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目前,MPNSTs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唯一确定的有效治疗方法,放化疗的作用仍未得完全确定。MPNSTs恶性程度较高,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尽管经过多学科综合治疗,预后仍较差,5年生存率为35%~50%。因MPNSTs比较罕见,临床医师多对其认识不足,本文对MPNST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规范诊疗。

  • 标签: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治疗 靶向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ChineseSocietyofNeuro-Oncology,CSNO),是隶属于中国抗癌协会的二级学会。会员来主要来自神经外科学、放射肿瘤学、神经影像学、肿瘤内科学、病理学和基础医学等多个学科,专委会特点是“中青年为骨干、多个学科交叉”。

  • 标签: 中国抗癌协会 专业委员会 神经肿瘤 神经外科学 放射肿瘤学 神经影像学
  • 简介:目的本文报告2例鼻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结合文献探讨鼻腔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例鼻腔神经内分泌癌作了临床分析总结,女性1例,男性1例,病变均位于右侧,病程为3mo,1例病人病变范围广泛。单纯放射治疗1例,1例行综合治疗。结果经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证实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病人均随访中,1例病人已存活3a,1例存活已1a。结论鼻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不易和小细胞肿瘤鉴别,确诊需行免疫组化或电镜检查,为高度恶性肿瘤,发现时多数病变范围广范,对放疗和化疗敏感,治疗中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鼻腔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病人 电镜检查 病变范围 肿瘤
  • 简介:刘承基,男,1923年出生,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本科。原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曾任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现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常务委

  • 标签: 神经外科学 医学院 主任委员 科主任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中华医学会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不同剂量脑照射后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用60^Co作10Gy,30Gy单次照射大鼠脑,利用自发活动实验、Morris水迷官分别对照射后7d、1mo和6mo的大鼠神经行为进行测定。结果照射7d后,大鼠自发活动减少,30Gy组少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照射1mo和6mo后,大鼠自发活动增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延长,30Gy组高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才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照射后引起神经行为改变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有关,自发活动改变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神经行为 大鼠剂量
  • 简介:吴承远教授,男,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历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现任主任医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常务编委,"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和"国际疼痛研究会"会员,中华

  • 标签: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山东大学 器官移植 三叉神经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简介:张庆林教授,1960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1987至1989年作为我国派往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为发展该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中一坦友谊做出了贡献。1991年至1998年任山东医科大学附院(现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科教处处长:1998年至2002年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省卫生系统重点学科负责人:2000至2008年任山东大学第一和第二届校和学部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委员.

  • 标签: 神经外科专家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山东医科大学 医疗卫生事业 教研室主任 学位委员会
  • 简介:罗世琪,1937年11月生于河北博野,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到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982年随科迁至北京天坛医院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后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6月到1987年7月在美国田纳西州的Vanderbilt大学神经外科作为访问学者进行“脑组织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 标签: 神经外科专家 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北京医学院 博士生导师 脑组织移植
  • 简介:惠国桢,江苏无锡人,1956年9月毕业于江苏医学院医疗系本科(现为南京医科大学),同年9月分配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980年5月调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 标签: 神经肿瘤 惠国桢 教授 神经外科
  • 简介:脊柱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畸形、椎管狭窄、脊髓肿瘤以及脊椎结构不稳等各种脊柱脊髓病变的手术方法。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多数的脊柱手术都以内固定辅助的植骨融合来完成。手术操作中,通常需要对患者的脊柱施加某些作用力,如加压、撑开、牵拉。

  • 标签: 脊髓损伤 术中并发症 诱发电位 监测 手术中 脊柱
  • 简介:神经肿瘤学(Neuro-Oncology)以神经系统肿瘤为主攻目标,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是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病理、神经影像、神经肿瘤放射治疗、神经肿瘤化学治疗、以及生物治疗等多学科的从事神经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学术团体。经中国抗癌协会批准,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已在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期间正式成立(2004年11月13日,广州)。其宗旨是:1.临床、科研协作,以利神经系统肿瘤病人的系统、综合治疗;2.学术、信息交流,有利于专业人员对相关交叉学科的了解和业务的提高;3.促进与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 加入中国抗癌协会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是一组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能力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显著异质的肿瘤。根据其胚胎起源,NEN一般被分为前肠、中肠或后肠肿瘤。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GEP-NEN)是最常见的NEN类型,约占所有NEN的65%~75%[1]。长期以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neoplasm NEUROENDOCRINE 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细胞 生长抑素类似物
  • 简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而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F虽为良性肿瘤,但可发生恶变和累及其他系统,临床较为少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2年12月21日收治NFⅠ型伴恶变患者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恶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大型听神经瘤的全切和功能保留对神经外科来说仍旧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微骨窗手术显露、内听道磨开及囊肿瘤切除等技巧。方法:总结41例大型听神经瘤经乙状窦后入路微骨窗(切口长6cm,骨窗直径约3cm)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中的技巧操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9例(95%),次全切除2例(5%);面神经解剖保留36例(88%),最后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7例(17%),Ⅱ级15例(37%),Ⅲ级5例(12%),Ⅳ~Ⅴ级9例(22%),Ⅵ级5例(12%);耳蜗神经解剖保留9例(22%),保留有效听力7例(17%)。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骨窗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听神经瘤 微骨窗入路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tumors,GEP-NETs)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散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相对罕见疾病.尽管被归为同一类肿瘤,但是不同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其生物学多样.在其诊断,最重要的进步在于病理学诊断的规范化以及内镜超声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各学科的协助诊断.手术治疗仍然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随着其基因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投入临床试验,一些新的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抑制剂、放射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如90钇(90yttrium,90Y)-DOTA和177镥(177lutetium,177Lu)-DOTA奥曲肽(octreotate)被证实在晚期转移患者中有一定疗效.GEP-NETs这种相对罕见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患者长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因此,各种基础及临床试验仍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重点.

  • 标签: 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 肿瘤诊治
  • 简介:脊髓或神经损伤是脊柱侧凸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其后果往往是灾难的。随着对脊柱畸形矫形和内固定能力的提高,尤其自应用三维内固定装置矫正脊柱侧凸以来,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手术相关的神经并发症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 标签: 脊柱矫形手术 神经并发症 脊柱畸形 内固定装置 脊柱侧凸 矫正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大型听神经瘤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面、听神经功能是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本研究探讨在面、听神经功能监护下,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听力保留的可能。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袁贤瑞教授)在面肌肌电图和耳蜗神经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27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有完整听力随访资料的41例病例进行回顾研究。听功能采用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研制的普通话言语测试材料(mandarinspeechtestmaterials,MSTMs)句表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和纯音听阈测定(PTA),并使用NewHannoverClassification听力分级法进行术后听力分级。结果:127例患者中,术中10例获得明确的听神经解剖学保留,其余117例术中未能找到确切的听神经。对随访到的41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术后听功能评价,听力保留率为26.8%。结论:对于有相当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在面、听神经监护下,经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全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同时可以保留部分患者的听神经功能。

  • 标签: 大型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 听力保留 显微手术
  • 简介: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肿瘤,其好发部位为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内外。发生于髓内的神经鞘瘤十分罕见。我科最近收治1例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鞘瘤 脊髓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