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儿童中毒原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48例儿童中毒原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钱玉芹

钱玉芹(江苏省宝应县妇幼保健院225800)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中毒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儿科收治住院的48例中毒儿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儿童中毒原因以药物中毒为主,常为误服药物多见于1—6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累率较高,分别为63%(30例),42%(20例)及31%(15例)。结论:儿童中段涉及儿童各年龄段,以1-6岁发生率高,以误服药物为主,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能够减少误诊的发生,儿童中毒的危险因素呈多样性,认识危险因素对预防儿童中毒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童药物中毒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35-01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措施的完善,以往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急、慢性传染病和营养障碍等疾病已逐渐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威胁儿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中毒伤害事件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1],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儿科诊治住院中毒儿童48例,本文对其中毒原因、途径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诊治住院儿童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14岁。其中1-3岁9例(19%),>3—6岁21例(44%),>6-12岁14例(29%),>12岁4例(8%)。住院天数1-21天,平均10.5天,中毒至就诊时间1-23小时,平均3.4小时;痊愈36例75%,好转12例25%,无死亡病例。

1.2中毒原因、中毒途径和毒物种类:中毒原因包括误服、自服毒物等,以误服多见,中毒途径包括经口、皮肤、呼吸道等。毒物的种类有灭鼠药、农药、药物、杀虫剂、化学毒物等,其中灭鼠药中毒占首位。见表1。

表148例中毒儿童的毒物种类

1.3不同年龄儿童的中毒特点:1-6岁儿童误服中毒多于其他年龄组,>12岁儿童中自服毒物自杀者显著多于其他年龄组,见表2:

表2不同年龄段中毒原因[例(%)]

1.4中毒导致脏器损伤情况及临床表现。

接触毒物后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要表现者30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10例,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7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1例。神经系统的具体症状为头痛、头晕、震颤、重者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消化系统症状为呕吐、腹痛;呼吸系统症状为气促、紫绀、呼吸节律改变、呼吸暂停;循环系统症状为心慌、心动过速,心力衰竭等。本文单个脏器受累者15例(31.2%),2个脏器受累者23例(47.9%),3个脏器受累者10例(20.8%)。

1.5治疗方法:根据中毒途径和毒物种类,对48例儿童均给予针对性清除毒物、促进毒物排泄、特效解毒剂、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止各脏器功能衰竭等常规治疗。其中1例灭鼠药中毒患儿及时转上级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而治愈。

2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中毒儿童的男女性别比为1.40:1,这可能因为男孩天性好动、爱探索、不愿多受约束的性格特征决定以及家长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和保护方式不同有关;从年龄看,1-6岁的患儿占44%,这个时期的小儿年幼无知,好奇心强,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易造成中毒。从中毒毒物的种类看,农村儿童、农药、鼠药中毒占首位,这与农村儿童接触鼠药、农药的机会较多,以及家长忙于农活,缺乏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有关。从中毒途径来看,1-6岁的儿童以误服为主。这与小儿喜食口感好的食物,以及外观诱人的彩色灭鼠药、灭蝇药,用饮料瓶存放的农药、汽油等有关。值得注意的是>12岁组儿童中,自服药物者占75%,这部分儿童处于青春发育期,神经内分泌功能调节不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能正确面对而发生自杀行为,故应注意该年龄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应注意心理素质教育,同时呼吁药店禁止未成年人购买药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预防[2]。

在诊治过程中,儿童因其年龄特点,很难提供正确中毒病史,且多数就诊时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或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误诊率较高[3],笔者以为在诊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有经验的儿科医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家长、同伴、看护人、第一发现人及生活环境等相关信息。②细致全面体格检查,仔细检查口腔、手、皮肤、衣服,口袋是否有残存毒物,是否有特征性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③病史不详者,尽可能进行毒物鉴定。④由于儿童不配合,催吐效果不佳,故不应过分强调催吐,应抓紧时间尽早洗胃,必要时留置胃管反复洗胃,以阻断毒物的肝肠循环,缩短病程,对可疑误服中毒者应及时洗胃,通过胃液观察或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从本文中不难看出,小儿急性中毒是严重的意外伤害,任何药品及有毒物质对小儿来说都是危险的,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家长因避免随意放置有毒物质及药品,如灭鼠药及杀虫剂等,限制性儿童开启药品包装,家庭中有毒物质有明显标签和放置在儿童不能拿到的地方,对较小儿童应加强安全防护,喂药时应反复查对确保药名、剂量准确无误。对年龄较大儿童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讲究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可有效避免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嘉珍、陈华、李洋、谭春花.综合干预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效果评价.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8):634-635.

[2]侯梅荣、徐莉、张育红.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中毒的种类途径、预后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6):560-561.

[3]郭云伟.小儿急性中毒123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