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库车坳陷西段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中分布着巨厚的盐岩层,喜山末期构造运动使得大量的盐体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被逆冲推覆至地表,遭受大气降水的溶解.除了平衡剖面恢复所得出的缩短量之外,盐推覆构造的逆冲推覆距离还应包括溶解盐体的厚度.通过采集研究区出露地表的盐岩样品,进行溶解物理模拟实验,估算自1.64Ma以来.研究区出露盐体的溶解厚度为3.969-14.727km.根据前人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所计算出该区的盐推覆构造的最大推覆距离为30km以上,从而得出该区的盐推覆构造的最大推覆距离为44.727km以上.

  • 标签: 库车坳陷 盐岩层髂解物理模拟
  • 简介:为研究改变地下径流条件时对U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恢复的影响,对北京某区实验基地U型地埋管进行夏季换热实验。通过抽水实验改变地下径流条件,取得了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以及周边温度场变化趋势,通过COMSOL软件模拟三维U型地埋管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换热过程,改变径流条件得到了换热孔周围0.5m、1m地温场恢复曲线,得到U形管口出口温度等。地下水径流能引起地埋管周围温度场的变形,地埋管周围温度场的迁移变化方向同地下径流速度场方向一致。对比实验值得出:运行稳定后地埋管的出口温度模拟值与实际值工况接近,地埋管在10m、120m处的温度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好,地埋管深5m、48m、89m处周围0.5m、1m的温度恢复比原始地温高1℃左右,与实际监测结果相同,证明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加大径流条件下的地温场恢复情况,并分析了原因。此三维模型可研究不同土壤分层构造、地下水不同流速、人为改变地下流场条等复杂三维多场耦合问题,可初步预测实际工程中,换热群井运行过程中地下温度场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分层和地下水分层流动下,地埋管群井周围温度场变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U型地埋管换热 地下径流 COMSOL 三维多场耦合
  • 简介:本文以贾峪东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泥石流流速,堆积模式与降雨量关系模拟实验目的,方法、装置和物料。并提出最大堆积长度、宽度和厚度与降雨量的关系,降雨量与泥石流扇状地危险范围的关系,堆积形态比与降雨量的关系及流速与降雨量的关系。

  • 标签: 泥石流 流速 堆积模式 降雨量
  • 简介:碳酸盐岩中的稳定碳氧同位素可以用来定量恢复沉积环境古盐度、成岩环境,表明沉积物形成后大气淡水参与成岩作用强度,圈定潜在储层等。通过同位素δ^13C、δ^18O值,运用基恩和韦伯方程计算出古盐度参数,可以作为判定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的标准。以柴西南翼山浅油藏储层为例,运用δ^13C、δ^18O同位素值来判定其古盐度,为沉积相和沉岩作用的划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碳氧同位素 沉积相 成岩作用 柴西南翼山
  • 简介:数值模型对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等问题进行模拟的方法以其有效性、灵活性和相对廉价性逐渐成为地下水研究领域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在地下水浅埋区,蒸发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而地下水埋深是影响蒸发度的敏感因子,因此,数值模型中对地下水埋深的拟合精度,将直接影响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精度。本文以格尔木河流域为例,通过阿维里扬诺夫经验公式的线性与非线性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来说明如何利用蒸发的数学模型提高模拟精度。

  • 标签: 阿维里扬诺夫 数值模型 线性蒸发 非线性蒸发
  • 简介:本文首先简述了苏北褶皱构造区的地质概况、地热地质条件,确定该区域系统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基于井温测量、热导率测试数据,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Tough2软件分别对洪泽复式背斜、黄滕沟背斜及圩中背斜3条剖面进行了地温场模拟,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深部热储的预测温度在73℃-120℃,往深部钻进有望获得温度更高的地热水。较薄的地壳厚度和较浅的居里等温面埋深构成了研究区地温偏高的深部地质背景,构造断裂带及其交汇带的热水深部循环也是造成该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局部热异常的主控因素之一。

  • 标签: 地温场 地热资源 地热田 温度模拟 地温梯度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