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5-8月龄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植株主根直径与移栽成活率关系。结果表明,主根直径与移栽成活率呈三次曲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1125.7x3-1656x2+637.7x-19.14,R2=0.97。由回归方程解出,当主根直径为0.263cm时,华北驼绒藜群体移栽植株平均成活率达到最大值54.51%。较小主根直径植株和较大主根直径植株移栽成活率均较低。同时表明,在环境因素作用下,主根直径较粗华北驼绒藜在低气温时移栽,成活率相对较高。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主根直径 成活率 曲线回归
  • 简介:青海省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10日,前身为青海省贵南牧场,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境内,距省会西宁171km,是青南地区门户,全公司总人口1.2万人,在册职工3486人,是青海省最大国有农牧场之一。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草业开发 青海省 藏族自治州 青南地区 农牧场
  • 简介:巴彦淖尔市具有发展草产业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发展草产业是农牧民增收重要途径。通过对全市草产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草产业 巴彦淖尔市 调研报告
  • 简介:研究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对于指导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关于高寒农区退耕还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报道还很少,为此,我们研究了青海省大通县高寒农区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结果发现:在退耕年限为3a、5a、10a、30a四组弃耕地和两组原生植被之间,物种数和生物量都有极显著变化。在退耕初期,植被稀疏,生物量极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物种数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退耕开始到撂荒后30a,群落组分由一年生逐渐向多年生发展,到第30a时开始出现高寒草甸特有植物,但物种数和植被生物量与原生植物群落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说明高寒农区弃耕地植被恢复时间很长。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对高寒农区弃耕地植被合理迅速恢复的人为干预策略作了适当探讨。

  • 标签: 生态恢复 物种数 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高寒草甸
  • 简介:内蒙草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接待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草原旅游发展进程。本文以西乌珠穆沁旗为例,在阐述草原旅游接待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内蒙古草原旅游接待业主要有依托乡镇型、依托景区型、依托牧场型等三种经营模式,对草原旅游接待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原旅游接待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 标签: 草原旅游接待业 经营模式 对策分析
  • 简介: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天然草地、人工草地、退化草地数量统计以及草地类型、分布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草地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中作用十分显著.草地不仅是农业生态系统重要生物资源,而且对发展高效、持续生态农业是不可缺少.对改善和保护一个地区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草地 生态系统
  • 简介:为了快速恢复退化天然打草场生产力,提高牧草产量,在锡盟乌拉盖管理区选择2处退化天然打草场样地,设置不同施肥水平进行草地培育试验示范。2015年和2016年两年样地监测结果显示:(1)不同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整体上植物种类无明显变化,施肥促进了植物生长;(2)5kg/亩、10kg/亩和15kg/亩3个施肥处理,10kg/亩施肥处理对牧草产量影响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P〈0.05);(3)施肥可以抑制狼毒生长而促进其它植物生长,且各样地单位面积干物质,施肥处理狼毒占比均低于对照,优势植物和其它植物占比明显高于对照。

  • 标签: 退化天然打草场 草地培育 施肥
  • 简介: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角度,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等10个指数对乌审旗2000-2010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类型水平上,2000-2005年变化以灌木景观增加和沙地景观减少为主,2005-2010年变化以沙地景观减少和城镇工矿用地景观及高覆盖草地、灌木景观增加为主,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在景观格局水平上,景观破碎度提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不规则,边缘被分割程度增加,斑块分布均衡,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植被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防御自然风险功能提高;在景观类型转移上,2000-2005年,向灌木景观面积最多,其次是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2005-2010年,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最多,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中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高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分别占景观类型转移总面积32.89%、23.38%、14.27%。

