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选取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对汉字部件及其位置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字部件的发展在3个年级表现出一致的趋势。部件位置的发展趋势不一致,它在小学五年级阶段表现出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部件 位置 发展
  • 简介:特殊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从产生到基本发展完善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点特点进行梳理分析,以引起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并为我国特殊教育提供借鉴。

  • 标签: 特殊教育 观念 立法 一体化
  • 简介:在教育实践中,初中阶段往往被看作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人的心理断奶期,这一时期充满多种心理矛盾;从教育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既是义务教育的终结又是基础教育的中间阶段;从社会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通过社会影响、家庭感染,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完成个体社会化,具备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因此,全面研究和了解初中学生的特殊心理,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对于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个体社会化 心理矛盾 中间阶段 教育实践 学习过程 学校教育
  • 简介:本研究参照广告效果评估的研究方法,考察标签位置(上,下)和标签内容(新款,秒杀,热销)对35名女性被试浏览网店服装图片过程中眼动特征以及主观购买意愿的影响。早期眼动指标(首次注视时间)和晚期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和注视次数比)均表明,标签位置受到标签内容的调节;晚期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和注视次数比)表明,标签内容也受到标签位置的调节。主观购买意愿表明,标签内容为新款和热销时,被试购买意愿显著高于秒杀情况。以上结果说明在浏览网店服装时,服装标签内容和标签位置共同调节女性被试对服装图片的加工过程,但调节方式在加工早期和加工晚期并不完全相同。

  • 标签: 网购 标签位置 标签内容 眼动
  • 简介:为探究网格在工作记忆中对视觉客体位置编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n-back范式,通过客体位置的确定性和网格出现的不同认知加工阶段,探索了网格线在空间工作记忆视觉客体位置记忆中的作用机制.实验1的结果表明,被试将依据客体的位置确定性强弱来选择类别编码或坐标编码.实验2的结果显示,网格在识记阶段可能有利于位置记忆,而在提取阶段可能有干扰作用.

  • 标签: 空间工作记忆 空间构型 参考系 网格
  • 简介:采用即时记忆和延迟记忆任务,考察了双语信息加工对偶词呈现的空间位置对词义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偶词呈现的空间位置对词义记忆存在影响,且这种影响只出现在延迟记忆中;(2)在延迟记忆任务中.变换词对呈现的空间位置,对对偶词记忆的效果要显著地优于固定空间位置条件;(3)对偶词的呈现背景不同对词对记忆没有影响。

  • 标签: 双语信息加工 即时记忆 延迟记忆 空间位置 对偶词
  • 简介:无意视盲是指由于专注于某项任务而对视野中的其他事物视而不见的现象,它同时受意外刺激低水平的物理特性、语义相关性以及观察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无意视盲是联系知觉、意识和注意的重要桥梁。本文采用静态的无意视盲范式,随机选取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同时考察了意外刺激的位置和意义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结果表明:(1)意外刺激的呈现位置对无意视盲没有显著的影响,呈现在外周和中央的探测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无意视盲可能是受基于注意区域而不是基于注视点的位置因素的影响;(2)意外刺激的意义性对无意视盲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于无意义刺激,有意义的卡通笑脸不管呈现在中央还是外周,都更易获得探测。

  • 标签: 大学生 无意视盲 意外刺激
  • 简介:以科学发明创造题目为实验材料,采用"一对一"的实验范式,对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倾向与原型位置效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考察了不同创造性倾向个体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原型位置效应,创造性倾向包括想象力、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四个因素,结果发现:创造性倾向总分、好奇性、挑战性对原型位置效应有影响,而且原型位置效应随着创造性倾向、好奇性、挑战性的降低而显著;想象力、冒险性对原型位置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 标签: 原型位置 创造性倾向 好奇性 挑战性
  • 简介:心理弹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特殊儿童的心理弹性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学习障碍儿童、身体功能障碍、情绪或行为问题儿童等特殊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厘清其研究框架及问题范畴,寻找和明确促进儿童弹性发展的保护性因素及危险因素,并据此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促进特殊儿童的弹性发展之策略,以期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心理弹性 保护性因素 危险因素
  • 简介:以90名4-6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儿童在小模型旋转任务中利用线索学习和位置学习表征空间位置的年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线索学习的利用要优于对位置学习的利用;(2)4岁儿童已经可以使用线索学习的方式表征空间位置,但到6岁左右才开始能够使用基于方向的位置学习;(3)线索特征对于儿童的线索学习有显著影响,明显、突出的线索有利于儿童的线索学习。

  • 标签: 空间位置编码 空间表征 线索学习 位置学习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