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肿胀应用加压自动循环系统控制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医院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术治疗的患者134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实验组患者术后应用加压自动循环系统控制膝关节肿胀,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传统清水冰袋控制膝关节肿胀,维持24h,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与术后24h的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肿胀值。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肿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及术后24h,实验组患者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采用加压自动循环系统控制膝关节肿胀时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 膝关节镜 膝关节肿胀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 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及宫颈刀锥切术 (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Ⅲ级患者 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0 月 -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Ⅲ级 CIN患者 80 例 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随机将其 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 LEEP组和 CKC组,每组各有患者 40 例。对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 1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水平、术后不同时期的复发率。结果 CKC 组术后不同时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 LEE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 CKC 组比较, LEEP 组手术时长、出血量、锥切组织面积、锥高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病变深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CKC术式与 LEEP术式治疗Ⅲ级 CIN患者均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但 LEEP术式具有 出血量较少,且手术耗时短的优势,而 CKC术式在降低复发率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不同宫颈锥切方式 宫颈上皮内瘤变 Ⅲ级 临床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持续疗护理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分别实施术后常规护理与持续疗,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术后3d两组肿胀值、伤口引流量相比,观察组均较低(P<0.05)。术后3d两组疼痛与舒适度评分相比,观察组舒适度评分较高,NRS评分较低(P<0.05)。结论:持续疗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应激反应,且能快速消肿。

  • 标签: 持续冷疗 膝关节周围骨折 护理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刀微剪分离术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切除的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将 2022年01月-2023年06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镜下电切分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刀微剪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和膨宫液吸收量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 手术指标 月经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应用中药内服外用喷、创福康胶原贴敷料(医用面膜,以下简称“创福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5例,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与消风散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喷与创福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喷、创福康应用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消风散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冷喷 创福康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刀锥切术(CKC)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62例行LEEP术的患者为LEEP组,60例行CKC术的患者为CKC组,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有生育要求的6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EEP组的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KC组上述指标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KC术比较,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对患者的妊娠情况的影响较小,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LEEP术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观察超声乳化与传统超乳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3.9-2016.9在我院治疗的 9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组 )46例,对照组 (传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组 )44例,术后观察两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水肿程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优于对照组,术中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超声乳化可明显减少能量的应用、提高手术效率、减轻角膜损伤,术后视力恢复快、疗效更好。

  • 标签: 高度近视白内障 冷超乳 传统超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20l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宫颈刀锥切术进行手术。结果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上来看,观察组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异位妊娠、流产、早产、足月产及低体重出生儿的发生率和分娩方式也未见差异(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刀锥切术的疗效及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相当,但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冷刀锥切术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热牙胶垂直加压与侧方加压法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侧方加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填充时间及根管填充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2%;观察组恰填率为90.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4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2.03±18.32)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5.86±3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侧方加压法,而且填充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热牙胶垂直加压 冷侧方加压 慢性牙髓炎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病变采用LEEP与CKC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40,行刀锥切术)和试验组(n=40,行电圈环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效果优于CKC,可作为临床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全面推广。

  • 标签: 宫颈病变 电圈环切除术 冷刀锥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 C型根管填充中采取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或 iRoot SP侧压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本院2017年 4月~ 2018年 6月治疗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病人 58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随机数字法下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 AHplus联合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观察组患者则采取 iRoot SP糊剂侧压法实施填充。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为96.55%,较对照组的 86.21%具有显著优势( P< 0.05);观察组患者根管填充中恰填占比为 86.21%,较对照组的 75.86%显著更高( P< 0.05)。 结论:在C型根管填充中采取 iRoot SP侧压法效果优于热牙胶垂直加压法, iRoot SP侧压法可有效提升根管填充效果,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 iRoot SP侧压法值得在 C型根管填充中应用推广。

