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应对策略。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检验科血液标本,本次实验在2019年4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4月,血液标本共计1000份。本次实验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选检验科血液标本中不合格血液标本数量进行统计,并分析导致不合理的原因,以此为改进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所选1000份检验科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数量为50份,占比为5.00%;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导致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采血部位不当、延时送检、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溶血、容器选择不当、抗凝血存在凝固或是细小凝块、采血量不正确等,份数分别为1份、2份、3份、5份、8份、11份、20份,占比为2.00%、4.00%、6.00%、10.00%、16.00%、22.00%、40.00%。结论:导致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是较为复杂的,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以此保证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检验科 血液标本 不合理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集的血液标本520份,计算标本的不合格率,并针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分析和总结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地解决对策。

  • 标签: 血液标本 检验不合格 原因与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如何消除高脂血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近一年接收的高血脂患者和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之中筛选,根据纳入标准共计98例高血脂患者和9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符合要求,将高血脂患者分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分为对照组。通过整理研究结果,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未经任何处理直接送检结果和经乙醚提纯后再送检的两种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直接送检的两组研究对象的五项血液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未经处理的高血脂标本将影响检验项目的准确性,采用乙醚提纯后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方法可以消除高血脂对检验的干扰,从而保证其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血脂标本 临床检验 干扰因素 消除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应用护理质量控制的意义。方法:择选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24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以入院检验时间进行分组,将2021年6月-12月接收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将2022年1月-6月接收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于检验期间展开护理质量控制,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96.67%比对照组85.83%更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95.83%比对照组84.17%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效果突出,有助于提升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增强患者对医护工作的认可,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血液标本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 血液检验分析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检验方法,对评估机体的状态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血液检验分析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何提高血液检验分析结果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特研究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 标签: 血标本采集 血压检验分析 影响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予以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目标为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29)与实验组(n=29),将采取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治疗患儿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治疗患儿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黄疸消退时间(4.41±0.54)、胆红素值(200.21±12.54)、总有效率96.55%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各项指标且P值均<0.05,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在新生儿溶血病中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具备广泛借鉴的价值。

  • 标签: 大剂量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光疗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疗效分析及护理。方法:收集本院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AB0溶血患儿的临床病例以及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其中的40例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治疗的方法不一样将选取的患儿行分组对比讨论,组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儿人数2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单纯光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患儿治疗成果上添加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最终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满意度进行有效比对。结果:据显示,试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最终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超出对照组,差异很明显,可进行研究(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新生儿ABO溶血过程中,采用丙种球蛋白+光疗治疗临床效果极为凸显,患儿住院时间有效缩短,各项指标明显持衡,且加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更好的巩固了临床效果,临床研究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光疗治疗 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ABO溶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症并发黄疸采用预见性护理的预防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5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依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的不同。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黄疸发生率经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家属满意度经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溶血症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和减少黄疸发生危险,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症 黄疸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成分输血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HIA)患者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近三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H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在输血前后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数量(RBC)及红细胞比容(Het)的变化以及输血中釆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在输血后的Hb、RBC及Het均升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到达对患者安全输血的目的。结论 成分输血对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AHIA患者在输血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及医疗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 输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检验的2400份体液标本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200份为对照组未给予预防干预,另1200份对研究组给予预防干预,观察两组检验不合格率及各原因所占比重。结果研究组的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要包括尿液、阴道分泌物及粪便检测;经分析显示,标本受污染、送检时间过长、采集样本不足等所占比重较高。结论体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针对性预防干预后,降低了检验不合格率。

  • 标签: 体液标本 不合格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000例前列腺病理标本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前列腺病例分型。方法手术样本分成两组,开放性手术组,气化电切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分析见表1、表2、表3、表4。结论针对前列腺病理标本分析明确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从而增加了病理专业人员的理论实际工作水平。

  • 标签: 前列腺 病理标本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段采集尿标本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我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需进行尿检的160例患者为对象,同时采集其同一天的晨尿与随机尿,将其晨尿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尿标本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尿沉渣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尿标本中,在红、白、上皮细胞以及结晶、管型检测方面的结果均低于观察组尿标本,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尿沉渣检验来说,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尿标本采集时间影响比较明显,晨尿标本检验结果比随机尿标本更为准确,清晨是对尿标本进行采集和送检的最佳时间,更有利于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病情,促进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 标签: 尿标本 不同时间 检验结果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