  • 标签: 乌审旗 景观格局 动态 分析
  • 简介:通过应用两种混合药剂在高寒牧区对草地毒草黄帚橐吾(Ligulariavirgaurea)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施药当年平均防效达到了80%以上,对禾本科牧草、莎草科牧草安全,对地上生物量、物种数和盖度均无明显影响,施药当年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高寒牧区 防除 黄帚橐吾 防控效果
  • 简介:研究表明:在高寒地区种植青海中华羊茅生育期110~115d,第二至第四年产草量和种籽产量较稳定,第五年开始下降。地上部分产量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增长迅速,抽穗至开花期,是中华羊茅地上产量形成关键时期;地下部分产量前期增长迅速,后期缓慢,地下根系增重与地上恰成相反趋势。在青海中华羊茅茎叶比中叶和花序占30.65%;开花期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是刈割牧草最适时期。

  • 标签: 青海中华羊茅 发育节律
  • 简介:根据草地植被盖度分别确定草地种草、封山育草和放牧区域.草地坡度25°以上,种草采用穴播方法,25°以下种草采用草带更新和水平沟方法.

  • 标签: 盖度 草地 种草
  • 简介:为了研究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过程中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压扁和未压扁二种处理方法,在田间自然晾晒条件下,分别在刈割后和含水量为50%、40%、30%、20%时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压扁处理干燥速度显著快于未压处理(P〈0.05),水分散失均呈先快后慢趋势;压扁处理显著降低苜蓿叶片损失(P〈0.05);含水量为50%、40%、30%、20%时,压扁处理苜蓿干草粗蛋白、总消化营养物质、无氮浸出物、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未压处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低于未压扁处理,说明压扁处理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干燥速度,降低叶片损失,改善干草营养品质。

  • 标签: 紫花苜蓿 压扁 干草 干燥特性 营养品质
  • 简介:按照党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针对草原区域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蒙草生态环境集团立足于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沙漠边缘带、草原城镇周边、草原矿区,采取“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平衡修复生态综合措施进行草原荒漠化防治并探索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 标签: 草原 荒漠化防治 产业融合
  • 简介: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区域野生、珍稀、特有濒危植物资源调研,提出了这些种质资源对北方天然草原、湿地、森林植被等生态系统稳定、修复改良、畜牧业生产、生态安全保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功能,并阐述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对策与建议.

  • 标签: 内蒙古 西部 植物 多样性 调研
  • 简介:1绪言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生物体内生物合成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4氮化合物群中互相变换重要中间物质.此外,植物中ALA是从谷氨酸到被称作C5经路3阶段反应合成.

  • 标签: 乙酰丙酸草坪 氨基乙酰丙酸 生长影响
  • 简介:蒙古莸为马鞭草科莸属一种旱生灌木,具有药用、观赏、提取芳香油等较高经济价值,抗性强,可用于水土保持和园林绿化。容器育苗作为当前广泛应用苗木生产技术,采用容器育苗对于加快蒙古莸繁育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利用基质和沙土作为原料,研究基质和沙土不同配比对蒙古莸容器苗生长影响,以期筛选出较为经济、适用基质配比。结果表明,基质和沙土不同配比对蒙古莸苗高度、地径和生物量生长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沙土比例增加,蒙古莸高度、地径和生物量随之降低。但处理1、处理2、处理3间高度与生物量生长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1与处理3间地径间有显著地差异,由此可知处理2和处理3为较理想沙土与基质配比比例。

  • 标签: 配土 育苗 蒙古莸 容器苗
  • 简介:根据青海高寒牧区畜牧业生态环境特点和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结合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牧业防灾抗灾、发展高效畜牧业等实际情况,探讨性地提出了建设与发展具有青藏高原牧区特色设施畜牧业思路与模式.

  • 标签: 高寒牧区 设施畜牧业 草原基础设施 模式
  • 简介:本试验以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放牧成年羯绵羊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草地进行随机区控制性试验,调查野外植被种类、植被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随着载畜率增大而减小;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密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在重度放牧下均显著下降(P〈0.01)。轻度放牧有利于多年生丛生禾草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a)生长。

  • 标签: 载畜率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