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认为,在中国音乐学术史研究领域,《吕氏春秋》是先秦及秦汉道家音乐学术思想研究的重点。在《吕氏春秋中》,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与其音乐思想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重生"思想与音乐思想的联系;"太一"观念与"乐"之存在的联系;"周行""复归"观念与十二律相生、计算法则及"随月用律"实践的联系。《吕氏春秋》音乐诸篇的撰写及其观念,背后都有先秦道家思想作为支持。

  • 标签: 先秦道家 秦汉道家 音乐学术思想 吕氏春秋 重生 太一
  • 简介:在宋代俗字谱体系中,"一唱字对应一谱字",即"一字一音"的外在特征是鲜明的,该记谱方式可以从《白石道人歌曲》《小品谱》中直观归纳,也可以从《愿成双》谱词曲组合中间接推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宋代俗字谱"一字一音"记谱法隐含着更为具体的旋律、节拍节奏信息,其内在含义并非"一唱字配唱一音符""每一唱字时值皆为一拍"那么简单。宋代俗字谱"一字一音"记谱法的确立及其隐含信息的找寻,是再现宋代音响的一项基础性研究。

  • 标签: 宋代音乐 俗字谱 一字一音 词曲组合 明拍 暗拍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的声乐曲创作中,由于其文字中独有的节奏韵律、诗词内涵、深层表意而成为众多作曲家的创作首选。《登鹤雀楼》本文主要对《登鹳雀楼》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技法中技韵与意韵的结合探索作曲家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与诠释。重点分析艺术歌曲《登鹳雀楼》以婉转的旋律线、长线条唱词的技术设计等丰富的表现手法,诠释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

  • 标签: 黎英海: 登鹳雀楼 艺术歌曲: 古诗词: 艺术特征
  • 简介:拉魂腔也称“自由调”,是流布于苏鲁豫皖交界区域的地方戏曲样式。20世纪中叶以前,拉魂腔的表演中存在着诸多自由性艺术特征,以1953年拉魂腔定名柳琴戏为标志,随着整个戏曲界改革的全面推开,拉魂腔的自由性艺术特征在柳琴戏中逐渐消失。本文便是以拉魂腔中具有的自由性艺术特征为着眼点,分析拉魂腔自由性艺术特征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柳琴戏中的固定化转型。

  • 标签: 拉魂腔 柳琴戏 自由性 固定化 转型
  • 简介:总体观察关于京剧流派音乐特征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并存在着创始人与流派概念混用、对传承与发展观察不够、分析对象不明确,方法不系统等问题。这与流派之于京剧,音乐之于流派的重要性不相匹配。京剧流派音乐特征应从哪些方面描述?如何描述才是有效的?以上问题有待解决。文章通过对梅、程、荀三个旦角流派各一个代表性唱段为例,试以音乐学角度描述京剧流派音乐特征,并对其有效描述方法和研究意义展开讨论。

  • 标签: 京剧 流派 音乐特征
  • 简介:面对复杂而变换的20世纪音乐,新流派、新技法层出不穷,它们以新的结构秩序和逻辑关系为标志将自身与传统音乐相脱离。在这些新的秩序和关系中,最具结构组织力量的是“核心”概念的建立。核心音、中心和弦作为阿沃·帕特(PairtArvo,1935-)钟鸣作曲法秩序建立的起始点和归宿点,围绕着“核心”按既定的规则和模式使看似纷繁复杂的事物变得有序,并在相互运动中发挥最大作用以形成技法的主体。

  • 标签: 阿沃·帕特(Part Arvo) 钟鸣音乐 钟鸣作曲法 M—voice T—voice
  • 简介:本文通过希曼诺夫斯基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介绍了他在第二个音乐创作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该协奏曲是一首印象主义浪漫音乐,是一首洋溢着“狂喜”与“热情”气氛的浪漫之歌。作者在音色的运用、曲式的处理以及独奏小提琴的写作等方面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建立在浪漫主义基础之上的印象派风格以及灵活运用音乐表现形式以达到其表现目的的高超的音乐处理手法。这首作品也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作品的共同音乐特征

