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划免疫对相关性传染病发病的控制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地区相关单位的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传染病年报资料,对计划免疫前后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计划免疫前本地区6种流行传染病的发病数为78224例,年均发病率为567.2/10万,死亡率为6.78/10万,而计划免疫后分别为3566人、16.3/10万与0.07/10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免疫能有效控制相关性传染病的发病,促进发病数、年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大幅度降低,但是还需要加强免疫管理工作。

  • 标签: 计划免疫 传染病 死亡率 免疫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护理计划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效果理想,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计划 阑尾炎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应用予以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足月妊娠并计划分娩的10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催产素对孕妇进行引产,观察组则在使用催产素基础上加用低位水囊对孕妇引产。对两组孕妇经过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及产后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妇产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上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使用催产素对孕妇进行引产相比,加用低位水囊后不仅显著效果,并且安全性高,不会对孕妇及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在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得出结论,低位水囊值得在足月妊娠产妇引产中进行大力度的推广以及使用。

  • 标签: 催产素引产 低位水囊引产 足月妊娠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保守治疗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对患者生育功能产生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妇产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和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检查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等生殖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后研究组患者宫内妊娠率为27.08%,明显高于对照组14.58%,不孕率为35.42%低于对照组6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能够提高体内生殖激素水平,较好的保留生育功能,提高宫内妊娠率,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保守治疗 腹腔镜 生育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镇静与镇痛对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意义及重要性。方法将2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行常规处置,观察组100例行有效镇静镇痛处理,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病人行有效镇静镇痛可缩短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 标签: 镇静镇痛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工作的免疫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2016年在我院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120例新生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12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儿童的采集血样发现,观察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性率为2.50%,对照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0.00%,两组之间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基础计划免疫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可以有效地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有效地预防了乙型肝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基础计划免疫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计划免疫室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其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2月份-2013年6月份在我社区中心儿童计划免疫室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属15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本研究专门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儿童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计划免疫室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接受调查的儿童家属中,家属的满意度与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人员解释问题的能力,排队等候的人数,时间,秩序等因素有关,分别占94.7%,90.0%和85.3%。结论计划免疫室工作人员应重视和加强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儿童家属对计划免疫室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计划免疫工作 满意度 相关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举平台法固定鼻胃管对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神经科110例留置鼻胃管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道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高举平台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更换固定材料的频率及鼻胃管滑脱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更换固定材料的频率较低,鼻胃管滑脱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举平台固定鼻胃管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脱管率低,简单美观,降低护理工作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从而降低了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鼻胃管 固定 高举平台法
  • 简介:开展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指本科阶段在校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选择一名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课题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 标签: 创新性实验计划 大学生 医学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入住ICU接受治疗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入住ICU接受治疗的1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入住ICU期间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和两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入住ICU期间非计划拔管发生率2.61%,对照组患者入住ICU期间非计划拔管发生率13.27%,研究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2.1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与治疗安全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的11月-2017年的10月在我院入住ICU接受治疗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5年的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入住ICU接受治疗的1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入住ICU期间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更低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与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并给出相应对策。方法从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气管插管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人工气道路径、发生时段、镇静药物使用、气囊管理和48h后是否重新置管等问题相关。结论ICU气管插管,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尽量采取经鼻路径的气管插管方式,合理使用镇定剂,规范气囊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ICU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特征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宣传形式对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效果,寻找高效的预防接种宣传形式,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降低儿童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方法我中心接种门诊将16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名和观察组80名,对对照组儿童采用预约来门诊接种疫苗+向家长发放计划免疫宣传资料,而对观察组儿童则采用预约来门诊接种疫苗+面对面与家长宣讲计划免疫知识,进而对两组儿童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并且进行相关的干预对策的制定。结果对160名儿童追踪观察五年,失访10名(其中观察组失访2名,对照组失访8名),一直在追踪观察的150名对象中,16名儿童出现了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为10.67%,主要是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观察组有2例儿童出现了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2.56%,对照组有14例儿童出现了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19.44%,观察组儿童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儿童发病率。两组儿童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儿童各单疫全程接种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各单疫全程接种率55.56%。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切实做好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降低儿童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门诊接种人员必须强化计划免疫宣传工作,特别是医生与家长面对面的宣传。

  • 标签: 预防接种宣传 儿童传染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的实施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及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我院ICU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对比两组患者的握力、Barthel指数、呼吸机使用天数、ICU入住时间、住院天数,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握力和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在干预后两组患者均较干预前出现升高,且观察组握力和Barthel指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天数、ICU入住时间、住院天数具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能有效的促进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握力和体能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运用安全性较高,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早期活动 康复计划 机械通气 预后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集束化管理措施在新生儿PICC非计划拔管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新生儿监护室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PICC置管新生儿中随机抽取10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PICC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在非计划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PICC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中非计划拔管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PICC留置时间,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新生儿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缩减约束方案对于ICU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ICU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观察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约束护理,观察组采用缩减约束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约束、非计划性拔管及皮肤损伤,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身体约束、非计划性拔管及皮肤损伤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经检验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减约束方案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身体约束率及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约束方案 ICU 气管插管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我院皮肤门诊收治的黄褐斑患者21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利用强脉冲光进行照射结合敏白灵产品激光修复及淡斑系列产品治疗,对照组利用传统激光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利用分光光度计将额头与颧骨高处位置L值加以测定,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上述两位置L值有所提升,治疗组比对照组提升幅度要大,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对照组总满意率为28.30%,治疗组为50.47%;经过四次治疗后,对照组满意率为76.42%,治疗组为98.1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能结合敏白灵激光修复及淡斑系列产品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式,有着副作用小,安全性强的特征,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黄褐斑 激光治疗 强脉冲光结合敏白灵激光修复及淡斑系列产品治疗 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