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PICC置管并发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受治疗行PICC置管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44例,观察组4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PICC置管并发发生率。结果参照组置管并发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并发,减少不良反应。关键词集束化护理;乳腺癌;PICC置管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疾病,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疾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后则需要对患者行辅助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便于为患者化疗提供便捷、安全的输液途径,能有效减少静脉穿刺产生的痛苦,但PICC置管后未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易引起并发,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本次将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并研究分析其护理后并发影响,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受治疗行PICC置管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44例,观察组42例。参照组年龄区间为32~70岁,平均年龄则为(46.89±5.41)岁;观察组年龄区间为33~69岁,平均年龄则为(46.53±5.21)岁。对比两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①成立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及护士长成立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护理知识培训,以提高护理效果,并提前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②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洗手或擦手,严格以无菌操作为标准,在置管时可采取无菌屏障措施。③合理有效固定针对患者情况,选取有效合理的固定方式,既确保美观又能保证导管牢固。导管部位主要采用无菌贴膜覆盖,当患者穿刺点部位有组织液或血液渗出时,要用纱布覆盖,而敷料松动、潮湿或污渍易见时要及时更换敷料。患者穿刺第二日更换1次,后期1周更换1次。在更换患者敷料时需自下而上零角度的方式揭去原有贴膜,同时避免拉出导管,定期对皮肤行消毒处理,输液前后记录并观察导管刻度,并予以判断导管是否移位。④预防导管堵管严格执行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患者输液前行脉冲式冲管应使用生理盐水,待输液完毕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并封管。若输液前遇到冲管阻力、回抽无回血等情况,要确认导管是否畅通,禁止强行冲洗导管。若输液停止或长时间输注血浆、脂肪乳等液体时要间隔6小时采取生理盐水冲洗。此外,要严格观察患者输液过程,避免打折、输注通路受压造成导管内血凝固从而产生堵管现象。⑤预防静脉血栓及静脉炎患者置管后可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家务劳动,避免使用置管侧手臂提超过5公斤重物,不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锻炼,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功能锻炼,每日握拳、松拳,增加血液循环;平卧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给予抬高位,利于静脉、淋巴回流;教会患者测臂围、查滴数,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护理人员。⑥健康教育宣讲定期对患者进行乳腺癌知识讲解,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并向患者告知置管的重要性及自行拔管后易造成的危险性,针对患者负面情绪要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PICC置管后并发率,并发主要包括穿刺点感染、堵管、静脉血栓、静脉炎等。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并发对比参照组44例患者中,2例(4.55%)堵管,4例(9.09%)穿刺点感染,2例(4.55%)静脉血栓,3例(6.82%)静脉炎,并发发生率为25.00%(11例);观察组42例患者中,无静脉炎并发,1例(2.38%)穿刺点感染,1例(2.38%)堵管,2例(4.76%)静脉血栓并发发生率9.52%(4例)。组间数据比较结果为(x2=8.390,P=0.004)。3讨论乳腺癌是由于脂肪、纤维组织、皮肤及乳腺腺体组成,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乳腺肿块、乳晕异常及肢窝淋巴结肿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在手术治疗乳腺癌疾病后,对患者进行置管便于术后化疗。因常规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复杂,且不利于护理与观察,逐渐被临床淘汰。而PICC置管因安全性高、操作方便,被临床广泛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再加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外周血管损伤,降低并发及不良反应,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恢复2。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以有效改善预后和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临床广泛应用及高度重视3。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行常规护理易因护理操作不严谨等因素导致感染,从而加重病情。为了有效减少并发,促进乳腺癌患者疾病恢复,提升生活质量,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首先对病情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成立护理小组,在更换敷料、置管处理时严格以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从根源上杜绝感染现象,减少患者感染风险。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预防导管堵塞导致感染现象,能够有效降低并发,减少不良反应。此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及疾病知识讲解,让患者清楚认识疾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预防疾病复发,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积极性。针对伤口异常疼痛患者给予一定镇静剂治疗,减少患者疼痛感,而对于具有拔管意向患者给予约束带约束,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私自拔管,可有效减少拔管后不良反应。本次研究显示,给予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促进疾病恢复。数据表明,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行有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痊愈。综上所述,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并发,减少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秦娟,丁宇.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2)260-261.2王云玲.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心得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259-260.3乔晓雪.集束化护理预防对乳腺癌患者输液港并发的效果J.癌症进展,2016,14(5)483-485.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病人采用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 CVC )与经外周途径至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后临床并发情况。 方法 研究收集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 84 例作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格分为 A 、 B 两组, A 组 42 例采用 PICC 建立输液通道, B 组 42 例采用 CVC 建立输液通道,比较两组长期通路建立后,并发发生情况。 结果 A 组患者建立通路后并发发生率低于 B 组( P < 0.05 )。 结论 临床中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 PICC 与 CVC 置管建立通路,前者安全性更高,患者并发发生率更低,可作为首选方法。

