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现有研究表明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是基于国土空间上的城市集聚,但需作进一步的行业细分和实证.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以我国285个城市的区位空间为足迹空间,从连续空间上大规模聚集角度计算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空间聚集程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聚集性,没有形成"中心—外围"结构;2003-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程度提高,呈现集中化聚集发展趋势,聚集经济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其细分行业空间聚集程度的一致性较高,分布椭圆均呈"东北—西南"方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聚集程度最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聚集程度最低,总体呈现"递增型"、"递减型"、"稳定型"三种变化趋势.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聚集 标准差椭圆
  • 简介:洛伦兹曲线、可持续发展观与零增长理论主要关注“公平”的时间维度,缺乏对空间维度的解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空间因素并对三者的传统意义进行再诠释,可期寻求三者内在统一性和新涵义,以丰富和补充其理论构架。在此基础上,应用赋予空间属性后的理论对长江流域进行分析发现,流域开发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

  • 标签: 洛伦茨曲线 可持续发展观 零增长理论 空间意义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构成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本形成国有经济、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然从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看,民营经济更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具体而言,其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六大作用空间

  • 标签: 民营经济 中国 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体制 WTO
  • 简介:正如一簇薪火可以抵挡一片黑暗,对于困境中的企业而言,经营成本可以下降,哪怕是一点,都是一种利好。因为这样的呼声,浙江不遗余力。2016年,率浙江先推出一套减负降本“组合拳”,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共降低企业各类负担和成本510亿元左右。其中通过“营改增”降低服务业企业负担约125亿元,通过减费降税措施减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类负担和成本约385亿元。

  • 标签: 企业减负 经营成本 浙江 攻坚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空间
  • 简介:摘要:网络公共空间是指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在互联网上开辟和共同使用的一类公共空间,是人们认识、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场所之一。网络政务服务平台是网络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群对于政务平台的使用态度、意愿和能力等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本文从适老化改造的角度出发,运用技术接受模型分析网络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情况。

  • 标签: 网络公共空间 政务平台 适老化改造 技术接受模型
  • 简介:调查了1995年到2004年十年间中国学者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185篇关于英语阅读研究的文章,对其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类分析,归纳总结了近十年来英语阅读研究的状况与变迁,指出了该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为未来二语阅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英语阅读 研究现状 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 简介:选取2011年我国31个省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经典OLS方法无法模拟省域间各种影响服务业发展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服务业发展的要素对不同省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有很大的差异。具体来说,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公共财政支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多数省(市)的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第二产业发展状况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效用不显著,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服务业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 简介:政府公信力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公信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向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经济建模技术,显著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政府公信力完全可以纳入到空间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当中,这不仅可以深入探究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差异化的重要推进力量。

  • 标签: 政府公信力 区域经济增长 新经济地理学
  • 简介:基于中国2000—2012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及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空间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环境分权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适度的环境分权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及工业绿色转型,过度的环境分权将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及工业绿色转型,而且环境分权与财政分权的结合将会加剧工业污染而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察分权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关系,但环境监测分权却与工业绿色转型呈现明显的倒“U”型变化趋势。不同地区环境分权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分权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及工业绿色转型,但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环境分权阻碍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

  • 标签: 环境分权 财政分权 工业绿色转型 产业结构升级 动态空间效应
  • 简介: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一组织形态一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率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一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 标签: 空间外部性 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 空间关联 异质性 生产率
  • 简介:本文从背景、市域基本条件、工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几方面探讨了洪湖市域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希望能通过对洪湖市域空间发展规划的研究与探索,促进洪湖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为洪湖市城市规划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 标签: 市域空间 城市规划 机遇 挑战
  • 简介:文章选题的立足点和研究对象是以我国闲置空间资源特性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在精神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偏好于在闲置空间中集聚,在集聚的过程中促成或推动了闲置空间的再生和发展完善。经过长期调研和分析,发现闲置空间具有地理环境资源、建筑特色资源以及当地政策和制度资源等各种资源特性优势,这些优势吸引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进驻和集聚;与此同时,闲置空间也会对进驻的主导性文化创意产业做出选择。

  • 标签: 闲置空间 资源特性 文化创意产业
  • 简介:利用SSM空间模型,考察了2007--2011年北部湾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07—2011年,北部湾城市群中各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均受邻近区域的积极影响,并形成了各城市间良性互动的格局;南宁、北海和崇左3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邻近其他地区,具有空间竞争优势;南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远远大于其他5市,表现出“一家独大”。

  • 标签: 空间相互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 SSM空间模型 北部湾城市群
  • 简介:利用1990—2013年全国各省区相关面板数据,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城乡收入公平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各省区城乡收入公平的改善有正面影响,忽视区域间的间接效应将低估这一影响。在将研究期限划分为两个阶段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速公路、铁路和各等级公路对改善城乡收入公平的作用大小依次递减。

  • 标签: 交通基础设施 城乡收入公平 空间面板计量 空间溢出 区域经济联系
  • 简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转向质量型经济增长。基于外部性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着手,运用全国2003-2016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经济的质量型增长受制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但当考虑人力资本、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和政府干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抑制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区域差异、城市规模和行业特征等约束条件的不同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效果。此外,从集聚外部性视角来看,MAR外部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影响相对显著。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经济增长质量 外部性作用
  • 简介: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中的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以及标准差椭圆分析,以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7年为时间节点探讨了湘潭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SPSS软件对影响住宿业布局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湘潭市住宿业布局不均衡,经济型连锁酒店“扎堆”分布,星级酒店数量较少;经济发展、交通可达性、人口密度、地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对酒店布局影响显著;“多核心、网状式”将是住宿业空间布局新的发展模式。

  • 标签: 住宿业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湘潭市
  • 简介:空间集聚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计算29类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并且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不同区域间同一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西部更趋向于集中而东部地区则相对均衡。不同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产业集聚程度;交通运输会从整体上影响产业集聚;人口流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的空间集聚;地方保护、FDI对产业的空间集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第三方绩效评估 地方政府 评估主体
  • 简介:破解市场分割状态,建立全国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对产业转移转型和社会福利增进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地区自由资本模型的拓展(中国北部、中国南部与国外),建立国内与国外两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框架,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空间转移及社会福利关系。结果表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产业空间转移,并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和社会福利;渐进地提高国内和国际贸易自由度时,南北部区域之间不容易形成非对称结构;较快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不仅产业转移规模非常小,而且南北部区域之间不会形成核心一边缘结构,但是显著地提高了市场规模较小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

  • 标签: 地方保护主义 两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空间转移 社会福利
  • 简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会受到行政垄断的约束。首先,将行政垄断与环境规制纳入生产函数,构建了环境规制与行政垄断影响生态效率的理论框架。其次,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000—2015年30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和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且环境规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考虑到不同地区行政垄断程度存在差异,进一步设定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当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低于门槛值0.343时,环境规制有效提升工业生态效率,当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超过门槛值时,环境规制的系数不显著。据此提出制定异质性环境规制政策、放松地区性行政垄断、建立企业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激励机制、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 标签: 环境规制 行政垄断 工业生态效率 空间效应 门槛效应
  • 简介: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财政支出结构倾斜问题日益凸显,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支出对区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有何差异?通过构建MinDS-Luenberger指数测度中国20391家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从区域企业整体视角来看,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支出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改善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不同区域的财政教育支出具有负向空间交互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科技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效应并不明显;对外开放与产业高级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不明显。

  • 标签: 地方政府竞争 生产性支出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Min DS-Luenberger指数 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