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5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基础性护理,康复护理组在其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护理4个月后,采取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康复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预防或减少了脑卒中患者肢体的残疾,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治疗起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脑卒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护理策略。方法将100例神经内科重症病患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转出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的发生率(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系统恢复,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脑栓塞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86例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栓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有效恢复,并使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改善,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栓塞 护理措施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刺激中枢神经相关部位、刺激周围神经神经节、刺神经干、刺激神经感受器、刺周围神经末梢等方法治疗截瘫、鼻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中风、不孕症等的疗效。

  • 标签: 针灸临床 选穴 神经组织刺激法
  • 简介:摘要目的经解剖学研究探索视神经管减压术切开部位。方法观察头颈部标本20例视神经管形态、视神经管与筛窦和蝶窦的关系及相关的数据。对视神经管区域进行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形态学研究且测量相关重要数据,寻找并确定手术标志。结果视神经管内侧壁最薄,眼动脉穿行在视神经管内,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外下方。结论所以视神经管减压术切开部位宜选择在内上壁交界处,尤其在接近颅口处,主要是避免术中损伤眼动脉及颈内动脉。

  • 标签: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视神经管减压术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神经外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对感染病例临床资料的调查和病区环境、设备仪器及工作人员进行微生物采样检测,分析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结果通过流行学调查,6例MRSA感染者3例考虑神经外科监护区感染。工作人员手、工作服、仪器设备及环境均存检测MRSA,推断环境、医疗设备污染及医务人员的手是此次MRSA医院感染暴发传播的关键因素。结论应加强MRSA的实时监控,强化手卫生、环境及设备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外科 MRSA 医院感染 暴发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头晕内科治疗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36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头晕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对于伴有多梦、失眠、焦躁患者施舒乐安定片和谷维素片。结果36例患者中25例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消失或显著缓解,比例为69.4%;7例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有所缓解,比例为19.4%;4例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或未明显改善,比例为11.2%。研究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能够显著缓解植物神经功能性头晕患者的症状,并显著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头晕
  • 简介:神经性厌食症属精神性的追食障碍,以故意节食致体重减轻、对肥胖有病态恐惧、拒不维持正常人体的最低体重、女性通有闭经现象等为特征,好发于女性青春期(95%),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均在本病的发病机制申起一定作用。此病多在个体的生活境遇发生重大改变,且自觉难以应封时发病。本文运用心理动力疗法、认知疗法和家庭疗法等,对1例神经性厌食症进行心理咨拘,效果良好。提示:(1)探究患者的成长史及人格结构与目前症状的关系,对于改善患者的人格状况、提高应封能力,防止核病复发有效。(2)针封患者认知上的体象障碍,进行认知行为纠正,对于根除症状,预防复发有效.(3)针封与起病有关的家庭因素,进行家庭治疗或家庭干预,有助于患者症状缓解,减少复发。

  • 标签: 神经性厌食症 心理动力疗法 认知疗法 家庭疗法
  • 简介:摘要这是一例因美容手术而导致的强迫性神经症案例。本文阐述了对求助者心理诊断和心理疏导的过程,采取了认知疗法。经过3个月12次的咨询和治疗,使求助者改变了原有的错误认知,建立起新的观念,能正确对待自我,自我接受、自我悦纳,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标。半年后根据来访者的生活状态和本人的回访证明本咨询案例为是有效心理咨询。

  • 标签: 强廹性神经症 认知疗法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治疗有效8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抗癫痫药,临床已经证实了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卡马西平常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50例神经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外擦曲艾洛松软膏,治疗组采用火针针刺皮损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皮炎患者采用火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止痒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火针 神经皮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运用漠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2)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ADL.和NFDS评分高。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不利于卒中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神经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神经内科患者9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构成比,并与本院整体同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神经内科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5.9%)比同期医院整体的院内感染发生率(3.7%)高,神经内科患者感染部位的构成比中,呼吸系统感染最多(69%)。结论神经内科是医院整体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要加大护理力度,规范护理操作,对易感部位进行预防,多管齐下对院内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

  • 标签: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院内感染 分析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在2011年10月到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22例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22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结论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应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把握好手术指征和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颅脑损伤 视神经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神经外科94例患者入院时间,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两组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时候,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76.6%,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3.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接受临床护理服务前,SDS评分与SAS评分并显著差异,接受护理服务后,所有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接受临床护理的时候,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护患沟通在其中的应用,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且还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护患沟通 神经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苷脂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办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将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苷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1周、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平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都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脑梗死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苷脂对其实施治愈,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有效的提高了其生活活动的能力,并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神经苷脂 脑梗死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相对于健康人群短时心率变异(HRV)指标的差异,探讨短时HRV对于评价该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安静平卧位的5分钟短程HRV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对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频域指标中TP、LF、HF、Lfnorm、LF/HF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Fnorm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HRV监测可广泛用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 标签: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短时心率变异 植物神经功能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2%,对照组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6.3947,P<0.05)。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格列齐特缓释片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6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0)。实验组实行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实行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分析两组血管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沉以及全血低切还原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格列齐特缓释片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进行施治,可显著改善其血管功能,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建议采纳。

  • 标签: 格列齐特缓释片 血管功能 疗效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