  • 标签: 希曼诺夫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 印象主义音乐 音色 二重调性
  • 简介:本文仅就拉威尔钢琴作品《小奏鸣曲》的旋律外形、主导音程、核心音调以及高潮形成的旋律材料运用几个方面揭示其独特性和层次性,进而说明它和演奏之间的相关性.笔者认为,就其旋律外形和音乐形象来看,三个乐章分别表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存在着不同的个性;从旋律构成的各个因素(音程、音调、音型)的相互关系出发,又可以说具有'细节特征上的同一性,和旋律结构上的统一性'特点.就其后者而言,正是由于细节(音程、音调、音型)的同一,从而达到三个乐章音乐内容和结构上的统一.演奏者除了在练习中能熟练地弹奏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技巧以外,还应该抱着辩证的态度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侧面去分析和演绎它,才称得上是音乐作品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听觉再现.

  • 标签: 拉威尔 小奏鸣曲 旋律分析 钢琴演奏
  • 简介:创作于1794-1795年间的《f小调钢琴奏鸣曲》Op.2,No.1系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的早期作品之一。在这首题献给海顿的钢琴奏鸣曲的柔板乐章(Adagio)中,作品清晰的层次和严谨的结构具有浓郁的古典主义风格。作曲家对各音乐元素逻辑性的布局安排充分体现了他对音乐形式从宏观到微观之间联系的把握和独到处理。作为贝多芬第一首钢琴奏鸣曲,该作品的风格和思想性对其之后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开端意义。

  • 标签: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f小调钢琴奏鸣曲》 申克分析法 曲式结构 和声结构 力度结构
  • 简介:本文通过对16世纪意大利早期牧歌大师阿卡代尔特之代表作《洁白温柔的天鹅》的音乐分析,阐释了这首牧歌为了贴切、细腻地表达诗歌内涵,在绘词法、织体、和声、终止式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音乐特征,体现了该作品在16世纪意大利牧歌早期创作中所具有的典范意义。

  • 标签: 阿卡代尔特 意大利牧歌 《洁白温柔的天鹅》 绘词法 织体
  • 简介: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他的创作活动处于世纪之交,在音乐文化史上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他的钢琴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里的珍品之一。这些作品虽然规模不大,常常是中小型多段体的,但精巧细腻,雅致深情,执着地追求新颖的音响,丰富的色彩,以表达瞬间印象,在乐思陈述中很注重结构的完美性和连贯性的形式美。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作曲家,用具有独特风格的曲式结构与音响塑造音乐,描绘出音乐的冷与热、光与色的绚烂变幻的意境影像。本文从印象派音乐的产生入手,通过对德彪西的《意向集》之一中((水中倒影》的分析,来阐述其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

  • 标签: 德彪西 风格特征 瞬间印象 钢琴音乐
  • 简介:编者按:1984年4月,美国十位中青年学者相聚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讨论“民族志文本的打造”。在几天的时间中,与会者坦率批评、深入讨论,与会论文经过认真修改,汇编成书,于1986年公开出版。这就是著名的《写文化》(WritingCultureo受此启发,由中国音乐学院两住教授发起组织的沙龙式“书写民族音乐文化高级研讨会”于2009年8月在秦皇岛市举办,十位应邀参会的中青年专家分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在为期三天的研讨活动中,参会者对提交的论文进行了充分交流,达成诸多共识。我刊特以笔谈专栏的方式对这批文章中的大部分予以先期压缩刊载,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民族志 书写风格 思维特征 中国艺术研究院
  • 简介:“诗言志,歌永言”,对我国文化、文艺、诗、歌,有深远影响。王小盾先生以为(凡引王文概用楷体。引文中加重处系洛地标记。下同):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诗言志,歌永言”也许是最重要的命题——至少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命题。

