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思想自康德以降,构成现实的基础条件的性质已然是审美的。美学疆域在现代的扩展使美学突破专与艺术结盟的成见,从一门特殊学科转身为理解现实生活世界的媒介。现代美学外延的不断扩大,已然远远超越传统美学的视域,科学、政治、艺术、伦理学都已成为审美思维的对象,

  • 标签: 艺术 形而上 价值 维度 现实生活世界 现代美学
  • 简介:一、引言从理论上说,无论那一种绘画理论,其核心应该是统一于某种美学的观念之中的。中国古代的某些理论家,往往兼受着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常常会因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或因不同的需要而变换自己的立场和语调。这种历史的

  • 标签: 中国画论 绘画观念 绘画理论 石涛 张彦远 气韵生动
  • 简介:几乎所有在这里讨论的艺术家均否定作品的意义是艺术家自己赋予的。相反,认作品之后就与他们无关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吴山专曾尖锐地指出了这一点。他举了个例子,艺术作品好比植物,而艺术家则是土壤,植物的本质属性不因土壤肥沃与否而改变。所以,艺术家也无权和不能去确定作品的本质和意义。顾德新也坚持这一观点,所以他从不解释作品的意义。中国艺术家很少受到后结构主义的影响,罗兰·巴物“作者的死亡”的文章也鲜为人知。但吴

  • 标签: 中国 “极多主义” 另类艺术 “形而上”
  • 简介:  如果说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绘画一直是决定性的开拓与主导力量,那么随着绘画中抽象表现主义狂潮的退却和雕塑中极少主义和波普艺术的崛起,雕塑在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历史中,第一次取代绘画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 标签: 主义雕塑 哲学诗性 形而上绝唱
  • 简介:展览“孤寂的地平线”主要展出高名潞先生70年代创作的近百幅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中蕴含着“日常性”和“形而上精神”,两者既有对立性,又有整一性。展览分为“草原岁月…‘乌盟风景…‘师生友人”等七个主题,这同时也是高名潞先生在70年代的日常生活。在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又能看到高名潞先生寄予其中的形而上精神。看似互不相容的“日常性”和“形而上精神”最终都整合于高名潞先生80年代至今的学术工作中。

  • 标签: 日常性 形而上精神 极多主义 理性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