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糖尿病(DM)和冠心病(CAD)者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差异,以利早期干预。方法选择分析48例DM和69例心肌梗死(MI)者24h动态心电图(DCG)资料,其中DM伴心肌缺血者26例为DM1组,不伴心肌缺血者22例为DM2组。急性心肌梗死(AM1)组3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1组)30例,比较4组HRV5项时域指标差异及昼夜节律变化。结果DM组5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但以后二项(RMSSD和PNN50)降低为著。MI组前三项(SDNN、SDANN、SDNNI)显著降低,而RMSSD和PNN50无明显降低。DM1组和DM2组比较,前三项指标有显著差异,后二项指标无差异。结论DM者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CAD者以交感神经受损为主,DM合并心肌缺血者自主神经受损加重。

  • 标签: 糖尿病冠心病 心率变异
  • 简介: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干部心血管一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3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回顾性分析138例CTO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措施以及效果。结果138例CTO患者,共162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主要累及前降支(LAD)52支,回旋支(LCX)27支,左主干(LM)9支及右冠状动脉(RCA)60支。145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PTCA)治疗,130支血管成功支架置入101个。1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论CTO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可以选用PTCA及支架术或CABG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 CTO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变化。方法回顾了182例(A组)不同程度的CHF者和180例正常对照组(B组)的HRV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LF、MF、HF、TP、LF/HF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并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相关。结论HRV分析可作为CHF者病情和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心电图
  • 简介:目的:为探讨冠心病(CIID)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发生时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60岁以上CHD有心律失常者作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①心律失常发生率100%;②>70岁者较<70岁者发生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除房性期前收缩(PAS)无差异(P>0.05),余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

  • 标签: 老年人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增加治愈率。方法:对2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占100%,性质剧烈而镇痛效果差。病因以高血压为主,占82%。发病率与血压增高程度成正比。结论:对高血压伴剧烈胸腹痛患者应警惕主动脉夹层,积极控制血压心率可降低发病率,增加治愈率。

  • 标签: 主动脉瘤 高血压 诊断
  • 简介:目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2例患者,其中102例为男性,160例为女性。年龄为219~83岁,平均年龄为(46.9±8.2)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为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56例为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具有其特殊的、差异化的临床特征,应当对其临床特征加以认识及把握,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适的治法,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构音障碍、感觉异常,其中1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1例患者初期怀疑吉兰-巴雷综合征。"心"形、"Y"形及"V"形高信号为其典型的MRI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特征。结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为临床少见的后循环缺血病变,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及漏诊。MRI扩散加权成像为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脑梗死 延髓 临床特点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心率震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年AMI者60例,选择同期无器质性心脏病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窦性心律震荡的震荡初始(T0)和震荡斜率(鸭),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老年AMI组较对照组T0明显升高(P〈0.01),髑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时窦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律震荡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1230例,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2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78例(左侧旁道598例,右侧旁道8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30例。结果: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总成功率为97.8%,其中AVRT成功率为98.3%,AVNRT成功率为99.8%,IVT成功率为96.7%;复发率为1.6%。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心动过速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冠心病患者与正常群体血液检验中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正常群体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检测并分析其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细化对比的情况下,心绞痛患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磷化酶-同工酶MB等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的心绞痛患者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等指标上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磷化酶-同工酶MB等血液检测指标上与正常群体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值得关注。

  • 标签: 冠心病 正常群体 血小板相关参数 心肌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造影剂相关性肾损害(contrastmediainducednephropathv.CIN)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9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危险因素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前11例血清肌酐浓度异常者,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未发生CIN。术前980例血清肌酐浓度正常者,均选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其中20例发生CIN(CIN组),960未发生CIN(非CIN组),CIN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CIN组,造影剂用量大于非CIN组,术前补液量低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比24%,P〈0.05;(133±11)mL比(80±15)mL,P〈0.05;(50±21)mL比(450±20)mL,P〈0.05]。结论造影剂的选择、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补液量过低及造影剂用量过大是导致CIN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造影剂 肾疾病 经皮 经腔 冠状动脉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GAG)诊断冠心痛的相关性。方法.对227侧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或怀疑为冠心痛的心电图与CA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27例中CAG阳性140倒,阳性率61.7%。以CAG为对照,心电图的敏感性63.6%。经CAG证实存在明显冠脉病变的140倒中,51例(36.4%)静息心电图正常;89例心电图阳性改变(63.6%)。其中,单支病变55例(39.3%),双支病变38例(27.1%),三支病变47例(33.6%)。结论心电图与CAG结果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心电图和CAG均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冠心痛的诊断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心电图或CAG排除冠心病。

  • 标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SAVM)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9例SAVM,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诊治经过、预后情况。结果19例中发热14例,晕厥12例,累及房室结传导和束支传导10例,心脏扩大9例,心肌酶学持续升高,心肌钙蛋白均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心脏临时起搏4例。结论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毒感染史、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指标;休息、糖皮质激素、心率支持和血流动力学支持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肌炎 诊断技术 心血管药物
  • 简介:目的分析延误卒中患者诊治时间的院前、院后因素以及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在全国35家医院就诊、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2270例,输入数据库.对卒中发生时间、发病后就诊时间、就诊后查检时间、检查方式、医疗方式及到达医院的方式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270例患者中1039例在3h内到达医院,占45.8%;就诊到头部CT或MRI检查时间在30min内的患者为1084例,占47.8%;CT、MRI检查到读出结果所用时间在30min内有1221例,占53.8%;就诊后60min内得到治疗的患者为1250例,为55.1%;家庭运送为1652例,占72.8%,其中有811例,占49.1%,是在发病后6h以内到达医院;救护车运送为618例,占27.2%,使用急救车的患者在6h内到达医院494例,占79.9%;急诊作MRI检查的患者为1178例,占51.9%;无条件作MRI检查者为1092,占48.1%.发病后就诊时间≤6h患者,下列影响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即到达医院的方式(P<0.01)、生活方式(P<0.05)、医疗状况(P<0.001)、知晓是否为高危个体(P<0.001)、发病地点(P<0.01)、居住地点(P<0.001)、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P<0.001).结论就诊前延误因素主要为途中延误,求助于120/999急救运送,可缩短医院前延误的时间.

  • 标签: 患者 医院 就诊 发病 卒中 MRI检查
  • 简介:眩晕在耳鼻喉科、神经科以及急诊室是很常见的病症,但是通常很难鉴别眩晕是外周性还是中枢性的。作了一个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都是经过神经科检查发现是外周前庭性眩晕而到了其他科室,然后又被最后确诊为脑梗死。分析11例被误诊患者,均进行神经科查体以及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病灶。但均有眼震,2例患者伴有听力损害症状。平均延误诊断时间为(4.0±2.3)天,所以,严格的耳科学查体及神经科查体是必须的,因为,缺血性脑梗死在早期不易被头颅CT所识别,建议当眩晕治疗效果不佳时,头颅磁共振检查必须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

  • 标签: 周围性前庭病 脑梗死 水平头部运动试验 眼震 误诊
  • 简介:对4年来心律平治疗100例心律失常者作分析.男60例、女40例,年龄19~65(平均40)岁.室性早搏(PVS)60例、房性早搏(PAS)10例、交接性早搏(PNS)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4例.

  • 标签: 心律平 治疗 心律失常 禁忌症 心电图 心肌酶谱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老年心血管患者89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结果老年人中心血管患者男性比例相对于女性要高;心血管疾病病种从高到低排列如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结论引发老年人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对于高危老年人群应该密切注意,加大健康宣教的力度,帮助老年人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出现的概率。

  • 标签: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