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晋城泽州窑发现于2007年,是晚唐烧造低温釉器物的一处窑场。在晋东南和西安一带的遗址墓葬中屡见该窑产品。以往都将其归入了巩义窑或邢窑。该窑址的发现为以后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晋城(古泽州) 晚唐 低温釉 瓷胎
  • 简介:2004年6月至8月间,配合赤峰至通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考古项目中,在发掘陈家营遗址时,考古发掘队对遗址周邻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工作,调查中发现大南沟石城遗址,调查情况如下。

  • 标签: 赤峰市 大南沟石城 夏家店下层文化
  • 简介:阳岳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苍溪县三川镇阳岳一组望天观,造像刻于山崖西北面,共计七龛,题材主要有西方净土变、五十三佛、二十五佛、三世佛等,其中五十三佛、二十五佛等题材可能与三阶教有关,这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有关三阶教的造像.

  • 标签: 四川 苍溪县 阳岳寺 摩崖石刻造像 调查简报 三阶教
  • 简介:2011年9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对位于四川金川县沙耳乡丹扎木村一组的神仙包遗址进行了调查。初步调查表明,该遗址可能包含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和秦汉时期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神仙包遗址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大渡河上游区域的考古学文化丰富了实物材料。

  • 标签: 四川金川县 神仙包遗址 大渡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晚期 秦汉时期
  • 简介:全南渡田坑古窑址,早在五十年代初省文物部门就有所发现。并有实物在江西省博物馆陈列、收藏。去年,经赣州地区文物科派员勘察,认为该窑址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据此,在文物普查中,我们对此窑址进行了重点调查。现将情况简述如下:渡田坑位于全南城东约三百五十米处(即今南全南造纸厂所在地),属丘陵山岗,座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北距全龙公路干线,南临桃江流域。渡田,顾名思义为渡工者耕。相传从前这里有一处较大的渡口,水陆交通颇为发达。故为发展瓷业提供了运输的有利条件。

  • 标签: 古窑址 田坑 江西省博物馆 文物普查 全南 鼓腹
  • 简介:薛河流域是山东古遗址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10-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大学合作在此区域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共发现遗址和遗物分布区180余处。项目在田野调查和聚落研究中使用GPS定位、分区采集和Arcview软件分析等手段,主要考察了本地区北辛文化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宏观聚落形态和变迁情况。大体而言,这一区域聚落发展的总趋势为聚落数量不断增多,分布范围逐步扩大,聚落规模逐渐增大,聚落间的分化逐渐明细。具体又可以分为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时期的萌发期、大汶口文化至商代的稳定期、西周至秦汉时期的高速发展期三大阶段。宏观聚落变迁的整个过程以稳定和继承为主,突变始终居于次要地位。

  • 标签: 薛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宏观聚落形态 聚落变迁
  • 简介:山东阳谷、东阿县古文化遗址调查孙淮生,吴明新In1988,archaeologistscarriedoutaninvestigationinYangguCountyandDong’eCountythewestofShongdongProvince,T...

  • 标签: 古文化遗址 岳石文化 东阿县 文化遗存 文化遗物 陶器残片
  • 简介:摘要——互联网是国际间交流信息的一种手段,这在信息发送和回馈方面是十分重大的改革。当公众掌握了这门技术时,使博物馆有机会利用这种新技术来扩展其功能。本文调查了互联网使用者和访问博物馆网点的数字资料,证实互联网的普及会给博物馆的作用发扬更大的潜力。

  • 标签: 博物馆 网站 互联网 网络活动 网络信息服务 网络调查
  • 简介:今年3月,我们在南城县株良公社清理明墓期间,得悉在宏虎与云市大队相间的地面上有很多瓷片堆积,于是我们即往指定地点,进行了调查,计得窑址两处。荷塘窑址荷塘窑址位于株良公社东南约三公里的荷塘村与古溪上曾堡村之间,紧依红旗水库。这里有瓷片、窑具的堆积,即俗称之窖岭。我们采集的能复原的器物只有碗和碟两种。

