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肠易激综合衙(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和5-HT3受体(5-HT3R)在腹泻型IBS(D—IBS)患者结肠黏膜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名正常人和28例D—IBS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分别取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各两块。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HT阳性细胞;以蛋白质印迹分析半定量检测5-HT3R的表达。结果:D—IBS组4个部位结肠黏膜的5-HT阳性细胞数和5-HT3R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但4个部位之间相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D—IBS患者结肠黏膜5-HT合成和分泌增多,5-HT3R表达上调,提示5-HT和5-HT3R可能为D—IBS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为D—IBS的治疗提供了分子靶点。

  • 标签: 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血清素 受体 血清素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提高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比其疗效及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且观察组患者的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下腹部手术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明显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可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腹部手术 全麻苏醒期躁动 疗效
  • 简介:背景:腹痛是一般人群中最常见的肠道症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腹痛症状更为严重、频繁,然而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IBS患者结肠黏膜中与痛觉和内脏高敏感相关的辣椒素受体VRI、P物质(SP)和肥大细胞(MC)的变化,探讨IBS患者内脏高敏感和腹痛的发生机制。方法:39例IBS患者[腹泻型IBS(IBS—D)21例,便秘型IBS(IBS-C)18例]和18名健康人纳入研究。受检者于结肠镜检查时在回盲部和乙状结肠取活检,行VR1、SP免疫组化染色和MC改良甲苯胺蓝染色。结肠镜检查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行疼痛评分。结果:IBS患者乙状结肠VR1、回盲部和乙状结肠S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及回盲部MC数量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IBS-D与IBS-C组间则无明显差异。IBS—D和IBS—C患者的腹痛评分均与VR1呈正相关(r=0.553,P=O.009;r=0.592,P=0.010)。结论:IBS患者结肠黏膜中VR1、S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MC数量显著增多,VR1与腹痛评分呈正相关,三者可能参与了IBS患者内脏高敏感和腹痛的发生机制。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腹痛 内脏高敏感 TRPV阳离子通道 P物质 肥大细胞
  • 简介:肝肾综合征(HRS)是重症肝病患者在无肾脏原发病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进行性功能性肾衰竭,常并发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晚期。其特征为:(1)肾脏无器质性病变,肾小管回吸收功能良好;(2)肝移植后肾功能可完全恢复,而将肾脏移植于非肝病肾衰竭患者,移植肾的功能良好。HRS的发病机制历来存在两种学说,一是“肝肾反射学说”,二是“肾外动脉扩张学说”,两种学说的交汇点,就是肾血流量或灌注压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

  • 标签: 重型肝炎 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医护一体化综合气道护理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均等分为两组,各32例患者,一组为研究组,行医护一体化综合气道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血气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综合气道护理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效果显著,建议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医护一体化综合气道护理 重症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 作者: 史雅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 简介:目的:在IBS-D治疗中联合应用奥替溴铵+双歧杆菌,并分析其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与-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IBS-D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替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22%,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BS-D治疗中联合应用奥替溴铵+双歧杆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双歧杆菌;奥替溴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