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混合痔术后亚蓝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混合痔手术患者共8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罗哌卡因和曲安奈德,而观察组则联合使用亚蓝,将两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疼痛程度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4.7±1.3)分、(4.0±1.8)分和(3.5±0.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1.0)分、(4.8±1.1)分和(4.1±0.9)分,T=4.627,T=2.399,T=3.328,P均=0.000。结论在混合痔患者手术后,亚蓝能够获得更佳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隶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生命质量。近年来儿童哮喘患病率明显上升,一旦重度哮喘发作,常会危及儿童生命。本院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采用泼尼龙治疗重度哮喘发作患儿30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 标签: 哮喘发作 重度 甲泼尼龙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状舌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41例状舌管囊肿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1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40例1次手术治愈,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治愈。结论状舌管囊肿是颈部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手术是治疗状舌骨囊肿的确切有效方法。而不规范手术,术后残留率高,有复发的特点,经局部扩大切除范围,彻底切除瘘管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脱落可能病因及特点,为治疗脱落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 128例患儿进行调查,并测定血清微量元素。 结果:128例患儿中, 65 例有手足口病史,占 50.78%,检测发现脱落患儿锌元素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结论:手足口病,锌元素缺乏可能是儿童脱落的病因。

  • 标签: 甲脱落 手足口病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甲亢患者经过巯咪唑长期治疗后各项身体指标,通过巯咪唑长期治疗法与巯咪唑常规治疗法的疗效比较,总结巯咪唑长期治疗法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巯咪唑长期治疗法。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法,随机抽选了本院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间的甲亢患者,再定向选择了其中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采用巯咪唑长期治疗法,参照组采用巯咪唑常规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与治疗后各项指标,评估巯咪唑长期治疗法的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患者T3、T4、TSH、TPOAb、TGAb、TR-Ab等指标,可以确定巯咪唑长期治疗法的疗效更好,患者复发的概率更小,两组的均方差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巯咪唑长期治疗法比巯咪唑常规治疗法在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更好,甲亢患者复发的几率更小。本文旨在深入的对比分析巯咪唑长期治疗法与巯咪唑常规治疗法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下面是本文的具体调研内容。

  • 标签: 甲巯咪唑 长期治疗 甲亢
  • 简介:目的报道一种治疗床缺损的新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7例29指床缺损者,于床缺损区末节指骨背侧钻孔、换药,待肉芽生长,最后达瘢痕愈合,以瘢痕替代床.结果29指床缺损区创面全部瘢痕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指甲全部再生,疗效优者16指,良7指,可4指,差2指,总优良率7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最大限度恢复指甲形态,是修复床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甲床缺损 手术修复 外伤性 手术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甲状腺和乳腺结节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成为公共健康问题。西医治疗虽有效,但副作用和复发率令人关注。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途径。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在治疗甲状腺和乳腺结节方面的优势,如较少的副作用、整体调理和长期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中医 甲状腺 乳腺结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亚炎的病程特点。方法:把我们院里的亚炎患者中的一部分选择为研究对象,总共找出60例。结果:通过临床研究与探索,发现亚炎的超声表现与西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医生可以根据彩超所提示的甲状腺肿大或正常,实质内有无片状低回声区,周边及内部的血流情况来判断该患者的病情特点。讨论:在对患者做护理时,为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做好整体细致方案,提升患者信赖度和满意度。

  • 标签: 亚甲炎 病程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和西药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在我院采取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分布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类型和表现。结果 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占比16.00%,第二代患者有17例,占比34.00%,第三代患者有25例,占比50.00%;过敏反应患者占比36.00%;消化系统反应占比22.00%;呼吸系统反应占比18.00%;循环系统反应占比14.00%;血液系统反应占比6.00%;神经系统反应占比4.00%。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西药时要给予重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 西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在我院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西药所致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比联合其他西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用药前(P<0.0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结论: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用药应加强对患者的指导,结合患者实际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西药 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孢菌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56例患者,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根据患者使用的药物将其分为单独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以及使用头孢菌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观察组,两组均为2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的疗程以及肺部啰音、胸部影像的消失时间均更优,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头孢菌素联合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获得性肺炎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消除临床症状,而且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好,治疗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小儿获得性肺炎 阿奇霉素 头孢菌素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肺结核病在高中学校的流行特征,为学校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次结核菌素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强阳性者行X胸片和3次合格痰涂片筛查.结果200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有活动性肺结核病病灶并且涂阳2例,胸片无异常并且涂阳1例,发现率1.5%.结论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行胸片和3次合格痰涂片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特别是隐性传染源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结核菌素试验 强阳性 痰涂阳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具体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运用巴不得菌素类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以往也使用过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后未见显著不良反应。对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造成头孢菌素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素多,与药物以及患者自身状况均有关。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效果佳,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若未依照规则随意使用会引发相关不良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 发生原因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问题。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诊治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资料,明确联用药物情况,对比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具体的不良反应类型,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经验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结果80例患者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5%,在与其他药物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25%,药物联用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联用后(P<0.05)。因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23.7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8.75%)、过敏反应(15.00%)、二重感染(11.25%)、肾功能损害(10.00%)、其他不良反应(2.50%)。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临床在对患者联合用药时应当要加强指导和监测,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提高药物联用的合理性,以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药物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疗效,但在用药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进行分析,来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对头孢菌素类的临床药物服务分析,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临床药学服务 合理用药 分析与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对策,以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通过查阅患者病例了解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等,根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常见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前三位的分别为个体差异(28.75%)、年龄过小或过大(16.25%)、情绪因素(12.50%);常见不良反应前三位的分别为消化系统反应(27.50%)、循环系统反应(22.50%)及神经系统反应(18.7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产生的原因也较多,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做到正确、合理、规范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