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光线传输理论方面,提出了光纤曲率传感器的传感原理。从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强调制型光纤曲率传感器,直接以结构的曲率为被测量。通过在传感器的敏感区涂一层石墨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并保护敏感区在安装过程中不被损坏,非常适合用于智能结构宏弯变形的测量。

  • 标签: 光纤传感器 曲率 塑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假性剥脱性青光眼(PX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巩膜筛板曲率(SLC)的差异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PXG (PXG组)、POAG (POAG组)和CPACG患者(CPACG组)各30例,共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三组患者之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25,P=0.001);性别构成比(χ2=2.158,P=0.276)、眼压(t=4.993,P=0.078 )、眼轴长度(t=1.956,P=0.532 )、角膜中央厚度(t=1.407,P=0.724 )、视野平均缺损(t=2.725 ,P=0.496 )、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t=2.185,P=0.4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深部增强成像(OCT EDI)技术测量患眼平均以及0°、30°、60°、90°、120°、150°SLC,并计算SLC指数(SLCI)、SLC深度(SLCD)。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CT EDI检查结果显示,PXG、CPACG患眼SLC明显陡峭,POAG患眼SLC相对平坦。除150°这一角度外,PXG组、CPACG组患眼其余6个角度SLCI、SLCD均较POAG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PXG组、CPACG组7个角度SLCI、SL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SLCI[比值比(OR)=1.498,95%可信区间(CI)1.137~ 2.018,P=0.001]、年龄(OR=1.074,95%CI 1.019~ 1.143,P=0.016)与PXG发生显著相关;平均SLCI (OR=1.625,95%CI 1.192~ 1.997,P=0.001 )、眼压(OR=1.383,95%CI 1.106~ 1.993,P=0.012)与CPACG发生显著相关。POAG组(β=0.143,95%CI 0.032~ 0.208,P=0.016)、CPACG组(β=0.132,95%CI 0.079~ 0.315 ,P=0.043)眼压与平均SLCI相关;PXG组所有因素与SLCI均无相关(P>0.05)。结论与POAG比较,PXG、CPACG患眼SLC更陡峭且与疾病发生相关。

  • 标签: 青光眼,开角型 青光眼,闭角型 筛板曲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正常前后框架的曲率和散射测量。方法 选择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的46名患者接受了准分子激光手术,使用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曲率及散光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20例40眼框K1、K2、J0和J45的报告值分别为41.147±1.216、44.359±1.714、0.426±0.106、-0.5908±0.1426;角膜后表面曲率及散光及其轴位差异的比较K1(D)K2(D)JoJ45:-6.451±0.216-6.284±0.247、-0.426±0.106、-0.5908±0.1426。结论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曲率及散光的变化是准确的。当ptodulestyle体较大时,ptodulestyle体引起大角膜散射或患者大角膜散射较高,联合手术后大角膜散射可能会持续,建议先对ptodulestyle体进行手术,待角膜折射状态稳定后再进行。

  • 标签: Pentacam测量 准分子激光手术 术后曲率及散光的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前表面平坦曲率(Kf<41.00 D)相对平缓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配镜中心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80例(120眼)纳入研究组,验配框架眼镜患者76例(120眼)纳入对照组,按照等效球镜度(SE)将2组又分别分成低度数组(-3.00~0 D)和中度数组(-6.00~-3.25 D)。对各组近视增长幅度、眼轴增长幅度、内皮细胞数量、角膜厚度以及角膜点染等情况进行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戴镜6个月、1年和1.5年,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近视度数增长幅度(低度数组6个月:t=2.314,P=0.023;1年:t=3.215,P=0.002;1.5年:t=4.159,P<0.001。中度数组6个月:t=3.204,P=0.002;1年:t=4.613,P<0.001;1.5年:t=5.160,P<0.001)和眼轴增长幅度(低度数组6个月:t=-2.103,P=0.038;1年:t=-2.129,P=0.037;1.5年:t=-2.398,P=0.020。中度数组6个月:t=-2.094,P=0.039;1年:t=-2.402,P=0.019;1.5年:t=-2.464,P=0.018)均较小。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5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角膜厚度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眼部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角膜曲率相对平缓的患者,与框架眼镜比较,角膜塑形镜在控制眼轴增长和近视度数方面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近视控制手段。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曲率 近视 眼轴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国产Scansys(上海美沃公司)与进口Pentacam(德国Oculus公司)的Scheimpflug成像技术原理的眼前节生物分析系统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CT)和角膜曲率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0年6─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屈光中心就诊的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100眼),年龄17~35(23.5±5.3)岁,术前等效球镜度为-10.50~-2.00 D,除近视外无其他眼部疾病,依次接受Scansys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每只眼重复测量3次,记录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仅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2种仪器测量CCT和角膜曲率的重复性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变异系数(CoV)、组内标准差(Sw)、重复性限(2.77Sw)、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法评估,而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的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分析法实施。结果:Scansys和Pentacam重复3次测量CCT和角膜曲率(K1、K2、Km)的ICC均大于0.99,Sw和2.77Sw均较小,CoV均小于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Bonferroni矫正结果显示任意2次的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重复测量的任意2次检测结果之间的95%一致性界限(LoA)范围均较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种仪器测量CCT和角膜曲率的结果均呈正线性相关(均r>0.97,均P<0.0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Scansys和Pentacam测量CCT、K1、K2、K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仪器测量CCT、K1、K2、Km的95%LoA分别为-4.26~11.26 μm、-0.48~0.55 D、-0.52~0.69 D、-0.45~0.57 D。结论:Scansys测量CCT和角膜曲率数据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与Pentacam测量结果相比差异较小,相关性和一致性均较好,可相互参考替代。

  • 标签: Scheimpflug 生物测量/眼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曲率 重复性 一致性