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并青光眼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0年10月38例三联手术患者的围手期术护理分析。结论30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1例并发症,复查视力有所提高,31例在术后随访期内均可控制眼压,前房加深的治疗效果。7例因视神经萎缩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总结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能力和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预后。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39例(43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恢复至0.3~0.4占比25.64%、>0.4视力占比74.36%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本组39例患者(43眼)并发症发生率23.26%。(2眼为葡萄膜炎复发,3眼发生眼压升高,5眼为后囊膜混浊)。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用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

  • 标签: 葡萄膜炎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0例(24眼),均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后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的视力与术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与术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以明显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初步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2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实验组接受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基本相同,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具有更少的并发症,且价格较为合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手术 人工晶体植入 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活动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方式,对照组采用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裸眼视力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裸眼视力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相对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方式在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中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白内障患者更好地恢复视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 后囊膜破裂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5年12月实施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90眼),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最佳校正视力以及眼压控制均有显著提升,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及眼压,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人工晶体植入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肝素表面处理折叠型人工晶体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7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I/A超乳头机械型分离+粘弹剂钝性分离),并随机植入两种折叠型人工晶体(IOL)(A组人工晶体表面肝素处理组;B组人工晶体表面未经肝素处理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及1天、7天、14天、30天、90天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人工晶体表面细胞沉积数、角膜内皮计数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手术眼眼压平均下降(12.68±2.34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4.31±10.64mmHg)明显降低,手术前后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角均增宽。A组术后1天、7天人工晶体表面细胞沉积数低于B组,而术后14天、30天、90天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角膜内皮功能稳定。结论超声乳化房角分离并植入肝素表面处理折叠型人工晶体,能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减轻白内障术后短期内的炎症反应,增加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 肝素处理人工晶体 青光眼并白内障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经常会出现一定的程度的晶体混浊,因此导致瞳孔阻滞的发生。对于混浊的晶体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中的致病机理,相关医学界都非常重视,认为混浊的晶体是导致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上存在不少方法。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乳化晶体状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此,本文将进行有关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综述。

  • 标签: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典必殊、普拉洛芬及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典必殊组(给予典必殊滴眼液)、普拉洛芬组(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及玻璃酸钠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每组均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治疗1月,观察记录治疗1月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I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普拉洛芬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典必殊组及玻璃酸钠组(93.33%vs73.33%vs70.00%),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普拉洛芬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干眼症 典必殊 普拉洛芬 玻璃酸钠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5例(109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分析手术前后患者视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的远视力、近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时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中的一般健康、总体视觉、近远距离工作、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状态等评分均较术前有一定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眼痛、社会角色限制指标方面,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明显改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的远近视力及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视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老年患者(≥60岁)简单(AO分型的A2、A3、B1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n=30)和手术治疗组(n=30),分别治疗。结果治疗后,手术治疗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简单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