  • 标签: C型根管充填 热牙胶垂直加压法 iRoot SP冷侧压法
  • 简介:【摘要】:目的:宫颈刀锥切术和LEEP刀锥切术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入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宫颈刀锥切术)和观察组(LEEP刀锥切术)两组。结果:对比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5.56%),对照组不良反应8例(22.22%),(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手术治疗中,LEEP刀锥切术的手术效果比宫颈刀锥切术更好,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低,可推广。

  • 标签: 宫颈冷刀锥切术 LEEP刀锥切术 治疗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3年3月6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刀宫颈锥切术组(34例)实施刀宫颈锥切术治疗。高频电波刀手术组(34例)实施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对比效果。结果:高频电波刀手术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高频电波刀手术组的术后出血量,对比刀宫颈锥切术组[(25.29±3.25)ml对比(98.36±10.24)ml],更少(P<0.05)。高频电波刀手术组的子宫颈修复时间,对比刀宫颈锥切术组[(18.36±2.05)d对比(22.36±3.78)d],更短(P<0.05)。高频电波刀手术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对比刀宫颈锥切术组[(25.69±2.17)d对比(39.86±3.67)d],更短(P<0.05)。结论: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疗效更佳。

  • 标签: 高频电波刀手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冷刀宫颈锥切术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电刀与刀交替应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中重度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4例患者,分别给予宫腔镜下电刀粘连分离术、宫腔镜下刀和电刀交替使用粘连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总有效率、手术前后宫腔粘连程度评分及妊娠成功率、病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总有效率、妊娠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宫腔粘连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刀与刀交替应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宫腔粘连程度,提高妊娠成功率。

  • 标签: []宫腔镜下电刀与冷刀交替 重度宫腔粘连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3年3月6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刀宫颈锥切术组(34例)实施刀宫颈锥切术治疗。高频电波刀手术组(34例)实施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对比效果。结果:高频电波刀手术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高频电波刀手术组的术后出血量,对比刀宫颈锥切术组[(25.29±3.25)ml对比(98.36±10.24)ml],更少(P<0.05)。高频电波刀手术组的子宫颈修复时间,对比刀宫颈锥切术组[(18.36±2.05)d对比(22.36±3.78)d],更短(P<0.05)。高频电波刀手术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对比刀宫颈锥切术组[(25.69±2.17)d对比(39.86±3.67)d],更短(P<0.05)。结论: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疗效更佳。

  • 标签: 高频电波刀手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冷刀宫颈锥切术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刀锥切术在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50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组),50例采用宫颈刀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LEE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EEP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明显低于CKC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手术方式中,LEEP相较于CKC具有手术时间短、成本低、术中出血量少,且伤口愈合速度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发作概率小等明显优势。

  • 标签: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环形电切术 冷刀锥切术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牙髓炎、根尖周炎治疗中采取热牙胶垂直加压与牙胶侧方加压法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60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病情均符合标准,遵照随机性原则进行摇号分组,对照与观察组分别30例患者,前者实施牙胶侧方加压法,后者采取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根管填充效果。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填充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展开治疗时,采取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热牙胶垂直加压 冷牙胶侧方加压 慢性牙髓炎 根尖周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和血浆蛋白原的含量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采集的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制品100份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情况分为8h内分离品、8h外分离品,并对比其沉淀品的凝血因子VIII、凝血因子V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h内分离品的凝血因子VIII为(56.88±7.16)IU/ml,凝血因子V为(42.93±5.18)IU/ml,纤维蛋白原为(93.17±16.33)g/L,均高于8h外分离品,P值在0.05以下,其8h以内的纤维蛋白酶原、凝血因子VIII、V的合格率均为98.00%,显著高于8h外分离品,P值在0.05以下。结论伴随血浆沉淀存留的时间不断延长,其沉淀的凝血因子VIII、V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活性,若临床中需制备较好的血浆制品,需将其在8h内冷凝成沉淀,以此保证凝血因子VIII、V及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冷沉淀 不同时间 8h 采集 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