  • 标签: 诗言志 汉文化 歌唱 汉族 传统 文学理论史
  • 简介: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对“分形”概念属的所指进行分析;二、梳理近年来国内有关“分形”理论研究的文章,对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三、利用“分形”理论的自相似性特征对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形态与发展手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分形”理论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利用分形特征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说明“分形”理论在音乐作品分析中的可行性,展望其对音乐分析与音乐创作方面将产生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分形 自相似性 迭代 踏雪寻梅 旋律
  • 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居住莱比锡时期,共计创作了近300首宗教康塔塔作品,借助于对康塔塔作品《主慰吾灵》的一系列分析,着重分析作品中所展示出的一系列德意志宗教康塔塔作品“共性特征”以及在其间显露出的一系列巴赫的“独到之处”。

  • 标签: 宗教康塔塔 《主慰吾灵》 巴洛克 巴赫
  • 简介: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除了地域性差异形成各地不同的音乐形态和音乐风格之外,还形成了个性迥异的个人风格特征。这是因为在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回族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创造性艺术劳动,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继承和创新,不断地丰富着宴席曲,并且同时也在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音乐风格特征。本文以青海著名回族民间歌手马占才为例,从已采录到的40余首曲目中,选择了3首较具代表性的曲目进行分析,研究他的个人审美性音乐风格特征

  • 标签: 西北回族 宴席曲 个人风格
  • 简介:威廉姆·本内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得到与他同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和舒曼的高度评价。西方音乐界将其钢琴音乐视为英国19世纪中期音乐风格的典范。本内特强调音乐结构的有机统一和调性的严谨布局,但又不拘泥于形式,求变出新,达到古典与浪漫的最佳平衡。同时,他还追求简洁的诗性语言与钢琴化的音乐表现,使得音乐充满着明快、纯净、柔美的特点。

  • 标签: 威廉姆·本内特 钢琴音乐 结构严谨 诗性语言 钢琴化表现
  • 简介:文章在“律源、律度、律数、律历”四个维度的认识框架下,对《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律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吕氏春秋》《淮南子》律学理论的四个维度,是一种内在的思维结构,相互之间互为前提、密不可分。文章把《吕氏春秋》《淮南子》律学思想的“四维”特征表达为“律源自然”、“律度适度”、“律数趋匀”、“律历合一”,同时认为这“四维”特征的理论基础都可以追溯到“自然”,因而将两书律学思维的本质特征表达为“律依自然”。

  • 标签: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律源 律度 律数 律历
  • 简介:Voi(rex)是法国当代作曲家菲利普·勒胡(PhilippeLeroux)的代表作品之一,此作为室内乐队(人声与六件乐器)与实时电子音乐编制的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其以丰富的制作方式,多样且具有高度可观赏性的舞台表演,可谓是混合型电子音乐中典型又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作品的创作立意建立在文学(诗歌)内容之上;通过对声音的频谱分析,利用Openmusic平台对人声、器乐与电子音乐等声部进行声学建模;最后通过演唱、演奏、实时处理以及舞台表演等艺术方式,将诗歌从内容到内涵作综合呈示。音乐内容中,各媒介之音色相互渗透与牵制致使舞台上的所有元素处在高度的融合与统一之下,同时实现了作品在技术性、音乐性与艺术性等方面的融合与统一。

  • 标签: 菲利普·勒胡 交互式电子音乐 实时 频谱音乐 诗歌文学 模块
  • 简介:作为器乐音乐中与纯音乐相对的体裁之一——标题音乐(programmusic),从其诞生以来就极为引人关注同时又引起很大争议(主要体现为情感论美学与自律论美学之间的争辩)。虽然都是各持一家之言,但如果不能将其概念、内涵与表现特征廓清,则不但会对专业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与音乐评论,即便是对于一般的音乐欣赏也会产生相当大的误导。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标题音乐的发展沿革、创作过程特点、表现特征以及欣赏过程中音乐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做以简要的梳理,同时辅以接受美学的相关原理与音乐实践过程的对比,希望能够借以得出音乐欣赏过程中标题音乐在接受美学条件下的解读方式。

  • 标签: 标题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美学 接受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