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立足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奠基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的设立和单列与艺术学者独立的学科意识的联系出发,回顾其设立和单列的历史过程,着眼于本时期立项的七个项目及其重要学术成果,详细探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在新时期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艺术学学术研究、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系统地论证这一时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对新时期中国艺术学发展的建构意义。

  • 标签: 艺术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艺术学项目 20世纪80年代 建构
  • 简介:2016年6月15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文房砚为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拉开帷幕。作为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精品展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大名砚传统制砚技艺的代表作品,小器中闪耀出大匠之精神,厚土里淘出唐宋的金声玉振。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恭王府 国家级 学术研讨会 精品
  • 简介:“伤痕展陈”是以纪念灾难事件为目的的特殊设计命题。对于512抗震纪念设计而言,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的展陈带给设计界诸多借鉴和反思意义。着眼于个体对灾难创伤的怀念与倾诉,以及群体对生命、民族精神等的感悟这两个大的方面。以设计启示的方式思考分析了512纪念的“伤痕展陈”应关注和反思的展陈体验设计及其蕴含的设计文化.灾难的纪念应重点传递出的抚慰心灵与致敬精神的价值、最终实现对成都抗震救灾精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构建成都“文化之都”建设的文化多元性.

  • 标签: 伤痕展陈 汶川地震 抗震救灾 设计伦理 精神文化遗产
  • 简介:全文转载 (3篇)赵德明 《不忘记承诺———与巴尔加斯·略萨的两次谈话》(2000/3);转载:J4/2朱向前 《“中篇合为时而著”———略论当代(军旅)中篇小说的沉浮演变》(2000/4);转载:J3/3吕益都 《辉煌战争史,决战诗意浓———90年代全国解放战争史诗巨片叙事结构研究》(2001/1);转载:J8/4选作索引 (31篇)傅利民 《试析黑格尔论艺术想像》(2000/2);J1/2张 鹰 《论“前话”的艺术风格》(2000/3);J5/1苗再新 《自然为上———浅谈中国画的格调》(20

  • 标签: 人大复印 全文转载 国家权威性
  • 简介:乡愁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集体性的文化情感。因此,对于乡愁的关注、思考和表达,具有成为文化焦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传统村落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多数民众日常生活的载体,正在急剧消亡。近年来,在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持民俗生活的活力,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宣部的国家重点工程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表述,其第9集《街津口村——自尊自强》中强调,乡愁是对于民族历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想象,传统村落中的历史记忆、地域文化(如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如歌舞、服饰)、民间习俗(如“非遗”代表作)是乡愁情感形象化表达的有效载体,该集纪录片通过具象化、“一主线、双结构”等视听手段的合理运用,将政治导向的价值观与赫哲族的历史、现实生活及文化相连接,从而将其文化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中。

  • 标签: 乡愁 传统村落 纪录片 赫哲族
  • 简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创作的重要作品,首演于2015年。全剧以富有俄罗斯气息的动人音乐、诗画般的舞台呈现,揭示了残酷战争对美丽、青春、生命的无情摧毁。作曲家唐建平在保留中国歌剧特色的同时加入了苏联歌曲、俄罗斯传统民歌以及欧洲歌剧元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俄国二战题材作品。

  • 标签: “中国制造”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国家大剧院 俄罗斯 原创歌剧 中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