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人物为中心的研究体例为学科发展和法律思想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逐渐转向以问题研究为中心、以法理阐释为目的的研究方式,并衍生出法律思想史的国学、法哲学、部门法和法文化等研究维度。作为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继往开来的传统法律思想研究应该在构建“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法学图景过程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 标签: 传统法律思想 国学 法哲学 法文化
  • 简介:<正>随着全球面临的诸多生态困境,西方学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探讨,尤其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保护以及动物法律地位的问题成为环境法学家和环境理论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有关动物保护的伦理思想成了动物立法的重要理念来源,构成了动物保护立法的法律文化背景。其中既有我国古代传统生态智慧、东方宗教中的伦理思

  • 标签: 动物保护 思想源流 主体论 生态智慧 内在价值 古代传统
  • 简介: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法治的基石,已经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法治原则。在列宁的大量著述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司法独立思想,主要有:主张司法权相对独立、要求法院的产生具有独立性、强调司法机关从工作程序上独立于党委和法官独立等。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度挖掘。

  • 标签: 列宁 司法独立 法治
  • 简介: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吗?今天,这已经是一个三岁小孩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是,就在四百多年前,提出这个问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智慧,更需要突破旧思维的勇气和力量。正是依靠这样的知识、智慧、勇气和力量,我们才拥有了今天的思想——被解放了的思想

  • 标签: 思想解放 读后感 回答 智慧 知识 力量
  • 简介:在西方自由主义或政治哲学领域中,洛克对分权思想有极大的贡献.但当下的学界对洛克的分权思想的分析有将其程式化的倾向.本文细致梳理了洛克分权思想中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必须依赖于理论的证明,我们只有细致梳理西方的思想学说才有可能使其成为我们本土制度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

  • 标签: 分权思想 立法至上 行政权 对外权
  • 简介:政治与法律理论的领域中,创造性地转化自身文化传统内的思想资源有助于学者更好地把握和解决当代问题。这种创造性转化固然面对多种挑战,但仍可找到妥当的方法来开展。以儒家政治与法律思想为例,首先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概念厘清,区分儒家政治意识形态、民间儒家伦理观念与古典儒家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以批判分析的方法来展开哲学解读。这种解读的有效性与正当性要求解读者遵循"善意原则",对古典文本整体进行同情的创造性解释。在合适的情形下还应当运用"概念—构想"、"去语境化的功能比较"和"整体论解释"三种方法来沟通古代经典与当代理论,以此来衔接古典思想资源与当代理论关切。

  • 标签: 创造性转化 儒家法律思想 善意原则 整体论解释
  • 简介:今年的乔利讲座考察的是政治代表在宪政民主制下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三点主张:(1)选主(通过选举的统治)把公民的作用缩减为一系列互不相干的选择点,真正的选择权经常落在政客手中。(2)由于过分关注赢者通吃式选举,选主体制鼓励美国的各类代议士把自己看作是有权势的陌生人,对其位置享有专有利益。(3)如果代议士们不仅仅充当各种公民观

  • 标签: 政治 权贵 反思 理论与实践 公民观 民主制
  • 简介:美国以现代共和主义立国,"自由"乃是其根本原则。美国立究所确立的自由政制仍置身于西方政治文明大传统中,同时赋予"自由"新的内涵。本文从政治哲学角度阐明"自治"精神的意义,并结合有关美国立国精神的争论辨析其内在的张力与局限。对共和精神的追求乃是自由政制的生命力之所在,在此意义上,反联邦党人亦有所贡献。

  • 标签: 美国立国 自由政制 自治 共和精神
  • 简介: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始终围绕城邦展开,与城邦的言说休戚相关。其中君主以多重面相出现,大致可分为前城邦时代的家长式君主、超越城邦的神人君主以及作为法律执行者立身于城邦的君主。亚氏守护着其对于城邦的那份虔诚信仰,在分析了前两种君主后,基于对城邦的理解,对立身于城邦的君主投以最多的笔墨。其对于君主政体的研究历经了由政制研究向法制研究的转变,并在论述君主的过程中实现了法治与君主的联姻。

