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以及进一步出现心力衰竭后窦性心律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方法将5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分为三组,分析三组之间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变化。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O增加(P<0.05);合并心力衰竭组TO增加更显着、TS减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三组TO和TS比较,均P<0.01)。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减弱。窦性心律震荡可应用于高血压心脏损害相关人群猝死危险的评价。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力衰竭 窦性心律震荡
  • 简介:摘要现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越发广泛,对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测价值越来越大,本文对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方法,发生机制,临床进展等进行总结。

  • 标签: 窦性心率震荡 检测方法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冠脉造影和CCU监护的患者73例,经临床检查排除了5例因房颤、无室性早搏以及由于其它技术因素问题不能测定的患者。将入选的68例患者按照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冠脉造影阴性组23例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组的45例患者,又按照病变程度将其分为单质病变组合多支病变组两个亚组,单支病变组21例,多支病变组24例。所有患者采取窦性心律震荡检测,测定其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两大指标。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的震荡初始与冠脉造影阴形组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阳性组的震荡斜率与冠脉造影阴性组相比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阳性组的冠脉造影积分与冠脉造影阴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的冠脉造影积分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中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出震荡初始与震荡斜率和冠脉病变程度有关系,其系数分别为r=0.21(P>0.05)和r=0.54(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震荡斜率明显受损,并且随着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加深,其窦性心律震荡受损情况有所加深。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窦性心律震荡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HRT这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对冠脉病变的累及程度进行研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经过常规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测后随机选取96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对比调查,并通过HRT与冠脉造影分值和冠脉病变支数相关性研究判断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冠脉造影显示的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中,阴性组的TG和LDL-C水平显然要低于阳性组,而HDL-C水平却高于阳性组,同时在两组中,其年龄和体重指数以及吸烟的人数比,阳性组高于阴性组,比较同样具有差异,但在性别的比例构成方面则不具有可比性,没有数据差异。TS针对各支病变组均有比较差异(P<0.05),TO只在针对单双支比较时无差异,在其他比较中则具有可比性。冠脉造影分值与TS的相关性最高,TO?次之(P<0.05)。结论患者冠心病病变越严重,HRT的减速现象越不明显甚至是消失。

  • 标签: 窦性心律震荡 冠脉病变 冠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rateturbulence,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内科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COPD患者40人,按照GOLD综合评估分为A组(8例)、B组(6例)、C组(14例)和D组(12例)。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2导联动态心电图系统记录,采用HRT专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震荡初始(turbulenceonset,TO)及震荡斜率(turbulenceslope,TS)。结果COPD患者TO(0.14±0.06)%较对照组(0.10±0.07)%增高,TS(1.81±0.45)ms/RRI较对照组(2.60±0.39)ms/RRI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综合评估D组患者TO(0.08±0.04)%及TS(1.38±0.47)ms/RRI均较其余三组降低。结论COPD患者HRT明显减弱。HRT检测对评估COPD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窦性心率震荡 动态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HRT)的特点,评估HRT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为3个亚组:杓型组17例,非杓型组22例.反杓型组19倒.选择体检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震荡初始(T0)和震荡斜率(TS),分析TO、TS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0(%)[-7.1—6.8(-0.3)]〉对照组[-5.8—-0.1(-1.9)](P〈0.01),TS(ms)(7.53±4.05)〈对照组(10.01±3.72)(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TO[分别为-6.7~6.5(-0.3),-7.1~6.8(0.5)]〉对照组[-5.8—-0.1(-1.9)](P〈0.05),非杓型组TS(6.79±2.99)〈对照组(10.01±3.72)(P〈0.05),反杓型组TS(6.51±3.71)〈对照组(10.01±3.72)(P〈0.01):TO与总体标准差(SDNN)呈负相关(P〈0.05);TO与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TS与SDNN、SDANN无相关性(P〉0.05);TO、TS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HRT指标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HRT明显减弱。提示HRT在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率震荡 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冠心病者40例(A组),有室性期前收缩无器质性心脏病者40例(B组),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别计算其早期振荡(TO)和振荡斜率并与年龄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TO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TO、TS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有相关性;冠心病组TO、TS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HRT减低,HRT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

  • 标签: 冠心病 窦性心率震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心率震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年AMI者60例,选择同期元器质性心脏病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窦性心律震荡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老年AMI组较对照组TO明显升高(P<0.01),TS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时窦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律震荡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心室程序刺激致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和室性早搏后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参数测定,观察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刺激对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进而评价动态心电图心率震荡参数的可信度.方法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分别选取右室心尖部(RVAP)和右室流出道(RVOT)作为早搏的刺激部位,分别通过Holter行自发性HRT检测和心室程序刺激行诱发性HRT检测,比较心室不同部位刺激所诱发的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的差异.结果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和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TO:(-1.71±1.36)%比(-2.29±1.47)%,P=0.12;TS:(7.12±4.68)ms/RR比(10.14±5.71)ms/RR,P=0.75].心室不同刺激部位对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结果无明显影响[TO:(-7.16±1.74)%比(-8.82±2.16)%,P=0.14;TS:(20.9±4.38)ms/RR比(18.8±3.67)ms/RR,P=0.36].不同部位诱发的心率震荡参数TO和TS自身之间亦有较好的相关性(TO:r=0.674,P<0.01;TS:r=0.816,P<0.01).结论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与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具有一致性,心室不同刺激部位对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结果无明显影响,动态心电图记录中,由心室不同部位的室性早搏所计算的心率震荡参数值均有较高的可信度.

  • 标签: 室性早搏 窦性心率震荡 心室程序刺激 自发性 诱发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心率震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年AMI者60例,选择同期无器质性心脏病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窦性心律震荡震荡初始(T0)和震荡斜率(鸭),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老年AMI组较对照组T0明显升高(P〈0.01),髑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时窦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律震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00例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诱因、临床表现、病史、发病类型以及患者心电图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最高,达94%,患者多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病史。主要诱因有药物、情绪不稳定、不良生活习惯等。个性化对症治疗效果好,所有患者病情均有改善。结论老年窦性心率不齐以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最为常见。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消除诱发病因,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窦性心律不齐 老年 心律失常 发病类型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类型及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为90%,个性化对症治疗后均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有临床症状的老年窦性心律不齐多为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积极的个性化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意义。

  • 标签: 老年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将68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对照组22例,正常对照组(无狭窄或狭窄<50%),冠心病组先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两组狭窄组(狭窄50%~99%),阻塞组(完全闭塞),然后根据主要冠状动脉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每例患者均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HRV)的时域性指标①24h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②24h内每5min时间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冠心病患者各组、对照组不同TO、TS、SDNN、SDANN值。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增高(2.60±2.58vs-2.62±2.37)、TS值下降(4.20±2.74vs8.77±2.89)、SDNN值减少(79.40±22.87vs134.22±25.90)、SDANN值减少(85.41±28.82vs130.22±21.90);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范围越大,TO越高、TS及SDNN、SDANN就越低。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的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有关,提示HRT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诱因、发病类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表现。结果52例患者中主要以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为主,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和脑血管意外等病史,此外糖尿病,某些药物,情绪不稳定也是窦性心律不齐的诱因。结论应认真对待老年窦性心律不齐,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进行具体分析,对症治疗。

  • 标签: 窦性心律不齐 老年人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