  • 标签: 古窑址 南城县 红旗水库 古溪 影青 土釉
  • 简介:麦积山石窟所藏《秦州雄武军陇城县第六瑞应寺再葬佛舍利》碑,为宋代靖康年间刻。碑文主要介绍了瑞应寺的初建、西魏大统元年修建麦积山、隋文帝时建舍利塔赐瑞应寺及寺院的情况。从中反映出麦积山的兴衰及其历史的变迁状况,为我们研究秦州及麦积山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标签: 秦州雄武军 陇城 瑞应寺 舍利
  • 简介:“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办公室在南京博物院组织召开项目中期总结汇报会议。该项目是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向财政部报批的政府预算的国情调查咨询项目,去年3月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承担。按照国家文物局审批的实施方案,该项目从去年8月在全国启动,截至目前,共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普查和重点调查表格及其指标项的设计、网上填报、统计、分析数据软件的组织开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科技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项目技术支撑单位工作任务的确定、项目培训、重点调查专用小型设备工具包的设计等7项工作内容。

  • 标签: 全国馆藏文物 腐蚀损失 调查项目 项目培训 藏品整理
  • 简介:<正>侯马市为晋国晚期都城——故“新田”所在地,从1956年发现以来,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收获。在1986年8月至1987年10月的全省文物普查工作中,共发现和复查了古文化遗址三十余处。其中,在上北平望遗址中首次发现了商代二里岗文化遗物,是这次文物普查的主要收获之一。现把上北平望遗址的调查情况介绍于后。上北平望遗址位于侯马市高村乡上北平望村(俗称上平嘴子),汾河东岸的台地上(图一),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文化层

  • 标签: 古文化遗址 侯马市 北平 二期文化 庙底沟类型 二里岗文化
  • 简介:油饰彩画作为中国古建筑传统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在古建筑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具有保护、装饰和说明建筑木构件等作用。油饰彩画对古建筑尤为重要,针对近年来油饰彩画面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文化遗存的保护,必须对塔尔寺嘉木央活佛府邸油饰彩画进行全面的调查。为此,本工作在塔尔寺嘉木央活佛府邸油饰彩画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塔尔寺活佛府邸建筑彩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归纳总结了该府邸彩画的题材内容、纹饰纹样、工艺技法及地方性结构特征。基于塔尔寺藏传佛教寺院活佛府邸建筑彩画的传统工艺和结构特点,阐述油饰彩画保护修复过程的调查方法与重点。本调查结果可为塔尔寺嘉木央活佛府邸油饰彩画及类似彩画的修复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油饰彩画 彩画结构 绘制工艺
  • 简介:本文是在拙作《北京大慧寺相关史料及研究》《大慧寺彩塑造像定名研究——兼谈“标准器比较法”》两篇文章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后续四方面内容的研究:一、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大慧寺大悲殿在历史上的功德主及保护者的资料;二、通过到大慧寺实地考察,基本明确了二十诸天与天龙八部两组塑像的塑造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慧寺始建时所营造的佛教氛围、相关设计思想与其宗教内涵;三、本文还通过对多堂诸天题材的造像与壁画研究,提出了对诸天形象研究的新认识,如关于二十诸天演化为二十四诸天的原因、演化时间;四、清代对大慧寺的修缮及相关变化等问题:

  • 标签: 大慧寺 宦官张雄 宦官麦福 诸天 天龙八部 补塑
  • 简介:本报告是根据四川地震局《关于成都地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工作的报勘(1977年)所规定的第四项工作任务而撰写的,目的在于运用考古方法来调查研究成都地区1900年以前的历史地震的基本烈度问题。

  • 标签: 历史地震 成都地区 考古调查 鉴定工作 考古方法 地震局
  • 简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麓。夏商时境内为西戎地。公元前885年(周孝王十三年),周封在淠渭之间养马有功的赢非子为附庸,在秦建邑,号赢秦(邑在张家川镇瓦泉村)。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设陇西郡,郡治狄道(甘肃临洮),张家川县属陇西郡。

  • 标签: 张家川 墓葬 遗址 甘肃省 公元前 天水市
  • 简介:1989年和1990年,考古工作者对位于秘鲁库斯科河谷的瓦利帝国省府比奇拉科塔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这是对现存第二大瓦利文化古建筑群遗址的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公元600年至900年间,比奇拉科塔遗址进行了三次扩建,但最终在最后一次扩建未完成前被废弃。在遗址中心部分揭露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在古建

  • 标签: 秘鲁 比奇拉科塔地区 瓦利文化遗址 文物考古 地层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