  • 标签: 君主 君主政体 城邦 法治 亚里士多德
  • 简介:政治人”是生活在政治社会中以整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甘于为整体奉献的人。由于我国的法治建设脱胎于政治社会,受政治思维的影响,一些法律中自觉不自觉地残留着某种“政治人”的影像。对于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消解和防范“政治人”的立法思维和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政治人 法律人 法治
  • 简介:威尔哲尔的目的行为论主要包含了三大哲学思想:其一为物本主义存在论;其二为新康德主义;其三为实证主义。该理论受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及广为流行的非理性主义的影响较大。其不足之处在于:对过失犯与不作为犯的解释过于牵强,而这原本却是可以避免的。此外,行为于犯罪论中所处的地位应是独立的,它是超然于犯罪的上位概念。

  • 标签: 威尔哲尔 目的行为论 物本主义存在论 新康德主义 实证主义
  • 简介:吴经熊毕业于东吴大学法科,系法科改制后首任东吴法学院院长.他法学根底深厚,学贯中西,融合儒、道、禅哲学,以中华文化的玄妙精髓参悟唐诗的意境,并进而体会法律的艺术有其动人因素及美感经验,坚信均衡利益之冲突有赖法律人的智思心觉和直觉与耐心.他认为法之本质需通观整体,概观与个观兼备,法学研究应融贯理性与经验,实践可印证学理.浪漫因素是不断突破与创新的动力,从浪漫主义注重人的生命力与感受力,以及自由与丰富生活,获得方法论研究态度之启发.终其一生,吴经熊的法律思想几经转折,最后依归宗教,其动因与过程,浪漫因素有以致之.视吴氏为浪漫的人本法学家,不亦可乎!

  • 标签: 吴经熊 浪漫因素 理性 经验 法律的艺术 智思心觉
  • 简介:在《邓小平文选》有关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大量论述中,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法理学思想,有些论述和论断已经成为了体现法理学思想原理的重要命题和观点,有些甚至已经成为被广为传播和认同的至理名言。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认真思考我国法理学跨世纪发展的形势下,对邓小平的法理学思想展开专门性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试就邓小平的法理学思想作以下纲要式的初步探讨。

  • 标签: 邓小平 法理学思想 社会主义民主 法制 法治 人治
  • 简介:维柯一方面根据民族共同本性来研究部落自然法的特征,寻找习俗演变的凭证;另一方面又根据自然法的哲学观点来区分习俗和法律,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认识与实践的结合,史与论的结合。维柯运用"诗性智慧"的观点分析论证了法律的起源问题,对西方法学思想作出了原创性的理论贡献。

  • 标签: 维柯 法学思想 原创性 诗性智慧
  • 简介:在倡导法治的时代背景下,乔伟教授凭借其实践经验和深厚学识,创见性地提出了政府依法行政思想。他认为,依法行政既是民主和法治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依法行政的核心要求是政府守法,关键在于有法必依。这一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乔伟 依法行政 思想研究
  • 简介:朝阳市人民检察院把机关党的建设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机关党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检察业务的开展。一、建立健全齐抓共管机制,确保党建工作高起点一是领导重视。检察长以身作则,经常提出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办法,并与其他院党组成员一起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各项活动,在时间、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二是健全组织。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参加党组会、党委委员参加党组中心组学习,列席检察长办公会。三是落实任务。明确规定了党委、支部的职责和任务,院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实行“一岗双责”,把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选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完善制度。制定并完善了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十余项工作制度,并在工作中坚持和完善。

  • 标签: 机关党建工作 健全组织 保障 检察队伍建设 党的建设 机关党委
  • 简介:古希腊自然(physis)与约定(nomos)之争兴起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动荡变革的时代对人们观念造成的冲击;二是自然哲学的思维方式在人文领域的运用。这场争论的核心是自然与约定的关系。无论两者是对立还是统一,自然都是约定的基础。自然的至高无上性、普遍性和含混性等特征直接影响了后世自然法观念;自然与约定视角下的约定概念是后来社会契约论的雏形。可以说,自然与约定之争开启了西方二元思维的传统。

  • 标签: 自然 约定 古希腊 智者
  • 简介:从问世至今,社会主义已经在世界上走过了150多年的历程.其间,有过辉煌,也遭受过挫折,甚至出现过低潮.本文运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20多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百余年的历史经验,从而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是光辉的思想,时代的潮流,永恒的伟业.她将最终推进人类社会进入最高的理想境界:共产主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思想 潮流 伟业
  • 简介:史学界对商鞅变法在秦国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一致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对其中的成因则缺乏深入而有说服力的分析。商鞅法律思想中成熟的社会控制理论与秦国具备实践该理论的良好条件相结合是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效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国以及统一中国的秦朝因不具备这些条件而无法取得类似的成效。

  • 标签: 商鞅变法 社会控制 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