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各类信息资源被广泛利用的今天,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发生巨大变化,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统计工作效率和效果提高,促使专业统计人员必须创新求变,提升自身能力,主动参与医院管理中来。

  • 标签: 医院 统计人员 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性血管钙化大鼠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总结40只实验动物大鼠的相关实验资料及生化检验结果,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钙化组大鼠主动脉钙的含量均值为(1.55±0.24)mmol/g,碱性磷酸酶含量均值为(55.60±9.33)U/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组织学考察结果方面,对照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值分别为(240.5±11.38)U/ml和(13.05±6.11)U/g,均明显高于钙化组,而丙二醛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77±0.35)nmol/mlVS(21.33±7.12)nmol/ml(P<0.05)。结论组织内氧化与抗氧化功能的失调可能会促使血管钙化的形成,如果能够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会显著性改善血管的钙化现象。

  • 标签: 血管钙化 血浆 抗氧化能力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情境教学法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境,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1。该方法适于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 标签: 情境教学法 护理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医学院校实验室作为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采取结合实际经历,叙述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着重在于队伍建设是核心,规范管理是指南、高效使用是目的、改进开放是平台、加强维护是保障、注重安全是措施。

  • 标签: 队伍 管理 使用 开放 维护 安全
  • 简介:摘要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探讨了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从实验室硬件建设,实验室软件建设即实验教学体系与方法的改革及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大学生 创新能力 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
  • 简介:摘要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鉴别染色法。细菌染色后,不仅可以观察其形态,而且可根据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这样有助于对细菌的鉴别,同时还可分析细菌的致病性和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1但在长期革兰染色教学中,特别是学生在初学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使染色结果与实际结果不一致。

  • 标签: 革兰染色 实验教学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注射给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助导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根据技能考核成绩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结论案例教学法、助导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课教学效果。

  • 标签: 注射给药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辣椒素外用制剂对家兔烧伤创面瘢痕瘙痒的实验观察,以期了解辣椒素对瘢痕瘙痒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家兔15只,在家兔背部造成深II度烧伤模型,实验组应用0.025%外用辣椒素,对照组应用0.9%生理盐水。家兔创面上每天涂药三次,待家兔创面愈合后停用药物。两组家兔分别在有烧伤创面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及创面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和第28天取创面组织制作病理切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ubstanceP,SP)P物质。根据一定时间(24小时)内动物的搔抓次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观察两组家兔创面在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及第28天瘢痕瘙痒的情况。结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家兔深Ⅱ°烧伤创面及烧伤愈合后创面组织不同时间点中P物质,结果显示用药后实验组组织S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1)。实验组家兔创面在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及第28天的一定时间(24小时)内的搔抓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1)。结论辣椒素外用制剂对家兔烧伤创面瘢痕瘙痒有一定的影响,从烧伤创面早期开始用药物进行烧伤瘙痒的干预是一条可以考虑的方法。

  • 标签: 动物实验 烧伤创面 瘙痒 辣椒素 干预
  • 简介:摘要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中,探索、分析对实验室日常环境、显微镜、压力蒸汽灭菌器及其它一些常用仪器设备、器械、标本陈列室、药品试剂、多媒体、蒸馏水室等的每个细节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为进一步优化使用实验室资源,更好地为实验准备、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开创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 标签: 实验室 精细化管理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对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实验课改革为软件教学后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 标签: 医学统计学 预防医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机能实验学是医学一门基础实践性学科,其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及提高其综合素质。但目前机能实验学主要以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需要,对护理学等其它专业仅在开设的实验数量上有所调整,这远远不能满足其他专业培养的需要。针对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实验内容应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以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为主,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及强化实用和适用性相结合,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综合设计性、学科内容互相融合的新型机能实验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挥机能实验学的教学作用。

  • 标签: 医学机能实验 实验教学 专业特色 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
  • 简介:摘要医学生的技能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来实现的,医用组织学是医学生较早接触的课程之一,初学者在组织学实验中容易忽视显微镜基本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忽视实验指导和教材在实验中的价值;忽视相似组织器官的辨认技巧和经验积累;片面理解表达方式,对画图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等。强化医学生技能培养的意识,留足时间保证显微镜基本操作的训练,并贯穿于实验全过程;挑选或编写优秀的实验指导,在实验中加以充分利用;注重相似组织器官的辨认及其经验积累,课内外选择典型组织器官镜下图坚持绘图训练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 标签: 组织学实验 数码显微镜 技能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如今各大医院正走向集成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在医院现代化建设期间,引入医院信息化系统与实验室信息化系统,其主要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实验室、其余科室进行连接之后实现数据共享与信息及时沟通,既增强了实验室自动化效率,又降低了事故出错的几率,方便病患了解实时情况。

  • 标签: 实验室信息化系统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使仪器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缩短失准后的追溯时间,尽可能降低风险和成本。对药品检验实验室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讨论,包括为何要进行期间核查,明确核查对象、选择核查方法、规定核查时间、对核查记录的处置。提出期间核查的必要性,主要对象,指出既能利用期间核查确保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又不浪费人力物力的措施。

  • 标签: 药品检验实验室 仪器设备 期间核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修复尺神经高位损伤,吻合口神经病理学变化及手内在肌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的雄性猕猴6只,每只动物双侧上肢为研究单位,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4侧。第一组在高位切断尺神经,再重新吻合。在远端切断桡神经浅支,游离后移位与尺神经作端侧吻合(外膜开窗)。第二组在高位切除尺神经3cm,两断端均折叠结扎。腕部处理同第一组。第三组高位尺神经处理同第一组。腕部不作处理。分别取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猴小鱼际肌组织、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端侧吻合口及端侧吻合口以远的神经干,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并观察术后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萎缩程度。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第一组神经纤维密度、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第二组术后神经纤维密度、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也未见肌肉出现变性坏死。第三组肌纤维数量减少明显,神经纤维数量也减少明显,大部分肌纤维最终萎缩伴玻璃样变,间质小鱼际肌组织出血,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个月观察到第一组雄猴手内在肌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第一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不明显,第二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但较C组程度轻,未见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第三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明显萎缩。结论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能有效减缓手内在肌萎缩、变性、纤维化,为高位尺神经损伤修复后尺神经的再生、长入争取了时间,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感觉神经移位 端侧吻合 高位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3年和2014年医院感染的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对本院分离出的774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G+菌与2013年G+菌比较,χ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监测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部分药物的耐药性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茵为主。菌种及细菌耐药敏感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复杂。临床医师应尽量合理用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细菌 细菌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冲洗方式对根管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无龋单根前牙30颗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根管预备,以不同冲洗方式冲洗根管;电镜扫描观察各组玷污层的清除情况,对其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3%次氯酸钠联合17%EDTA)根尖1/3区根管壁基本无玷污层,与A、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次氯酸钠联合17%EDTA可有效去除根管壁上的玷污层。

  • 标签: 玷污层 冲洗剂 电镜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