位 《说文》 先秦时期 文化意义
  • 简介:意义单位一直以来都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在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中,信息的即时性使得意义单位的转换更加复杂,本文针对同声传译中意义单位的转换程度展开研究。本文以命题为单位,通过计算同声传译语料中有效译出及漏译信息的比例,以分析信息单位的转换方式。研究发现,有效译出的信息均体现了“脱离语语言外壳”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顺序重组;词汇、表达的创造性;添加、删除或转换连接词。本研究对口译实践和口译教学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可以帮助译员在口译中正确选择策略,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译出最佳的译文;另一方面,也益于学生、教师塑造同传情况的整体概念,进而提高同传学习、教学的效率。

  • 标签: 意义单位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同声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