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骶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实施骶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观察结果包括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麻醉效果。结果超声组穿刺成功59例,穿刺失败1例,成功率98.33%;对照组穿刺成功39例,穿刺失败21例,成功率65%;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穿刺时间为(9.36±2.73)min。短于对照组(15.21±3.17)min(P<0.01)。超声组麻醉效果优为59例(98.33%),优于对照组32例(53%)(P<0.01)。结论高频超声引导骶阻滞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穿刺用时短,麻醉效果好,尤其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其安全、可靠,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也非常适用。所以高频超声引导骶阻滞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超声引导 骶管阻滞 成功率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已受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整顿前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使用 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及不同项对应措施的应用。方法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长期留置尿的病人出现很多常见的并发症,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长期留置 尿管 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颈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采用彩超经腹超声(TAS)和经阴道超声(TVS)对508例已婚妇女进行常规检查。结果TAS查出58例宫颈囊肿,TVS查出124例。结论超声检查可显示囊肿大小、数目、位置有无合并感染,并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超声检查宫颈囊肿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子宫颈管囊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PICC堵再通的护理,为PICC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PICC”“堵塞”“堵”为关键词,从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进行PICC导管堵塞后再通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63篇,针对堵原因多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最常使用的再通药物依次为尿激酶配置液(73.15%)、肝素钠溶液(21.41%)、碳酸氢钠(5.4%);引起PICC堵的原因不同,选取的再通药物不同。结论最易发生PICC堵的原因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尿激酶配置液、肝素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是PICC堵再通的常用药物,不同原因引起的PICC堵应该选择不同的再通药物。

  • 标签: PICC堵管 再通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留置导尿患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00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并进行分析。结果经精心治疗与护理,100例留置导尿患者中有95例患者没有发生泌尿道并发症,有4例可疑发生泌尿道感染,有1例发生明显泌尿道感染。无泌尿道并发症占留置导尿总人数的95%。结论留置导尿后,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精心护理,根据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留置导尿导致的尿路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患者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置技术。其在我院神经外科率先使用。由于神经外科病人在输液管理上存在几大特点一是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随时需要抢救,还需要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二是治疗周期长,多在2周以上。三是病人存在意识障碍及躁动等,普通钢针及留置针容易脱针。四是重症病人需要肠外高营养治疗及留置静脉通道。PICC置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的患者1,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无痛的静脉治疗通道。具有安全、方便、易于掌握、保存时间长(≤1年)2,可避免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防止化学性静脉炎且可以保护浅表血管网,既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又能节约人力,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对适应病人在早期进行了置,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输液管理,从而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等,我科2009年10月~至今,共对48例使用PICC置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PICC 神经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导致泪小断裂,显微镜下寻找断端后进行吻合,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62眼)外伤性泪小断裂患者,选择不同的寻找断端方法,顺利插入硅胶并进行吻合,术后3~6个月拔,随访1~3年,观察泪小通畅疗效。结果62例中治愈51例,好转7例,治愈率82.26%,总有效率93.54%。结论泪小断裂吻合术后效果良好。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吻合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松解术治疗腕尺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腕尺综合症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腕尺神经受压部位的差异,作以下分型运动型、感觉型、感觉运动混合型;给予选取的患者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功能。结论在显微镜下给予患者神经松解术,能够保护患者的血运及神经内交通支,手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松解术 腕尺管综合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性护理在留置胃时出现置困难及判断的应用。方法利用隐性护理知识,对一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插胃管及判断的过程。结果提高留置胃的一次插管成功率。结论通过隐性护理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分享与利用,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医患和谐,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 标签: 隐性护理知识留置胃管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内静脉置术操作中的缺陷导致生并发症的原因,从而对置术的环节进行改进,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1780例颈内静脉置术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和比率,对1780例患者应用改进后的颈内静脉置术,比较两组患者并症的发生率。结果静脉置术的环节改进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术 改进方法 循证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锁骨下静脉的穿刺置术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并发症。方法结合众多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大量临床穿刺病例中遇到的问题。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方法简便、安全、快速、痛苦小、并发症少,能广泛用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术 锁骨下静脉 改良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新生儿PICC置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6例PICC置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研究所选取的36例新生儿中未出现死亡,出现各类置问题共计6例(16.67%)。结论新生儿PICC置管及其并发症有相对独立的特点,由于并发症对新生儿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所以其护理要求也更高。

  • 标签: PICC 外周静脉中心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的危害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于2012—2014年收治的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的18例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1)18例患者中9例行膀胱镜拔除输尿管支架,5例采用钬激光碎石后拔除输尿管支架,3例采用肾盂切开取,1例去管过程中支架断裂,采取膀胱镜加肾盂切开取,均取成功。(2)选取9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病例共49例,留置时间从3个月到7年不等,治疗方法均是先行膀胱镜取,无法拔除,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拔,如无法拔除,行输尿管镜拔除,如支架断裂或者两端都有巨大结石,可采用输尿管镜加肾盂切开取石术或者经皮肾镜取石术,仅有7年留置1例,行右肾及及输尿管切除术。结论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会引起许多相关症状和并发症,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而且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并发症。需定期取出,以防止危害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输尿管支架管 长期留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