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 CLSI EP 10-A2文件对 5个厂家的亮氨酸氨基肽酶( LAP)试剂检测性能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颁布的 EP10-A2文件, 连续 5天分别用 5个厂家的 LAP试剂按特定顺序测定高、中、低浓度样本,计算测定结果的偏差及总不精密度,并对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5个厂家试剂的总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 Randox、利德曼、美康试剂的偏倚小于允许偏倚,各厂家试剂的截距、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1),和光和伊利康试剂的斜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 5个厂家 LAP试剂精密度良好,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低,稳定性好,但检测结果不一致。

  • 标签: 亮氨酸氨基肽酶 EP 10-A2 初步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院门诊西药处方统计并分析,观察某院门诊抗菌素用药使用规范性。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1年2月~2016年12月)8000张门诊西药处方,其中使用过抗菌素药物的处方有1390张。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评价药物利用情况、用药人次数(DDDs)表示每一药物的年消耗量除以该药的DDD值、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合理用药指标。结果1068例患者共使用抗菌素药物17种,使用最多的是头孢类抗菌素,第二是喹诺酮类抗菌素和硝基咪唑类,17种抗菌素药物有13中抗菌素药物DUI≤1。结论某院门诊抗菌素用药规范性较为合理,但还需要加强对抗菌素用药规范性的管理。

  • 标签: 抗菌素药物 规范性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院门诊西药处方统计并分析,观察某院门诊抗菌素用药使用规范性。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1年2月~2016年12月)8000张门诊西药处方,其中使用过抗菌素药物的处方有1390张。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评价药物利用情况、用药人次数(DDDs)表示每一药物的年消耗量除以该药的DDD值、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合理用药指标。结果1068例患者共使用抗菌素药物17种,使用最多的是头孢类抗菌素,第二是喹诺酮类抗菌素和硝基咪唑类,17种抗菌素药物有13中抗菌素药物DUI≤1。结论某院门诊抗菌素用药规范性较为合理,但还需要加强对抗菌素用药规范性的管理。

  • 标签: 抗菌素药物 规范性 研究
  • 简介:【摘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加上 β内酰胺酶稳定,毒性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敏感细菌感染的治疗中。但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诱发的不良后果应值得临床进一步重视。医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病情特点、药物药理特性进行合理选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有效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此外,应加大对患者的监护力度,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实施救治,以提高用药安全性,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 特点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114例患者,均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结果所选11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3例,发生率为11.40%;治疗效果满意108例,满意率为94.74%。使用口服剂型87例,使用率为76.32%,使用针剂型27例,使用率为23.68%。第1代药物使用率为22.81%(26/114),第2代药物使用率为12.28%(14/114),第3代药物使用率为39.47%(45/114),第4代药物使用率为25.44%(29/114)。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用药情况较为合理。应持续加强药物规范使用管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满意率。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特点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5-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扁平疣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桂减丸治疗亚临床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亚临床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予口服参桂减丸,对照组患者不予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桂减丸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参桂甲减丸 亚临床甲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观察发现,有7例(10.94%)过敏反应患者、有9例(14.06%)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有9例(14.06%)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患者、有5例(7.81%)双硫醒样反应患者、有13例(20.3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患者、有12例(18.76%)二重感染不良反应患者、有9例(14.06%)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若不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则非常容易导致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中应及时的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诊断时,使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价值 。 方法: 针对 40 例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分别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同时记录相关检测结果,并做一分析;入选患者均为我院 201 5 年 9 月 到 201 7 年 1 月间收治 。 结果: 观察不同检查检查方法对患者所得的结果,可见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差异不明显,其中 ALT 检验的准确度为 77.5 % , AST 检验的准确度为 75.0 % ,组间比较 P> 0.05,故差异不明显。 结论: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用于鉴别急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分析发现,其均对患者的病情类型具有鉴别价值,但是为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分析。

  • 标签: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 (PC)对氨基脲 (SEM)致小鼠免疫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50只 SPF级成年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 5组:溶剂对照组、 SEM染毒组、 SEM染毒 +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溶剂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上午 SEM染毒组和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均灌胃同剂量( 56.25 mg/kg.bw) SEM溶液;下午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分别按 25、 50、 100mg/kg.bw剂量灌胃 PC溶液,每天 1次,实验时间均为连续 8周。末次染毒 24h后,麻醉取血后处死小鼠,分离小鼠胸腺、脾脏计算其脏器系数,测定各组小鼠的吞噬率、吞噬指数、 PFC、 SI和 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 SEM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胸腺、脾脏脏器系数均有升高( P<0.05);经不同剂量 PC分别保护后小鼠的吞噬率、吞噬指数、 PFC、 SI和 NK细胞活性均较 SEM染毒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随 PC剂量的增加呈剂量 -效应关系,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原花青素对氨基脲染毒小鼠致免疫功能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效果,其中以高剂量原花青素致其免疫损伤的修复效果更明显。

  • 标签: 原花青素 氨基脲 小鼠 免疫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种抗菌素治疗成人肺炎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同期收治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B组为美洛西林钠静脉滴注治疗,C组为头孢美唑钠静脉滴注治疗,D组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成本-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C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92.0%,稍低于D组患者的9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A组用药方案最具经济学优势。结论四组用药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A组用药方案最具经济学优势,而D组用药临床疗效最佳。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成本-效果分析 抗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以30例静滴头孢菌素期间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病例为例,旨在探究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方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静滴头孢菌素期间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病例纳入研究,采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中,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的占大多数,多在用药当天饮酒发生,致双硫仑样反应时间多在5分钟至1小时,以皮肤潮红、心悸头晕、恶心呕吐、头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心室早搏、心电图ST-T改变等重症,经对症治疗后可在3小时内有效缓解,急诊科留观治疗即可。结论静滴头孢菌素期间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几率较大,病情危急,但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可有效缓解。

  • 标签: 静滴头孢菌素期间 饮酒 双硫仑样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观察发现,有7例(10.94%)过敏反应患者、有9例(14.06%)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有9例(14.06%)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患者、有5例(7.81%)双硫醒样反应患者、有13例(20.3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患者、有12例(18.76%)二重感染不良反应患者、有9例(14.06%)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若不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则非常容易导致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中应及时的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复方氨基酸和锌联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难治性腹泻患儿14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和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24%,与对照组的82.43%比较,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泻停止时间以及脱水纠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难治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和锌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快的改善,在临床上可以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小儿复方氨基酸 难治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3日到2016年12月31日总共接受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检测的21615名儿童中随机抽取丙氨酰氨基转移酶结果异常儿童2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异常组,同样方法从中选择检测结果正常的240例儿童设定为对照组进行本次研究。对两组儿童空腹抽血检测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含量,结合肝炎相关病毒学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对比两组儿童近期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睡眠时间、饮食习惯、有无肝炎家族史等相关指标。结果异常组儿童中有19例近期存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情况,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药物敏感程度较高,因此对肝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丙氨酰氨基转移酶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异常组儿童中健康状况、睡眠时间、饮食习惯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差异,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异常主要与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睡眠时间以及饮食习惯等指标密切相关,对于儿童用药三天后尽可能加做ALT的筛查检测,避免盲目过度用药导致肝功能损伤加重。

  • 标签: 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异常 影响因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