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臭氧中毒事故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转归。方法对2013年7月9日我院救治11名臭氧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臭氧中毒产生的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论采取综合治疗可大大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7年期间的28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全部治愈出院,4~6小时症状得到控制,2~7天病情稳定出院,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临床症状多样,其突出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心律失常。急性乌头碱类中药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足量、静脉使用阿托品、生脉注射液,而早期洗胃、导泻以减少毒物的吸收,以及短期内大量输液,是抢救急性乌头碱中药中毒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乌头碱中毒阿托品生脉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中毒救治中的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80例急性中毒病例,对其临床救治情况综合分析。80例急性中毒者均接受了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中毒者的体征状态,做好临床紧急救治工作。结果本次80例中毒者,毒物主要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了体内一系列的不良症状。经体格检查之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所有中毒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急性中毒救治中检查体格,有助于指导后期治疗。

  • 标签: 急性中毒 救治 体格检查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及状况。方法按GB/T4789.7-2008方法进行对副溶血弧菌的检测。结果142份食物中毒者的样品中共检出60株副溶血弧菌,占污染菌的42%。结论副溶血弧菌污染较为明显的为海产品,应作为关键控制食品加以管理。

  • 标签: 副溶血弧菌 食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救治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2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兴奋期20例患者应用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后15~20分钟情绪稳定;共济失调期6例用药0.8-1.2mg后10~15分钟能安静。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不仅要重视院前急救,在加强病情监测同时强化心理护理,确保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酒精中毒患者急救转运的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中心接诊66例重症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进行急救转运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发现,这些患者的临床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这种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重症酒精中毒 急救转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14例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综合护理,13例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综合护理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完善住院期间患者的综合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将显著改善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酒精中毒 昏迷期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6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急诊科中急性中毒的救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理情况、转归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患者共160例,男性为90例,女性为70例,毒物种类以酒精为主,其它依次为农药、药物、食物、一氧化碳、毒蛇咬伤。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和皮肤接触。97.5%患者治愈,2.5%患者死亡。结论迅速明确诊断是抢救中毒患者的基础,维持呼吸和循环的稳定、立即终止接触毒物和促进体内毒物的排泄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治疗的重点。

  • 标签: 中毒 急救医疗服务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混合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混合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施行了洗胃、保护胃黏膜、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补充液体、利尿、对症等方面的治疗,同时给予解磷定以及阿托品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出现抽搐症状的患者,另外给予地西泮进行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则给予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治疗方法,对昏迷患者则给予地塞米松以及20%甘露醇进行治疗。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90例患者中86例患者康复并顺利出院,其余4例抢救无效身亡。出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在3天到12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7.8天。26例患者曾经出现肺水肿并发症,经脱水剂治疗之后已经消失。结论阿托品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胆碱酯酶受到抑制的情况,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间歇并且反复用药,在持续用药过程中需要对药量进行相应的调整并观察患者的病情,以防止患者出现阿托品中毒的情况。另外,相应的护理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医生应该熟练掌握抢救程序,同时护理人员应该适时予以相应的护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混合农药中毒 阿托品 胆碱酯酶 胃黏膜
  • 简介:摘要总结36例安眠药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早期彻底洗胃、有效血液灌流、补液、利尿及应用纳络酮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要重视呼吸道护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安眠药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各种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I影像学表象。材料和方法28例中毒性脑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6例工业有机溶剂中毒,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海洛因中毒(烫吸)6例代谢性产物过高中毒。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和要点。结果CT表现为脑白质和深部神经核团的对称性低密度影,MRI表现为相应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其中丘脑5例、脑干2例、基底节区13例、小脑齿状核4例,广泛白质性改变9例。其中小脑齿状核改变的仅发生于海洛因中毒患者。结论CT和MRI均能发现脑白质和深部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但各种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均无明显的特征性改变。但小脑齿状核改变仅见于海洛因中毒患者。正确的诊断需要认真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密切结合其中毒史。

  • 标签: 化学中毒性脑病 代谢性产物异常中毒性脑病 X线计算机体层扫面 磁共振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洗胃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于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的方式将3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15例。对试验组的患者通过对胃管进行留置进而反复进行洗胃的方法进行洗胃护理,对照组的患者则接受传统方法进行洗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通过留置反复洗胃的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是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洗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2例酒精中毒患者护理体会,以提高救护成功率。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10月~2015年9月之间62例酒精中毒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随机将62例酒精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酒精中毒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酒精中毒患者采取特殊护理,增加护理细节,比较两组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62例酒精中毒患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7%;观察组酒精中毒患者无效率为6.45%,对照组酒精中毒患者无效率为29.0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χ2=17.758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中毒患者应注重并发症处理、院前急救工作,加强病情监控,注意身体保暖,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酒精中毒患者配合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能大大缩短酒精中毒患者出院时间。

  • 标签: 酒精中毒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与效果。方法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选择我院诊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48例,都给予临床急救,分析急救结果。结果48例患者抢救成功46例,成功率为95.8%。存活者患者急救后的APACHEⅡ评分与GCS评分分别为16.40±5.33分和8.89±1.83分,与抢救前的24.98±6.44分和6.32±1.9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急救需要加强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保持抢救成功率的基础上,改善临床症状评分。

  • 标签: 急性酒精中毒 临床急救 APACHEⅡ评分 GCS评分
  • 简介:摘要我院急诊科2006年—2013年2月治疗中急性海洛因中毒31例,采用了大剂量纳洛酮静脉注射,取得良好效果。立即给予低流量吸氧和静脉注射纳洛酮1.2mg—2.0mg(3—5支),10—15分钟左右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约30分钟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约2小时观察后患者病情稳定自离院,每位患者治疗中纳洛酮使用一次。31例海洛因中毒患者抢救有效,病情恢复快,病情稳定后可出院、回家,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中21例病情约15分钟后好转清醒,3例病情约40分钟后好转,4例病情约1小时后好转,1例病情约90分钟后好转,1例病情约2小时后好转,部分患者追踪观察一年未出现后遗症状。海洛因属鸦片毒品列中最纯净的,是半合成的阿片类毒品,用海洛因静脉注射,其效应快如闪电。纳洛酮是静脉内给药,1-2分钟生效,血浆半衰期90分钟,可重复给药,主要用于解救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抗麻醉性镇痛药的呼吸抑制,解救急性酒精中毒,促醒作用。足够剂量的纳洛酮能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解除呼吸抑制及促醒。我院近7年来治疗海洛因中毒采用足量纳洛酮静脉注射,同时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在静注纳洛酮后达到了一定治疗效果,15—120分钟内患者病情好转清醒。海洛因中毒时,足量使用纳洛酮,能迅速解除阿片药的毒性作用,是抢救海洛因中毒成功的关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海洛因中毒 纳洛酮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地西泮中毒合并肢体肌力下降患者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例地西泮中毒合并肢体肌力下降患者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结果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经5天住院后顺利出院。结论地西泮中毒合并肢体肌力下降患者病情有一定复杂性,需施予综合治疗,并加强观察。

  • 标签: 地西泮中毒合并 肢体肌力下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中毒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儿科收治住院的48例中毒儿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儿童中毒原因以药物中毒为主,常为误服药物多见于1—6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累率较高,分别为63%(30例),42%(20例)及31%(15例)。结论儿童中段涉及儿童各年龄段,以1-6岁发生率高,以误服药物为主,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能够减少误诊的发生,儿童中毒的危险因素呈多样性,认识危险因素对预防儿童中毒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药物中毒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