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鼻内镜手术中右美托咪定降压减少术中出血的优势分析。方法将2015年上半年行择期全麻鼻内镜手术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诱导后行机械通气,观察组(A)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首剂负荷剂量,对照组(B)在麻醉诱导前则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用药前(T0)、手术开始后15分(T1)、手术结束(T2)pacu送回病房(T3)时间点的MAP、HR、SpO2。结果在用药前T0时,两组HR、MA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1、T2、T3时间点时,(A)组患者HR、MAP明显低于(B)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鼻内镜手术中盐酸右美托咪定降压减少术中出血的优势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时瑞芬太尼最小有效剂量情况,以便为临床麻醉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均接受全身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处理,根据瑞芬太尼应用剂量不同分为0.02组(n=40例)、0.042组(n=35例)、0.062组(n=29例),即分别予以0.02μg/(kg·min)、0.042μg/(kg·min)、0.062μg/(kg·min)瑞芬太尼处理。比较三组麻醉前、麻醉后、术时、甲状腺分离、术后五个时点MAP、SpO2、HR情况。结果0.02组与0.042组在五个时点MAP、SpO2、HR差异不显著,但甲状腺分离、术后0.02组与0.042组两组与0.06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下瑞芬太尼最小有效剂量为0.02~0.04μg/(kg·min),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值得应用。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全身麻醉 颈丛神经阻滞 瑞芬太尼 最小有效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骨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灶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核素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分析影像特点并判断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使用核素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的定性准确率为92.0%,定位准确率为100%,诊断的效果较好。结论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灶的效果较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病灶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诊断的准确率高,并且能够快速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 诊断 分化型甲状腺癌 骨转移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和直接喉镜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患者根据喉镜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可视喉镜,对照组采用直接喉镜,观察比较两组插管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MPA)、心率(HR)。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两组患者的MAP及HR均下降显著,且在插管完成时观察组的MAP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可视喉镜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影响较直接喉镜小。

  • 标签: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可视喉镜 直接喉镜 循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断层融合骨显像较全身骨显像对颈椎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且临床最终诊断明确的颈椎退行性变患者19例、转移瘤患者97例,并对其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颈椎骨断层融合显像进行分析。结果颈部断层融合显像对于颈椎转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5.6%(75/97)和83.6%%(97/116),全身骨显像在对颈椎转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明显低于颈部断层融合显像,分别为77.3%(75/97)和78.4%(91/116),P<0.01。结论对临床怀疑颈椎病变的患者同时行全身骨显像及颈椎断层显像,可进一步提高颈椎病变的检出率,亦有助于对颈椎良恶性病变的定性。

  • 标签: 颈椎 单光子 断层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和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孕妇中,选取50例全身麻醉孕妇作为观察组,50例椎管内麻醉失败后行全身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术中孕妇血流动力学、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麻醉前后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minApgar评分≥7者多于对照组,麻醉开始至新生儿出生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脐动脉pH值、PO2高于对照组,P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合理用药,可缩短新生儿出生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剖宫产术 全身麻醉 新生儿Apgar评分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抗结核药对治疗“卡介苗性腋窝淋巴结结核术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完整切除局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女22例;年龄28天~3岁。随访6个月~2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愈率和复发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苗性腋窝淋巴结结核术后”患儿其预后和复发情况与是否应用全身抗结核药可能无关。

  • 标签: 卡介苗 淋巴结 结核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心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全身麻醉,而观察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以及心肌的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以及心肌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心肌的影响较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老年腹部手术 凝血纤溶功能 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8例在手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59例在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且实验组术中镇痛效果要优于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均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以及舒适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方法选取我院2013.8~2014.8期间98例进行非全身麻醉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负性情绪以及舒适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SAS、SDS分值入院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天SAS、SDS分值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舒适度评价各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手术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舒适度 非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干预过程中对患者使用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对于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干预,经过随机分组后,将前4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并且采用吸入全身麻醉,将后40例作为观察组并进行静脉麻醉;不同的麻醉干预后,观察其效果并进行比较;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进行统计计算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麻醉成功,患者顺利在麻醉干预下完成手术,两组麻醉成功率均为100%,即两组不具有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两组在干预前没有明显差异,经过干预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本次我们通过比较吸入全身麻醉方法和静脉全身麻醉两种方法发现,静脉全身麻醉在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完成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消极影响,因而值得我们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进行使用。

  • 标签: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早期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本院将收治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结论对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股骨颈骨折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列,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观察组(A组)、全身麻醉的对照组(B组)。将两组患者在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后疼痛情况作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2h、24hVAS评分分别为(0.58±0.14)分、(2.06±0.6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7±0.54)分、(4.18±1.1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具有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与安全性。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入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同时选取期前列腺正常者22例,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借助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成像技术对所有人员进行扫描,观察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分组患者与前列腺正常组者的影像检测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明确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病例分别为37例(59.68%)、25例(40.32%)。前列腺癌组在b=50s/mm2、b=800s/mm2的信号强度值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的信号强度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比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成像技术能够尽早发现并诊断前列腺癌,值得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检测 DWI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使用振动排痰仪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1年3月对我科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叩背排痰法,另外50例为观察组应用振动排痰仪排痰,并比较两组患者连续7天的排痰量、患者舒适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应用振动排痰仪治疗3天后排痰量明显增加,继续治疗7天痰量有所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仪排痰法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叩背排痰法;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比其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到我院进行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0%,无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差异明显(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与全身麻醉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Ⅲb~Ⅳ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CT引导下粒子植入联合全身化疗和(对照组)36例化疗组,两组化疗方案均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术后l、3、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做CT检查,观察各自有效率和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50.00%,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可控,实验组有较高的血痰和胸痛、气胸发生率(p<0.05),两组在发热、骨髓抑制方面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末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结论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可以控制的毒副不良反应,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性粒子125I 化疗 近距离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应用于骨外伤危重患者急诊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10例骨外伤危重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50例)行吸入七氟烷全麻,后者行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应答时间及睁眼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骨外伤危重患者急诊中行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可有效缩短其麻醉后恢复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丙泊酚 靶控全身输注 骨外伤 麻醉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用糖皮质激素(S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高碳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SCS组(54例)、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平喘、化痰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行经鼻(面)罩正压机械通气(NIPPV),SCS组甲强龙40mg/次静脉注射,1次/d,疗程为7d。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气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5d、10d,两组血清各炎症因子均明显降低(P<0.05),且SCS组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述指标在治疗后10d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5d(P<0.05)。治疗后5d,SCS组PaCO2明显降低,PaO2、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0d,SCS组较治疗后5d明显改善,其中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CS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7.4%(P>0.05)。结论SCS治疗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可快速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氧合状态,但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高碳酸血症 糖皮质激素 全身性激素 肺功能 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难治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采用托珠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84例,观察组42例患儿给予甲氨蝶呤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静脉滴注,对照组42例患儿给予常规甲氨蝶呤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同时对两组患儿的细胞因子、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改变情况、不良反应等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3、6个月C-反应蛋白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6个月后的TNF-a、MMP-3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6个月后的IgG、IgM、IgA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珠单抗与传统方式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对比,更加安全有效,在进行整体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并发生、不良反应等,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