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 126例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程度分为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双药物抵抗组和双药物敏感组。比较不同组别在心脏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通过观察发现 126例患者中单纯阿司匹林抵抗有 16例,单纯氯吡格雷抵抗有 13例,双药物抵抗有 6例,双药物敏感有 91例;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双药物抵抗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药物敏感组( P< 0.05),且双药物抵抗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 P< 0.05),而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在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缺血事件发生与血小板药物抵抗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抗血小板药物 治疗反应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对抗环瓜氨酸抗体进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确诊患者56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56例,分别定位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比浊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环瓜氨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上述两项指标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环瓜氨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上述两项指标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的环瓜氨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在发病之后会呈现异常升高的状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上述两项指标作为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的病情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抗体 类风湿因子 检测
  • 简介: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规范化栓治疗现状及影响规范化治疗的原因。方法收集114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栓治疗的现状、l临床事件发生率及未使用栓药物的原因。结果114例患者中使用栓药物治疗共77例(67.5%),其中华法林组15例(13.2%),阿司匹林组62例(54.4%);37例(32.5%)未使用栓药物治疗(未栓组)。三组患者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7例(14.9%),其中阿司匹林组6例(9.7%,6,62),未栓组11例(29.7%,11/37),华法林组无缺血事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组与未栓组、阿司匹林组与未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0),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65例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中,医生未行栓塞风险评估,未服用华法林8例;医生过分担心出血风险未服用华法林7例;患者不知道应服用华法林14例;患者担心出血未服用华法林13例;不愿长期服用华法林并监测凝血指标18例;原因不明5例。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使用率低,应规范化治疗。医患因素均影响了华法林的使用,应共同努力。

  • 标签: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栓
  • 简介:摘要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比较多发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其中有75%是女性患者。该病的最突出特点就滑膜出现炎症,而且炎症会随着病情其对称性地从小关节进展到大关节,最终导致关节损坏、并伴有软组织损伤。患病初期会有指关节肿胀疼痛的现象,同时在关节部位有晨僵。RA早期、可靠的诊断对于采取适当的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不可逆的关节损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就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角蛋白抗体检测意义进行分析,消除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希望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 抗角蛋白抗体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VEGF药物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选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激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VEGF药物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比对照组低,最佳矫正视力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应用激光+VEGF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其黄斑中心凹厚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抗VEGF药物 激光治疗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核抗体的前带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752例标本,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作为确认试验检测核抗体谱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作为筛查试验检测核抗体,将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根据LIA对各种特异性核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IIF对各特异性核抗体的检出率,可见dsDNA检出例数44例,检出率65.00%;Jo-1检出例数18例,检出率33.30%;M2检出例数26例,检出率80.80%;PCNA检出例数10例,检出率50.50%;PM-Sc1检出例数7例,检出率42.90%;Sm例数16例,检出率68.80%;SS-A检出例数104例,检出率74.00%;SS-B检出例数28例,检出率89.30%;U1-nRNP检出例数42例,检出率73.80%;P蛋白检出例数22例,检出率95.50%;核小体检出例数21例,检出率95.20%;抗着丝点检出例数19例,检出率94.70%;组蛋白检出36例,检出率66.70%(P<0.05)。IIF不同稀释倍数和与LIA结果相关性分析,LIA阳性患者的IIF稀释倍数以高低度的≥1:1000为主,占64.30%,而LIA阴性患者的IIF稀释倍数则以低滴度的1:100为主,占50.5%。结论:临床上对于核抗体的检测可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查,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建议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定期随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抗核抗体 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来源胶原蛋白调节皮肤水分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2例受试者,收治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溶栓结合应用凝治疗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90例。常规组应用单纯溶栓凝治疗。实验组采用导管介入溶栓结合凝治疗。对比患者疗效与患肢周径。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患肢周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期间导管介入溶栓与凝治疗的效果显著,整体疗效突出对于患肢周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导管介入栓塞 抗凝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胃溃疡患者采取雷贝拉唑联合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病人从2020.10-2021.10期间在我科室接受胃溃疡疾病治疗的患者中选出60例,采取红篮球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n=30)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疗方法、研究组(n=30)应用雷贝拉唑联合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观察组间病人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胃溃疡患者应用雷贝拉唑联合幽门螺杆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可以使患者症状得到快速改善,极大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比较安全,值得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抗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症状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抗肺炎支原体应用明胶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986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患儿,对所有患儿分别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化学发光免疫法准确率为82.96%,特异度为71.38%,灵敏度为87.46%。酶联免疫吸附法准确率为71.60%,特异度为58.70%,灵敏度为76.62%;化学发光免疫法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全面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0.05)。结论 明胶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均可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检测,具备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而化学发光法免疫法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应作为主要的检测方式。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明胶颗粒凝集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奥沙利铂化疗冷刺激护具可以预防及延缓肠癌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冷刺激神经毒性的发生。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于本科室接受肠癌改良根治术后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患者,选取6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30例,验证冷刺激护具可有效预防冷刺激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经由真实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出现神经毒性反应的人数更少,发生率更低,且患者整体舒适度评分更高,数据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化疗后冷刺激护理用具可以帮助肠癌化疗患者预防发生神经毒性,延缓发生时间,减轻手足麻木的症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更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抗冷刺激护理用具 肠癌 化疗患者 神经毒性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中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的护理措施效果展开分析与观察。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为52例,均实行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技术,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26)与观察组(n=2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电解质、pH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电解质、pH值等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实行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技术处理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主要作用就是使得血清电解质水平能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切实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出血风险问题发生,建议临床实践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复方枸橼酸钠 局部抗凝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中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的护理措施效果展开分析与观察。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为52例,均实行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技术,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26)与观察组(n=2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电解质、pH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电解质、pH值等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实行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技术处理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主要作用就是使得血清电解质水平能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切实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出血风险问题发生,建议临床实践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复方枸橼酸钠 局部抗凝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中经额底纵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传统型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额底纵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痊愈8例(40.0%),有效11例(55.0%),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复发;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P<0.05),且2例电解质紊乱、尿崩症患者在给药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在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治疗中应用经额底纵入路手术方法具有视野清晰、直观方便的优势,肿瘤切除的效果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鞍上第三脑室底 垂体瘤 经额底纵裂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致会阴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疼痛、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4例分娩致会阴伤的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44例分娩致会阴伤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致会阴伤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并发症少,患者更满意,具有深远的推广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会阴裂伤 疼痛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联合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本院 60 例确诊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研究纳入时间为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按照 模拟蓝红双色数列分布,分为常规组( 30 例 )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 30 例 )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成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 93.33% ( 28/30 )显著优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 73.33% ( 8/30 ),( P < 0.05 )。 结论: 针对 老年性冠心病 患者,长期应用 双联合血小板 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成效,可推广。

  • 标签: 双联合抗血小板 老年性冠心病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