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加拿大华裔作家崔维新的凸现了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的重要特征:在语言上,它表现了移民语言从杂糅向规范英语的过渡.在内容上,它揭示了华人家史和族裔史上的隐秘故事,批判排华政策.在主题上,作品突出华人个体以推翻旧有的华人刻板形象,重书家史以解决身份困惑.

  • 标签: 《纸影:唐人街的童年》 加拿大 崔维 语言 小说
  • 简介:2014年12月26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举办了"非洲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学术研讨会"。会议最为重要的议题为如何加大力度培养非洲语言文学教学研究人才,在继承北京大学原东语系东方文学方向硕士生培养传统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拓展东方文学方向的学科建设新领域。

  • 标签: 人才培养模式 语言文学教学 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 非洲 东方文学
  • 简介:动画作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动画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给中国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一出现便引发了国民的追捧浪潮。本文针对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电视动画片制作的相关技巧,去探寻动画中的视听语言所带给我们的别样魅力。

  • 标签: 动画作品 视听语言 日本电视动画片 制作技巧
  • 简介:埃及女作家纳娃勒·赛阿达维著作颇丰、影响深远,在当代阿拉伯世界颇具争议。由于她在性、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异见,一直在阿拉伯本土受到打压,不仅“文学家”的身份得不到承认,甚至连“女性”的身份都遭到质疑。本论文认为,赛阿达维的写作生涯是她反思和探索母语阿拉伯语的过程,她从语法、语言习惯和言外之意等多方面着手,尝试指出和弱化阿拉伯语承载的父权文化色彩和阳性中心主义价值观,驯服这陌生的“母语”,也呼吁女作家和她们的读者通过对语言本身的思考,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和世界。

  • 标签: 纳娃勒·赛阿达维 女性写作 阿拉伯语 父权文化
  • 简介:英国当代作家A.S.拜厄特的小说《巴别塔》,从“语言”的角度描写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风貌。它以丰富的文学想象历史性地“再现”了当时语言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变迁,以及由此带给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本文围绕小说的中心意象,即古老的圣经典故“巴别塔”,解读它如何通过当时盛行的语言危机,重构60年代英国从社会思想观念到个人生存状态的混乱无序。

  • 标签: A S 拜厄特 《巴别塔》 语言危机 “60年代”英国
  • 简介:通过对古辞《公无渡河》与刘孝威拟作的语言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古辞集中体现了原始思维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这种强烈的对立冲突在刘孝威的拟作中通过隐喻性语言和二元对立结构的转换而得到折中化,并最终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生与死的对立。

  • 标签: 《公无渡河》 语言结构 乐府 拟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