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末以来,左鹏军先生不畏繁难,筚路蓝缕,在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研究领域取得了颇为辉煌的成果.尤其是新著《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①(以下简称“左著”),堪称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对于全面研究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乃至打通中国戏曲史都可谓厥功至伟.

  • 标签: 传奇杂剧 史实研究 文献史实
  • 简介:本文作者是一个由中国文学史研究而涉足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学术新手.在中国音乐学中浸淫有时,渐渐对它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一些具有外行特色的想法.今在《黄钟》编辑部同志的鼓励下,将其中部分想法写为此文.文中主要讨论为了完善中国音乐学学科,如何加强音乐文献学建设这一问题.但为了讨论的方便,也打算用比较散漫曲方式,谈谈其它一些相关的问题.本文作者赞成这样一种提法——一切社会科学都是历史科学,故本文所说的中国音乐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中国音乐史(包括乐律史、乐器史)学.

  • 标签: 中国音乐学 音乐文献学 学科建设 中国音乐史 中国文献学 音乐理论
  • 简介:<正>左鹏军先生《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②(以下简称"左著")一书是近年来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著,为该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了可能。但或由于疏忽,或由于文献占有不全,该著在文献使用与考辨方面尚存在部分瑕疵以及有待补正的空间。笔者曾在《戏曲研究》2013年第86辑发表《〈晚清民国传

  • 标签: 戏曲研究 商补 新桃花扇 深度研究 孙为霆 王时
  • 简介: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我国的艺术瑰宝,2005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后,我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化部门加深了对木卡姆的研究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以知网数据库为个案.对检索出的600余条各类论文和文章加以科学分类,发现1985—2016年间相关论文共74篇。客观公正地评述这些科研成果,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同行学者指出研究方向和努力方向,以期进一步推进木卡姆研究。

  • 标签: 知网 维吾尔木卡姆 研究综述
  • 简介:长期以来,中国音乐史常被贴上“无声音乐史”或“哑巴音乐史”的标签,而中国大量的传世乐谱充分证明了中国音乐音响存在的真实性,同时中国音乐还以不断接衍、流变、转化的形态,在民间得以留存发展,在民间社会严格的礼俗仪式中保有它的“古老性”。种种证据可见,中国音乐史并非是“无声音乐史”。但想要彻底摆脱人们心中中国音乐史为“无声音乐史”的偏见,不仅需要不断挖掘和翻译古代乐谱,同时需要走向田野,在田野中寻找中国音乐的历史遗存。而通过对民间音乐的录制,不断构建起丰富的音响档案馆,亦可为改变这种现状带来裨益。

  • 标签: 中国音乐史 无声音乐史 音响 乐谱 民间音乐
  • 简介: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中国知网”和“《综录》”两个视域,分别对中国戏曲音乐“唱腔分析”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第二部分从“唱腔”与“唱腔分析”引发的三个问题入手,对戏曲音乐“唱腔分析”的含义提出思考,并总结出自己对“唱腔分析”的认识和看法。

  • 标签: 中国戏曲音乐 唱腔分析 研究现状 含义
  • 简介:我与天津音乐学院一直有种难舍的情结,这不仅由于我在1989年硕士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更由于我受到的最早的音乐熏陶来自于这里,我的专业音乐教育启萌于这里,可以说,是天津音乐学院“引领”我走上了从事音乐职业的道路。算来我与天津音乐学院的情缘已有48年了。

  • 标签: 天津音乐学院 文献 母校 专业音乐教育 作曲系
  • 简介:在2007年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篇长篇论文——《构建京剧学研究的良好文献基础——京剧文献学论纲》引起了我的关注。此文对京剧文献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愿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认同。

  • 标签: 业内外人士 发展愿景 中国戏曲学院 文献学研究 余叔岩 戏剧旬刊
  • 简介:文章对上音图书馆馆藏齐尔品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阐述了齐尔品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与国立音专有关的活动,展现他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关切和以自己的艺术报答社会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 标签: 齐尔品 国立音专 文献整理
  • 简介:陈洪于1937年8月应萧友梅之邀赴沪担任国立音专专任教员兼教务主任,后又任“私立上海音乐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在3年多的时间里,襄助萧友梅在战争形势下艰难办学,为国立音专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陈洪 萧友梅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音乐教育史 校史
  • 简介:文章以通信形式论述音乐论文中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的写作规范,对中国音乐论文中常见的不规范现象逐点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和说明理由。

  • 标签: 论文写作 引文 注释 写作规范 中国音乐论文
  • 简介:文献翻译是原创性西学研究的“能源”和“养料”,对优秀学术著作的系统化翻译引进,不仅能“引入新知、开启新思”,还能展示顶尖学者的学术风范和相关学科的“生态景观”。保罗·亨利·朗的第一部论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被誉为“学养”与“文风”的双重典范,其中译本问世后对我国的西方音乐学术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如今,朗的最后一部论著《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也将推出中文译本。文章剖析了后一部论著的成就、特色及其与《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关系。保罗·亨利·朗作为音乐文化史家所具有的“全景视野”,和他作为音乐批评家所具有的“时代关怀”和“公众关怀”,预示着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风范”将对中国的西方音乐学术和青年音乐学者产生更进一步的重大影响。

  • 标签: 文献翻译 文化创新 保罗·亨利·朗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音乐学 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