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米用SDmatic破损淀粉仪法和GB/T9826-2008《粮油检验小麦粉破损淀粉测定a-淀粉酶法》对小麦粉的破损淀粉值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SDmatic法测定破损淀粉数据可靠性高,R2为0.937,且具有耗时短、人为误差小、试剂消耗少等优点.分析了小麦粉加工过程,破损淀粉的影响因素,其中小麦品种为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破损淀粉 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 小麦粉 相关性分析 数据可靠性
  • 简介: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黑茶品种——广东陈香茶渥堆发酵过程的优势微生物群系演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优势种群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灰绿曲霉(A.gloucus)、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parapsilosis)、根霉(Rhizopussp.)和木霉(Trichodermasp.)。开潮渥堆开始发酵时,以产黄青霉为主,占47.9%~91.9%。黑曲霉繁殖迅速,在发酵、后期其占绝对优势(83.1%~97.9%)。开潮渥堆时茶堆的含水量对微生物种群演化有显著影响,当其含水量30%~35%时,黑曲霉和酵母的生长繁殖较含水量20%~25%时快。通过水分调控微生物群系,可以达到提高陈香茶品质的目的。

  • 标签: 广东陈香茶 微生物群系 渥堆发酵 含水量
  • 简介:熟肉制品安全与其在消费环节(由消费者摄入)食源性危害的存在有关。由于在食品链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因此,必需对整个食品链进行充分的控制,熟肉制品安全是要通过食品链中所有参与方的共同努力来保证——ISO22000.

  • 标签: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熟肉制品 应用 食源性危害 安全危害 消费者
  • 简介:以大米和小麦粉为样品,环己烷提取浓缩后用PhenomenexLuna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88:12,流速为0.8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10nm)检测其中苯并(仪)芘的含量。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并(α)芘 小麦粉 大米 荧光检测器 测定
  • 简介:国标方法检测硝酸盐、亚硝酸盐操作繁琐,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试剂易失效且会对操作者的健康造成伤害。本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安全、快速、灵敏、稳定并易于操作的检测叶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并制成相应的试剂盒,可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且无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 标签: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快速检测 试剂盒
  • 简介:探索了竹叶抗氧化物(AOB)在双汇西式肉制品——牛肉王(高温产品)和富乐火腿(低温产品)的应用效果,整个添加过程直接在生产线完成,样品制备量分别为400kg和200kg。过氧化值和丙二醛的测定结果表明:添加0.01%~0.03%的AOB能显著增强产品的抗氧化性能;色差分析、质构测定、综合感官评定的指标显示:添加适当比例的AOB对产品原有的色泽、风味和口感无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加产品的保水性。亚硝酸盐测定结果显示:添加AOB能有效降低制品的亚硝酸残留量.并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因此AOB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肉制品的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剂。

  • 标签: 竹叶抗氧化物 西式肉制品 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剂
  • 简介:大量研究发现,花色苷等多酚物质在体外往往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然而动物学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多酚类物质经胃肠消化后结构遭到破坏,生物活性降低有关。本文以富含花色苷的蓝莓多酚为原料,采用体外消化模型模拟人体胃肠对蓝莓多酚的消化,通过检测蓝莓多酚特征光谱、总酚及总花色苷含量变化,观察蓝莓多酚经胃肠消化后的成分变化;采用ORAC法评价蓝莓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结构花色苷的稳定差异性,探讨花色苷的消化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莓多酚在胃消化过程较稳定;经小肠消化后,蓝莓多酚的特征光谱明显减弱,总酚、总花色苷及抗氧化活性分别降低了42%,67%和28%;花色苷糖基配体上的甲氧基越多越稳定,羟基越多越不稳定。该结果证实了花色苷等多酚物质在消化过程易发生降解,从而导致生物活性降低。

  • 标签: 蓝莓 多酚 花色苷 抗氧化
  • 简介:阻抗法是一种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阻抗法的理论研究和仪器开发现状以及该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阻抗微生物学 阻抗 电导 电容 微生物检测
  • 简介:为了解泰州市区各个区域内小麦及其制品多元素分布,建立电感耦离子体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ICP-MS)同时测定小麦粉及其制品的B、Mg、Ca、Cr、Mn、Fe、Co、Ni、Cu、Zn、As、Se、Sr、Mo、Cd、Ba、Pb17元素的方法.内标法改善体效及干,过标准曲线法样品浓度.

  • 标签: 元素分布 同时测定 ICP-MS法 小麦粉 制品 微波消解
  • 简介:分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毛豆种子鱼藤酮及其类似物的含量。两种试验方法均以鱼藤酮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其最大吸收波长294nm处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以zorbaxeclipseplus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V(甲醇):V(水)=69:31,柱温25℃,流速0.8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94nm。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鱼藤酮类物质含量为24.29mg/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藤酮含量为1.49mg/g。方法学考察显示,UV法具有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检测非洲山毛豆种子鱼藤酮类物质含量的较好手段。HPLC法操作相对复杂,但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是一种测定鱼藤酮有效含量的方法。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非洲山毛豆种子 鱼藤酮
  • 简介: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酪蛋白磷酸肽(CPP)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法前处理简便.专一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为10μg/mL。在10-200μg/mL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1113x+0.2131。R^2=0.9994,回收率为95%-105%,可用于测定奶粉CPP的含量。

  • 标签: 酪蛋白磷酸肽 高效液相色谱 奶粉
  • 简介:随着微处理器、计算机和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生产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其经济性,现场总线的成功应用能给项目投资和维修带来较大的收益。

  • 标签: 自动控制 现场总线 分布式控制
  • 简介:丙烯酰胺食品热加工过程成的一种在致癌的化物.本文研究包配料中添加甘氨酸和在表涂刷淀粉膜对包表皮丙烯酰胺的协同控作用.甘氨酸的抑效果非常显著,当甘氨酸的添加为粉的0.1A,对丙烯酰胺的抑制率达到80.5%;

  • 标签: 丙烯酰胺 甘氨酸 淀粉膜 控制作用 协同 面包
  • 简介:对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片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进行了方法优化,对色谱条件进行了调整,采用ODS—Cl8型(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铵(体积比5:95),流速为1.0mL/min,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30nm。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4),平均回收率大于90%,该法满足实验要求。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山楂片 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
  • 简介: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过氧化苯甲酰(BPO)被还原剂盐酸羟胺还原后和β环糊精(β-CD)作用,β—CD与苯甲酸形成主体:客体为1:1的包结物,此法用于测定面粉的过氧化苯甲酰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由于β—CD具有较强的分子识别性能,此法最大的优点为选择性好,操作简便。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Β环糊精 过氧化苯甲酰 苯甲酸 面粉
  • 简介:目的:分离获得高耐受二氧化硫的枇杷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菌,为果酒生物降酸提供优良乳酸菌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自然发酵的枇杷酒中分离乳酸菌,并通过耐受性试验筛选优良的MLF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法对目标菌进行鉴定。结果及结论:R23和R35分别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R23)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R35);R23与R35均具有MLF能力,且可耐受120mg/L的总SO2浓度,是2株优良的枇杷酒MLF菌。

  • 标签: 枇杷酒 苹果酸乳酸发酵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 简介:针对目前离子色谱电导法检测面制品溴酸盐的假阳性问题,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面制品的溴酸盐的方法.面制品经超纯水提取、过滤、衍生,采用C18色谱柱,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亚铁氰化钾-乙酸锌作为沉淀剂,待测液在45℃时衍生60min,溴酸盐浓度在0.025-1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前衍生 溴酸盐 面制品 测定 紫外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