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有牵拉尿管固定及无牵拉尿管固定两种方法在 ICU老龄男性患者漏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ICU 60位男性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设实验组 (牵拉固定组 )30例,对照组 (无牵拉固定组 )30例,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是否出现漏尿,何时开始漏尿,漏尿的量这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不存在明显差异性 (P<0. 05)。有牵拉尿管固定方法出现漏尿的个案数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出现的时间晚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漏尿的量也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结论 有牵拉尿管固定法优于无牵拉固定法,可以减少留置尿管出现漏尿的情况,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留置尿管 漏尿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力的价值。 方法:于 201 8 年 1 月 --201 9 年 8 月 ,选取拟手术老年患者 120 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 3 组,即 A 组( 65 ~ <75 岁, 40 例)、 B 组( 75 ~ <85 岁, 40 例)、 C 组(≥ 85 岁, 40 例) 。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基础资料,并于麻醉手术前对肺动脉压力经置入漂浮导管监测。观察对比三个组别基础情况、肺动脉收缩压( PASP )和平均压。 结果:两个组别性别、 BMI 、体质量、身高等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两个组别肺动脉平均压、 PASP 等两两对比发现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拟手术老年患者中≥ 65 岁者随年龄增高, PASP 和肺动脉平均压呈不断升高的趋势。

  • 标签: 老年患者 不同年龄段 漂浮导管 肺动脉压力 监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与龙血竭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截取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60例压疮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30例患者采用外科常规换药,设为常规组;余下30例患者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及龙血竭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愈合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压疮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龙血竭治疗压疮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压疮 龙血竭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手术室麻醉护理工作中分别融入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的价值效果。方法:医院决定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开展此次试验,并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纳入68例参与试验,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均分,试验对象每组34例。参照组执行预见性护理,研究组执行循证护理。分析比对不同时段疼痛程度、满意状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不同时段患者的疼痛程度经比对后,研究组比参照组轻,且分值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满意人员多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可接受多种护理措施,实行循证、预见性护理措施,两种护理措施均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使手术安全性提升。

  • 标签: 循证护理 预见性护理 手术室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5月期间因老年2型糖尿病入院诊治的患者内选择76例研究(语病),根据护理方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情绪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老年2型糖尿病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早期乳腺癌患者82例(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随机分为保乳术治疗的观察组(41例)与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对照组(41例),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情况好,并发症少,P<0.05。结论:给予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治疗,患者手术情况好,并发症少,疗效优于改良根治术治疗,值得借鉴。

  • 标签: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 乳腺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取样方式痰培养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率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同时继发肺部感染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检查,针对同一患者采取不同取样方式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将A组(常规取样法)、B组(气管内分泌物)及 C组(肺泡灌洗液)对比三组标本痰培养阳性率。结果:在应用的三种取样方式中,标本阳性率最高的是肺泡灌洗液法,该取样方式阳性率占比为75%;阳性率第二高的取样方式为气管内分泌物取样法,其占比为55.43%;三种方式中阳性率最低的为常规取痰的标本,仅占39.13%,对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肺泡灌洗液取样法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另两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取样时能够显著提高痰培养样本的阳性率,在医疗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临床可推广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进行取样。

  • 标签: 肺部感染 细菌培养 取样方式 阳性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经桡、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致循环系统动态变化,并总结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行经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的50例患者及行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比不同手术患者BP、HR、ECG、SPO2动态变化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关结果给予针对行的护理干预。结果 BP<90/60mmHg、BP<90/60mmHg两组拔除鞘管时发生率高于术中及术后;术中、拔除鞘管时、术后1小时,两组BP、HR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ST段下移、T波低平、U波延长、QRS波延长、Q-T间期延长异常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经桡、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均可导致循环系统动态发生变化,为了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应对BP、HR、ECG动态情况持续监测。加强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疼痛干预、预防血容量不足、术前指导、心理护理、急救等护理干预,以提升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经桡动脉术 经股动脉术 循环系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经腰椎后路术式治疗腰椎结核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量(ESR)、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40例腰椎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肌间隙入路(20例)组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20例)。基础治疗不变情况下,分别通过两种手术干预,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CRP、ESR变化水平、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肌间隙组手术时间较后正中组明显减少(P0.05)。术前与术后1周ESP、CRP组内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1月与术后3月ESP、CRP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肌间隙组疗效优于后正中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改善ESP、CRP,达到减轻炎性反应的目的,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结核患者治疗疗效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时间减少,值得推广。

  • 标签: 两种经腰椎后路术式 腰椎结核 并发症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对慢性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确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慢性胃炎合并胃溃疡70例,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和观察组(35例,采用兰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明确最佳治疗药物。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复发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慢性胃炎合并胃溃疡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危重症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对照组选择外周浅静脉(头皮或四肢静脉)留置针置管,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置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P〈0.01),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应用股静脉留置针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输注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输液时间长的危重症患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置管 危重症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轮状病毒(Neonatal rotavirus enteritis,RV)医院感染的可能途径;制定出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并评价该措施的效果。 方法 收集本院新生儿科2017年1--12月RV肠炎患儿68例,对轮状病毒发病高峰期的8月和9月份进行全面普查,以寻找传播途径,根据结果重新制定消毒隔离措施,并应用于 2018年1-12月收治的患者,结果 对照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6%;实验组患儿医院感染率为3.8%。对照组和实验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主动筛查与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病房轮状病毒的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新生儿 轮状病毒感染 主动筛查 消毒隔离 护理干预
  • 简介:左氧氟沙星在静脉输液时,常会出现局部血管刺激症状,如穿刺局部疼痛,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引发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可高达39%。为寻求减少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来立信)时局部血管刺激反应的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5月,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静脉滴注 7号头皮针 临床观察 血管刺激症状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味止嗽散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辨为风热袭肺证且能配合口服中药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证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0例,对参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加味止嗽散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8/50)96.0%,参照组患儿则为(43/50)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患儿采用加味止嗽散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可明显缓解咳嗽症状,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加味止嗽散 布地奈德混悬液 小儿 咳嗽变异性哮喘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究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的临床效果 。 方法 : 选择 我院 2017 年 6 月 - 2019 年 6 月收治的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共 60 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 实验组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 6 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 和血糖、血压等指标。 结果 :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血压等指标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在干预后观察组平均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p < 0.05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可比性。 结论 :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保证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增强自我护理的意识,而且也能够确保糖尿病 2 型 老年患者有效控制 血糖、血压 。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应用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与冰袋物理降温的效果,探讨更适合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的降温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使用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的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与单一使用冰袋物理降温的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降温效果,以及降温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效果优于冰袋。[结论]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较冰袋物理降温更适用于神经内科危重症发热病人。

  • 标签: 神经内科危重症 发热 布洛芬混悬液 冰袋 降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ICU患者桡动脉血气分析测定的临床比较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6月-2021年2月入住ICU并符合纳入标准的92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46例,实施传统盲穿桡动脉穿刺),观察组(46例,实施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对比两组患者误穿静脉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桡动脉血气分析总费用、血肿发生率及疼痛程度(NR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误穿静脉发生率、桡动脉血气分析总费用、血肿发生率及NR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ICU患者行桡动脉穿刺时,采用B超技术实施引导,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并降低其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等,同时还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究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的临床效果 。 方法 : 选择 我院 2017 年 6 月 - 2019 年 6 月收治的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共 60 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 实验组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 6 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 和血糖、血压等指标。 结果 :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血压等指标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在干预后观察组平均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p < 0.05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可比性。 结论 :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保证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增强自我护理的意识,而且也能够确保糖尿病 2 型 老年患者有效控制 血糖、血压 。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临床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