  • 标签: 恶性肿瘤 PICC CVC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方面的效果。方法:探究实验选取在2019年3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的发生情况与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由对比实验可以看到两组患者并发的发生情况,实验组患者并发发生率为3.51%,对照组患者并发发生率为14.04%,实验组患者并发的发生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7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并发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早期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干预中针对性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比对照组76%显著较高,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 并发症 作用
  • 简介:目的简介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的种类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检索医药学有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的文献资料,对注射隆乳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类型、并发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结果注射隆乳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种类繁多,以硬结、疼痛、感染、破渍等发生率最高,常常数种并发共存;有些并发是由于不恰当的处理所致。临床处理方法以手术取出、病变组织切除较为彻底。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可以出现多种并发,并且不能从体内彻底清除,有些并发是由不恰当处理方法所致。笔者反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体内注射,建议规范处理方法,避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同时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体内后对机体健康(包括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注射入人体后的远期变化进行系统研究。

  • 标签: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注射隆乳 并发症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康复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选择了社区康复模式,观察组42例选择了病区康复模式,对比两种模式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并发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病区康复模式有助于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发生率。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区康复 社区康复 生存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科成立品管圈活动,选定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制定对策进行干预。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我科静脉留置针并发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发生率中效果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在这期间在本院就诊的108例患有小儿尿道下裂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8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为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术后的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的复发现象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首次排便的时间、住院时间、尿管拔出的时间上用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术后并发的发生率对比中,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尿道下裂,预防性护理,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的护理措施及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的42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2020年9月--2021年9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组别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纳入212例)和观察组(根据术后并发特点及诱因,实施预防护理,纳入213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发风险高,需做好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发生风险,提高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2 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6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6 例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术后并发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DS、SAS和SF-36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甲状腺癌 预防性护理 并发症 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412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239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173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率以及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结肠癌 术后并发症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并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未做口腔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口腔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并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腔干预 呼吸机相关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8年9月到2020年11月于我单位门诊部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选取3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探究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收缩压:128.28±4.32mmHg;舒张压:78.34±3.12mmHg;并发发生率:6.67%,和对照组进行对比,P

  • 标签: 老年高血压患者 个性化护理 血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伤口造口失禁患者有接近半数会出现相关并发,影响患者的治疗恢复,甚至会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本文探析皮肤护理管理专项对伤口造口失禁相关并发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在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伤口造口失禁患者,共计100例,根据护理措施差异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皮肤护理组和皮肤专项管理组(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并发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皮肤专项管理组并发发生率为52%,护理满意度为98%,显著优于常规皮肤护理组(并发发生率10%,护理满意度为74%),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通过对伤口造口失禁患者实施皮肤护理管理专项模式,护理效果突出,减少了患者的感染情况,不仅大幅度降低患者并发发生率,且显著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 标签: 伤口造口失禁 相关并发症 皮肤护理管理专项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1年中的102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51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急救指标及并发。结果:实验组急救指标、并发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指标 并发症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康复护理对并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分成参照组(n=33)和观察组(n=33)两个组别。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通过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术后康复情况以及并发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要优于参照组,差异为(p

  • 标签: 子宫肌瘤 康复护理 健康教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境干预对早产儿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环境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发生喂养不耐受、腹胀、呼吸暂停的并发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环境干预,能减少患儿发生喂养不耐受、腹胀、呼吸暂停等并发的发生概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环境干预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急性胃穿孔手术患者的效果以及并发的影响,并具体说明。方法:以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样本,挑选其中30例患者,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方法,将参与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数据作总结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发生率(6.66%)低于(33.33%)对照组数据P<0.05,护理效果(93.33%)优于(66.66%)P<0.05,且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73.33%)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并发发生率,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患者对此护理措施给予较高评价,建议推广。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手术患者 临床护理干预 效果及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急性胃穿孔手术患者的效果以及并发的影响,并具体说明。方法:以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样本,挑选其中30例患者,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方法,将参与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数据作总结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发生率(6.66%)低于(33.33%)对照组数据P<0.05,护理效果(93.33%)优于(66.66%)P<0.05,且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73.33%)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并发发生率,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患者对此护理措施给予较高评价,建议推广。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手术患者 临床护理干预 效果及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有效性,并对并发率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50例。以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均分人数(25例为一组):实验组、比对组。比对组:常规护理,实验组:舒适护理。分析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率。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比对组,P

  • 标签: 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 并发症率 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