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荔枝霜疫霉是荔枝上的严重病害。在离体条件下比较了4种QoI类杀菌剂烯肟菌酯、烯肟菌胺、SYP-2815和苯醚菌酯对荔枝霜疫霉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菌丝扩展及孢子囊产生量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在0.19701.2579μg/mL和0.21270.8160μg/mL之间,而对其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较低,EC50值在4.14487.4253μg/mL之间;4种药剂在一定浓度下会加速游动孢子的消解,抑制休止孢的形成;对孢子囊和休止孢萌发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EC50值分别在0.04650.3424μg/mL和0.03650.1877μg/mL之间。

  • 标签: 荔枝霜疫霉 QoI类杀菌剂 发育阶段 敏感性
  • 简介:以嘧菌酯为对照药剂,研究了6种中国自主创制的QoI类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thegrisea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扩展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EG50值为0.10~2.89μg/mL;对病菌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EC50值分别为0.10~4.92和0.75~7.14μg/mL。在1.0μg/mL的含药平板上,烯肟菌酯、嘧菌酯、丁香菌酯、SYP-2815对水稻稻瘟病菌产孢量的抑制率均大于90%;对病菌孢子芽管伸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层G0值为1.67~34.76μg/mL。在1.0μg/mL的含药平板上,7种QoI类药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形态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抑制其黑色素的产生。

  • 标签: QoI类杀菌剂 水稻稻瘟病菌 发育阶段 敏感性
  • 简介:研究了10%千金乳油(有效成分:氰氟草酯)和78%杀虫安可溶性粉剂对金鱼和麦穗鱼肝脏酯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亚致死剂量效应.发现杀虫安(0.234mg*L-1)对两种鱼的GST活性均具诱导作用,而氰氟草酯(1,2mg*L-1)仅诱导了麦穗鱼的GST活性;当杀虫安与氰氟草酯混合处理时,对麦穗鱼GST活性的诱导效应最为明显.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氰氟草酯(1,2mg*L-1)和杀虫安(0.117,0.234mg*L-1)均可诱导金鱼肝脏酯酶活性;对麦穗鱼肝脏酯酶而言,杀虫安为诱导作用,氰氟草酯则抑制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酶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地受供试药剂的影响,两种试鱼对氰氟草酯和杀虫安的生物反应存在差异.

  • 标签: 金鱼 Carrasiusauratus 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 |
  • 简介:以多菌灵为对照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菌核萌发的毒力,研究了常温下两种药剂对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及多菌灵对灰葡萄孢不同生育阶段菌体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有不同程度增强;分生孢子对药剂最为敏感;温度对药剂对菌丝毒力的影响最显著;多菌灵对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均高于纳他霉素。供试药剂对菌株产孢时间和菌核产生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多菌灵可显著刺激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

  • 标签: 纳他霉素 多菌灵 灰葡萄孢 毒力 生物学性状
  • 简介:于2004年用点滴法测定了浙江杭州地区(富阳和余杭)和嘉兴地区(平湖、秀城和秀洲)二化螟、杭州富阳大螟等种群4龄幼虫对三唑磷的敏感性,以及各种群体内与抗药性相关酶系(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的比活力.结果证实上述地区二化螟种群对三唑磷产生了21.1~218.8倍的抗性,其中以富阳和平湖种群的抗性水平较高.二化螟体内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与三唑磷抗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强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有关.大螟富阳种群对三唑磷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二化螟富阳种群,其抗性机制还有待研究.

  • 标签: 二化螟 大螟 三唑磷 抗药性 酶活性
  • 简介:利用"Y"形嗅觉测定仪,测定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4种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以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几种药剂对成虫和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新鲜韭菜植株、大蒜乙醇提取物、大蒜素及多硫化钙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均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在最佳味源浓度条件下,选择系数分别为0.77、0.78、0.46和0.36.8种药剂对成虫的击倒毒力,以顺式氯氰菊酯最强,KT50为7.9382min;丁硫克百威和辛硫磷次之,KT50分别为14.285min和20.465min;氟啶脲对成虫的击倒毒力最低,KT50仅为94.210min.6种药剂对4龄幼虫的毒力,以毒死蜱最高,氟啶脲和辛硫磷次之,二嗪磷最低.针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活动习性以及不同药剂的杀虫特点,提出了地上地下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并根据外源挥发性物质对成虫的引诱效应,探索了实行定向防治的可能性.

  • 标签: 韭菜迟眼蕈蚊 挥发性物质 大蒜素 杀虫剂 嗅觉反应 毒力
  • 简介:为明确山东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泰安、聊城和东营3个田间种群及1个敏感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增效醚(PBO)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泰安棉蚜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为16.95,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69和9.5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胺、噻虫嗪和噻虫啉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0,仍较敏感;聊城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51、25.88和18.16,属中等抗性水平,对噻虫啉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1和6.3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东营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95、21.52和12.95,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07、6.38和4.75,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对6种供试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明显,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对这6种药剂也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山东省泰安等3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可能在棉蚜对该类杀虫剂的抗性中起主要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棉蚜 新烟碱类杀虫剂 抗药性 酶抑制剂 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